书城励志自控力成就杰出少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27034000000019

第19章

楚当当进驻美院附近的培训班,终于开始正规训练了。此前她虽说擅长画画,但到底有点闭门造车,类似土八路,现在才算走上正途。

为此她极为兴奋,她到达培训班的当天,安顿好住宿之后,就来到画室。画室里总共有三十来个学员,男女各占一半,颇有些奇装异服。留长发打耳钉的男生不在少数,女生大都穿得花枝招展,涂眼影,戴假睫毛,并不像高中生。因为在楚当当所在的学校里,大家还普遍要求穿校服的。

指导老师个子不高,留一点山羊胡子,面容倒是白皙,眼眉都细长,鼻梁挺直,有种柔和清雅的气质,穿一件宽松的淡灰色麻质盘扣唐装,不走路时都有些飘逸。他做了自我介绍,说自己复姓端木,单名一个宇。

一个打耳钉的瘦高男生直接喊出来:“哈,端木鱼!木鱼!”学艺术的学生都有一些率性,有话绝不藏着掖着。听到这里,大家都笑了。

端木宇不以为意,也是一笑,说:“对,也不知道我老爸怎么给我取的名,我的朋友都管我叫木鱼,还有更过分的,说木鱼是谁端来的,当然是和尚,所以他们干脆叫我‘和尚’。”

这下子笑声更响了。楚当当也觉得有趣。

这自称“和尚”的老师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感觉,继续说:“我今年二十八岁,年纪不大,胡子一把,美院油画专业研究生毕业。这辈子打定主意,就跟油画耗上了。至于我的作品,好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下吧。”

身后的投影仪上,出现了一组油画作品。都是精美的仕女图,色彩或凝重或清新,不一而足。最让当当喜欢的,是其中一幅《吹笛》。画中女子盘着发髻,面容雅致,气质恬静,穿青花丝质旗袍,正横笛而奏,沉醉于乐曲之中。背景是青绿山水图,青峰林立,夕阳橙黄,取的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意境。真是画风细腻,古意悠远,余味无穷,与端木宇自己的装束颇为相符。

楚当当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眼前的年轻人看似文弱秀雅,却是画技出众。在报班之前,她了解过端木宇的事迹,听说他是美院高才生,在校期间,一组仕女图就获得了国家奖,并被收藏家购买。本来是钱途无量,但他却不甘于此,想开创一派新的画风,一时间其作品变得怪异,得不到承认,画作也卖不出去。为了生计考虑,他才放下身架,和朋友开了培训班。每年教上几个月,挣些生活费。其余时间,就专心于自己的艺术事业。

她静静地看着他,心里万分好奇。他的眼睛,是怎样观察世界,选择素材的?他那双颀长的手,又是怎样调配色彩,并一笔一笔在画布上勾勒出美妙的形体的呢?还有,那么瘦弱内敛的外表下,该藏着怎样一颗坚强的心,才不惜放弃眼前的荣华,而甘心寂寞,去孤独地探索艺术?这个神秘的男人,让楚当当暗自相信,跟着他,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画技,还有那种对艺术的执着之心。

这时,端木宇的目光与她对碰了一下,柔和,轻盈,如清风拂过,但在她心里,却无异于一阵电闪雷鸣。她慌乱地低下头,心里慌慌直跳。

接下来的几天,楚当当跟着端木宇画伏尔泰的头像素描。一连画了几幅,但每次去交作业,端木宇都是频频摇头。

“你这构图不行,眼睛画得也不对……怎么搞的?你以前有没有学过啊,完全不对劲嘛。”秀雅的双眼一挑,瞅了她一眼,流露出失望和讶异,让楚当当一时觉得无地自容。

“初中学过一阵子,其它时间,我基本上都自学的……”

“自学?还有三个月就考试,你什么底子都没有,打算拿什么去考?!还自学,你当自己是梵高啊?!”

楚当当委屈得淌下了眼泪。

“我知道自己基础不好……”

“你这不是基础不好,是根本没基础!你瞧瞧他们,再看看你,简直天壤之别嘛!”

周边学员的画架上,头像中规中矩,明暗标准,就仿佛同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只有楚当当笔下的头像,比例有些失调,颧骨和眉骨太高了些,让伏尔泰显得眼窝深陷,嘴角露出一丝讥嘲的微笑,像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你这是画漫画吗?”

“可我感觉伏尔泰就是这种气质……”楚当当说得很没有底气。她原先也是个我行我素的女孩,但在端木宇的面前,她觉得毫无自信,内心充满了卑微和哀伤。

“好了,别解释!拿实力来说话,继续画吧!”

晚上,楚当当躺在床上,默默地掉眼泪。这么多年的努力,她也算得上执着追求。父母不支持,她敢于反抗,不惜辍学,弄得满城风雨。现在好不容易方向明确,父母也认可了,或者说,妥协了,她却不争气,才开班第三天,就被老师骂得一无是处。

“我真的是那块料吗?”

她把这话发在微信上,又配上一张自拍照,一张憔悴的脸,侧靠在枕头上,沉浸在忧伤和灰暗里。

夜深了,三个室友陆续回来。其中一个名叫陈澜,身材高大,曲线玲珑,随意扎一条马尾辫,五官清秀,虽然只穿一条牛仔裙,配一件白色T恤,素朴中却自然有种沛然大气,让人过目难忘。据说,她曾考过一次,但成绩不理想,落榜了,于是现在继续奋战。她性情豪爽,有大姐之风。培训班里盛传一个故事,有一女孩被男生欺负,她仗义执言,挺身而出,言语不和,竟大打出手。她凭借着舞蹈和跆拳道的功底,身姿轻捷,将那男生打得落花流水。

楚当当刚来时,因为性情相合,她们就处得挺不错。此刻,陈澜站在楚当当的床前,把鞋子一脱,轻轻一抬腿,就把脚搁在了上铺的床栏上,不费劲地把脸贴近小腿,做着舒展动作,嘴里说道:

“当当,今天被和尚批了?”

“嗯。”

“没事,我们这些人,有谁没被他骂过?他就那样的脾气,心高气傲,好像除了他自己,天底下画画的都是一坨屎。你别放心里去!”

听陈澜这样说端木宇,虽然知道她是为自己出气,可心里却不太舒服。

“可他说得也没错,唉,还是我没水平啊。”

“嗨,多画画就好了。”

“澜姐,你说,我真的有画画的天赋吗?会不会只是一点小聪明,涂鸦一下还可以,但上不了台面?可绘画、写作、音乐,都是最需要天赋的,如果我没有,就是步入歧途,把文化课又耽误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你别瞎想了。这画功不是想出来的,是画出来的。明天开始,你就和姐坐在一起,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谢谢澜姐。”

“没事!”陈澜潇洒地一拍当当的脑袋,“安心睡吧。”

手机嗡嗡地震动,她的微信上有了不少好友留言。

凌霄说:“当当,你最有才,别忘了网上的粉丝团。”凌霄曾帮助楚当当卖画,算得上是好哥们儿。

葛怡说:“当当,你可是我们当中最具艺术气质的,别怀疑自己,万事开头难啊。”

杨略说:“你可以反思中进步,但不能在自我怀疑中泄气啊。当当,将相宁有种乎?”

楚当当觉得很温暖,将手机抱在怀里,眼泪滑过脸颊,落在枕巾上。

“谢谢你们,我的朋友。”

再来说杨略,他虽然说了很励志的话,但内心里却并不那么踏实。其实,和当当一样,他也经常陷入类似的自我怀疑。

杨略曾和爸爸写过书,自恃有些才华,但后来写了不少诗歌小说,向文学杂志投稿,但都石沉大海。而有时在新华书店里,他看到许多装帧精致的小说,一看作者,居然是他的同龄人,且已名声鹊起,微博上拥有大量粉丝。他翻着这些书,心就一点一点沉下去,看着自己的文章,忽然自轻自贱起来。

“我是不是走错路了?”

一连几天他均是如此,葛怡看他兴致阑珊,不由关切起来。

“你怎么了?”

杨略是好强的,在心爱的女孩面前,总希望英英武武的。如今没了才华作骨架,不免有些自卑,更加不敢倾吐心事了。

“我没怎么呀。”

“想看看你最近写的文章。”

“最近……没写。”

“嗯?”

“没灵感。”

葛怡感觉到了他的冷淡,一时也不说话了,两个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杨略暗暗自责,决心写点什么,找回自信。但灵感的小鸟,从来不会落在焦灼的心灵上。他越是消极等待,越是寝食难安,越是憋不出一个字来。

写作如此,数学更不用说了。葛怡有时问他:“你那本数学题做得怎么样了?”

“做不下去啊。”

“为什么?”

“不知道,一看到数学题就烦。”

“你啊,典型的兴趣主义。”

“唉,我就是觉得以后又用不上数学,何必学得这么吃力。”

“可你以前数学不是挺好的吗?”

“葛怡,你翻的是哪年的老黄历了?你知道,我从初中开始,数学可就一直没起色。说到底,我就是缺了点数学细胞啊。”

“那你都有什么细胞啊?”

“语文啊。我学语文根本就不费劲儿。”

“按你的意思,有天分,就根本不用花力气。要是花九牛二虎之力,就说明没天分?”

“对啊,这就叫悟性。”

说到悟性,他们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沙元振的形象,不由都笑起来。英语课上,沙元振讲解试卷时,一些选择题需要语感,用语言难以解释。这时他就会提问,一般的程序是,先问曾泉,此人擅长文史,但英语不佳,自然回答不出。然后问单昀,他是班长,英语还算不错,但也往往哑火。没办法了,沙元振却是一脸从容,柔和地叫:

“葛怡!”

葛怡是最喜欢背英语美文的,总说英语有种奇妙的韵律,读着读着就让人陶醉,所以培养了极好的语感。因此对付试卷上的题目,往往是不假思索,一说便对。

沙元振满意了,眼睛眯起来,似乎聆听天籁之音,品咂再三,才说:

“这就是悟性!”

时间一久,大家都管葛怡叫“悟性”,是悟空、悟能、悟净的师妹。

不过,当杨略看到楚当当的微信,杨略又想,自己真的在写作上有天赋,或是悟性吗?如果有,那为什么最近总是找不到灵感呢?他给爸爸写了一封信,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

两天以后,他收到了回信。

第六课天才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亲爱的杨略:

见字如面。

来信中,你质疑自己是否有写作的天分。那你的潜台词是什么呢?如果没天分,是不是就该放弃?你相信“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这多像宿命论的腔调啊,让我想到了以前的帝王神话。

刘邦夺得帝位后,称自己是赤龙之子,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子对应七十二星宿,酒馆醉卧身上显龙形,藏身芒砀山时头顶常有云气,被秦始皇感应到了,说“东南有天子气”。种种装神弄鬼之事,让人相信了他出身不凡,这在当时非常有效,此后的君王也大都沿用此法。

而我们这个时代,“君权神授”当然成了笑话,但“智力天授”却戴着“基因学”的帽子,让大家深信不疑。

天才论意味着什么呢?

是不是意味着如果你是文学天才,那就无须努力,就能精通写作,仿佛江郎梦中借来生花妙笔,写下满纸锦绣文章?甚至你会认为,勤奋练习,恰恰证明了你天分不高。

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许多不写作的作家,不画画的画家,他们总处于一种“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的状态,煞有介事地告诉别人,他们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一旦灵感到来,他们将一挥而就,立成杰作。可惜,这样的时刻很少到来。所以他们往往蹉跎岁月,消耗才情,最终一无所成。

电影《心灵捕手》中有一个场景。

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某天心血来潮,在公布栏写下一道数学界难题——傅里叶算式,希望他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几天过去,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地解开这个难题。而他根本没经过专业的数学训练。

威尔的天赋异禀,打动了一位哈佛女孩斯凯拉。于是在哈佛广场上,两人有了一段对话。

“你是怎么做到的?即便是最聪明的哈佛学生,也需要学很长时间。这太难了。”

“你弹钢琴吗?比如贝多芬,他看到钢琴,就看到了音乐。还有莫扎特,他看着钢琴,脑子里全是旋律。他们看到钢琴,就能演奏。我无法为你画画,也不会弹钢琴。”

“但是,你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搞定有机化学实验。”

“碰到这方面的问题,我总是很在行。”

这样的影视作品很多,我们看着天才解决难题宛如行云流水,心里当然畅快,而且渐渐形成一种偏见,某人之所以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天赋异禀,无师自通,最好是不学而能,就像《海上钢琴师》里的男孩1900一样,从未摸过钢琴键盘,忽有一日,就演奏出优美的曲子来,让人大跌眼镜:“这不符合规则。”小男孩说:“去他的规则。”这话多痛快!

当我们看着那些光鲜夺目的名字,难免心生自卑:他们是天才,所以拥有迷人光环;而我不是,也注定不能有巨大成就,那么我何必努力?于是得到了借口,心里忽然轻松了。这是一种自我矮化法,自欺欺人,阻碍进步。

所以,接着威尔的话,我们真要追问一下:莫扎特和贝多芬,真的是依靠天才在演奏音乐吗?

世上真的有天才吗?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做过一个经典试验。他将柏林顶级音乐学院的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学生中明星人物,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的学生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技法平平,难有大成。所有学生被问及一个问题:

“在你的一生中,从拿起小提琴开始,你练习过多少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