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控力成就杰出少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27034000000011

第11章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钱伟长先生的故事。他是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但是1931年他考取的却是清华大学中文系。因为他的国文和历史特别出色,每门都是满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极差,4门课加起来只有25分,其中外语是0分,物理是5分。钱伟长选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他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主动要求改学物理,为中国造炮弹。在他的反复要求下,学校只好同意,但约定:如果一年内,他的数学微积分和物理成绩在70分以下,就将他退回中文系。国难当头,钱伟长焕发了强大的动力,除了吃饭、睡觉,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了;第二学期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考了80多分。大学毕业后,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后来,他到加拿大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对祖国和民族的使命感,居然能让一位物理只能考5分的偏科生,成为了杰出的物理学家。你能想象这种使命感的伟大力量吗?

我们在来看约翰·肯尼迪的华丽转身。

看到在哈佛读大一的肯尼迪,大概谁也不会料到,日后他竟会成为美国最年轻的总统。

他体形瘦长,虽穿西装,却是双肩斜塌,一幅玩世不恭的样子,从小就不守校规,高中时成立了一个“无赖”俱乐部,带一帮小无赖,专事捣蛋,与校方针锋相对,即便到了大学,也是“赖”风不减。

此外,他还是风月场上的高手。仗着容貌俊秀,言语幽默,加上出身豪门(其父乃亿万富翁,又是当时美国驻英大使),他魅力四射,身旁美女如云,号称“少女杀手”,偏又不负责任,视女子如敝屣,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耽于风月的他,成绩自然一般。长此以往,他定然是不可救药的。不料,一次暑假的远行,却让他脱胎换骨。

1937年7月,正值“二战”前夕,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危机四伏。希特勒在德国的威望如日中天,其野心也日益膨胀,4月时轰炸了西班牙的格里尼卡城。在远东,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并大规模入侵中国。而英国、法国、苏联、美国等国都看到这些威胁,但都态度暧昧。

20岁的肯尼迪前往欧洲各国旅行,看到了欧洲局势。在他看来,英国是欧洲政治之锚,是欧洲各国和平的担保者。而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面对日渐壮大的法西斯力量,并未进行积极备战,而是力求通过妥协谈判,避免战争扩大化。这是最佳选择吗?

假期结束后,他回到哈佛大学,将满腹的疑问倾吐到教授们面前,去寻找答案。教授们倒先惊呆了,他们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目光炯炯、充满求知欲的青年,就是那位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

“二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英国由于备战不力,被打得措手不及。肯尼迪想得更远:英国在战前选择犹豫不定,导致战时猝不及防,狼狈不堪。而美国凭着一洋之隔,准备隔岸观火,没有积极备战。可万一法西斯国家旋风般攻下欧亚大陆,从血腥的战场上站起来,必然将滴血的矛头指向美国。那时的美国势单力薄,独自对抗强大的敌对力量,局面肯定不可收拾。

所以在他看来,绥靖政策误国误民,美国不可重蹈覆辙!

在哈佛名师的指导下,他对绥靖主义的根源与进程进行大量的阅读调查,作为四年级的毕业论文。那段时间,他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其中,内心充满了使命感、神圣感,还有紧迫感。因为肯尼迪有一个目的:让美国赶快醒悟过来。

管宿舍的阿姨对他印象很深刻,因为老碰到他从另一边走过来,独自一人,行色匆匆,手里捧满了书。有时天正下着雪,他却光着头,头发上满是雪花。

阿姨问他:“你的帽子呢?”

他回答:“我不能戴帽子,我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他整天泡在图书馆中,很晚才回到寝室,然后开始打字,将一天所得化作文字。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滴答”的打字声,从房中传出很远。

尽管他依旧不拘小节,但漫不经心的举止后面,却蕴含着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如今一旦受到启示,开始忘我工作,他的自控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都被激发出来。

数月后,论文一经完稿,即以《英国为何沉睡》的书名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轰动,获得政界、学界一致好评,说这本书“为一个面临着国际危难的国家提供了一剂治病良方”,并成为当年美国最畅销的书。

至此,这位行为浪荡、穿着邋遢、不守校规、多病多难,在高中时曾因聚众闹事而差点被赶出校门、在哈佛时又被视为花花公子的富家子弟,一夜之间名满天下,成了一位青年才俊,为日后飞黄腾达做好了积累。其中的经验,不是很耐人寻味吗?

生态文明,新时代青少年的使命

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我们面对着一个大杂烩——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严重的腐败问题,危及健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落后的交通,机会的不均等,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危险的落差。所有问题都亟待解决。我相信,少年学子都有义务帮助消除这些疾患。

当然,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战争虽然时有发生,饥荒在一定的区域内还存在,但是所有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态危机。为此,许多社会精英站了起来,高声疾呼,希望引起大家对生态问题的注意。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就是其中代表。他1948年出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于1993-2001年担任美国副总统,离任后迅速把目光从政治投向了大自然,投向了环保事业,成为一名国际上著名的环境学家,由于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上的贡献受到国际的肯定,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

他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难以回避的真相》,并且发表过无数的演讲,而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他呼吁发动新能源战略的那次:

与我们过去的记忆相比,龙卷风更加频繁,旱灾持续更久,暴雨更大,洪灾屡创纪录。加州和美国西部其他地区的火灾史无前例。气温的升高使植被变得更干燥,所引发的大火在加拿大、希腊、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和南美、非洲肆虐。特拉维夫大学地球物理学和行星科学系的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一度,雷击数量就会再增加10%。而闪电仍然是当今加州引发大火的主要原因。

而一切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手中,那就是: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

我们有这样的燃料。科学家已经证实,每40分钟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应全世界一整年的能源需求。从太阳能中取一小部分就可以满足美国全部的用电量。每天吹过中西部走廊的风能也足以满足美国100%的电力需求。地热能同样也能为美国提供大量的电力。

开始使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最快速、最廉价和最好的方式是发电。实际上,我们可以立即开始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为家庭和企业供电。

正因如此,我提出一个战略计划,用10年时间,开发新能源,把我们从危机中解救出来,摆脱牵制,重掌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帮助我们的国家实现另外一个改写历史的目标。我们整个的文明依赖于我们。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登上“探索与发现”的旅途。我们再一次拥有了人类迈进一大步的机会。

从领袖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特质:他们深味人间疾苦,而且高瞻远瞩,在危机面前,敢于肩负责任,为民众奉献自身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一个人不需要谋求担当国家或世界的领导,才能对国家福祉、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正如冯友兰总结王阳明“心学”时所说:“作为国家一分子,尽责尽力,同样可以对国家的福祉做出贡献;作为世界一分子,尽责尽力,也一样可以对世界做出贡献。这样真诚地竭尽己力,就是‘止于至善’。”

人生就是这样一种修行。

祝福你。

你的大朋友

倪甫清

9月22日

杨略看完了信,看着窗外的枫香树,以及墨蓝色的夜空,偶尔听到远处的犬吠,心里无比激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那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无不是适应潮流,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你那我的使命又是什么的?”

他从戈尔身上联想到很多,近年来日渐严重的雾霾事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频频曝光的腐败事件,他浮想联翩。自己的读书,写作,难道单纯为了成绩,或是为写作而写作?不,他要掌握知识,思考经邦济世之策,然后通过精妙文笔,针砭时弊,有助于澄清世道。

大丈夫应当如此。虽然说起来大而空,在这个**丝横行的时代,精神矮化,以自轻自贱为荣,一听豪言壮语就觉得荒诞可笑,这种理想是十分不合时宜的。

“但是,”他想,“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做的。”

想到这里,他心绪难平,拿出纸笔,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谁言书生腐儒酸,一掣腰下有龙泉。

苦读且待隆中对,白衣仗剑赴关山。

放下了笔,反复朗诵,心里越发自豪。我又怎能只做一个书呆子?白首穷经,雕词琢句?一袭白衣,胯下白马,腰间龙泉,再加上胸中壮志,腹内才华,那才是英姿勃发的少年形象。

妈妈在客厅里接电话,声音很轻,偶尔有几个词语落到杨略的耳朵里,什么肿瘤啊,化疗啊。唉,医生嘛,总免不了与这种不详的字眼打交道,连晚上都无法避开。这时妈妈放下电话,从房门前经过,看到了他的房间里亮着灯。

“略略,该熄灯睡觉啦。”

杨略答应着,关了灯,躺在床上,依然激动得难以成眠。今天实在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高考,使命,梦想,写作……诸多词语在脑海中回旋不停。他就放任思绪如野马般奔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