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
27020900000023

第23章 为了那一片没有阴霾的蓝天白云(1)

——职场的交响

摘 要 编辑工作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必须脑子活,有眼光,手脚快。要想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必须在培养事业心、自信心,加强学习,学会与作者打交道以及借力于其他媒体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编辑工作? 创新能力?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C

我做编辑工作,已有27个年头了。1983年,大学毕业后,我便被分配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先是在校对科短暂地工作了半年,之后被分配到文学编辑室工作。从那时到现在,一直都在编辑这个行当上“混”。说是混,其实哪敢混!不能说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地面对这一份工作,但起码也是脚踏实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中青社是一家有着光荣传统的出版社,在这样一家出版单位工作,发自内心地说,一方面应该感到庆幸,但另一方面,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前者,我体会到的是荣誉和动力;后者,我体会到的是鞭策和重负。在动力与重负之间,出版社给了我很多,业务上乃至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当年的古韵犹存的四合院,而今的有些现代意义的办公楼,我在这里充分体会到工作带给我的乐趣和享受。也因此,我始终对编辑工作怀有感情。这些支持着我一路走来。春种秋收,我有过丰收的快乐,也有过歉收的烦恼。唯一没有丢失的是对于编辑工作的执著与忠诚。

伴随着改革开放,可以说,我赶上了我们国家出版事业最好的发展阶段。那个时候,由于国家刚刚从“****”中解脱出来,百废待兴,文化产品奇缺,出版社又少,我们做编辑的,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市场,差不多只要是编辑部认真讨论过的选题、编辑过的书稿,市场就有需求。记得当年印象最深的事是,新华书店拉书的货车常常停在出版社的院子内等货。这样的日子若从出版社1976年复业算起的话,至少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的竞争逐步加剧,我们开始感到吃出版饭的艰难。90年代后期至今,文化产品的繁多,买方市场的形成,我们空前地体会到图书市场的严酷。我们再也没了以前的“潇洒”,代之的是无尽的压力,甚至是困惑和茫然。若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概念来划分我们的编辑工作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以前”的编辑,只要有很好的案头文字加工功夫,坐得住,你就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编辑。而“后来”,尤其是现在,仅仅这样来理解编辑工作,显然已不够。现在的编辑,要了解业界的动态;要了解市场;要有思想,有一种职业的嗅觉和灵敏;要有点子,知道做书的切入点;要懂得图书的成本核算,要懂得营销;要有做事业的责任感,保持工作的热情。总之,现在的编辑工作内涵更多,要求更高,编、印、发都要有所为。今天的编辑比过去的编辑难做,这是事实。如果说过去做编辑,被人尊重,头顶有一层光环的话,现在你如果还想被人重视、拥有光环,就必须为此付出非同一般的努力。其实,无论什么阶段,从个人角度考察,编辑工作都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并付出智慧的工作。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编辑——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

为什么我们要在今天提出“做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这样一个要求呢?我的理解是,首先,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经过长期高速发展之后,中央强调科学发展、全面统筹规划,提倡通过创新提升生产力。简单的来料加工,以及以牺牲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显然不可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自主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当下的经济活动中,有了它突出的意义。如果没有创新,怎样保证产品的更新、换代?又怎样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更谈不上拥有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其次,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的出版行业,正在进行着全行业的转企改制工作。转企改制,首先是身份的改变。单位由事业单位改变为企业性质;个人由国家干部变成市场人。这样的变化提醒我们,市场是我们以后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要全力以赴面对的战场;而市场所带给我们的效益则是我们的生存本钱。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国家会给予文化单位以一定的政策扶持,但不会永远,也不应该永远。因为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罢,如果永远不能离开拐棍,那他永远都走不远。既如此,我们只有丢掉幻想,好好地琢磨琢磨,怎样发展我们的事业,怎样布局我们的编辑业务,怎样提升我们产品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保证我们的产品结构的合理、有特色,争取我们的产品线被社会所认可并产生影响,从而保证效益。再次,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活力,决定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有竞争力,就会带来市场效益,带来资金和实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天然地负有传承文化的使命,但传承要有实力。当你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还何谈传承!四是今天从事编辑工作的业务人员的任职需要。创新能力可以有高有低,但绝不能没有。试想一下,一个编辑,不能策划选题,不能设计有特色和一定市场效应的产品,主要的编辑工作只是一味地依靠别人来进行,不仅自己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养活自己,甚至于经常性地消耗别人创造的效益,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而出版企业需要的是创造效益的人,当然不会养闲人。因此编辑创新素养的提升不仅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出版行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是出版的生产力。很难想象,一个出版单位,如果没有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没有他们策划并出版的具有市场活力的图书,会如何支撑得住!从我们的编辑工作实践看,出版社好的产品,基本上都出自这些有着创新能力的编辑之手。比如,近些年中青社出版的《藏地牛皮书》《******传》《变局》《城南旧事》《从战争中走来》《你的形象价值百万》《我的人生感悟》《没有任何借口》《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真相 :“九一三”事件考证》《梅兰芳传》《大战略之战 :整体战》《出埃及记》等。这些图书或在内容上有突破,或在形式上有创新,既提升了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在销售上码洋相对都很大,利润均较突出。没有这些品位较高、创新性较强的图书的出版,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将无从谈起,发展更谈不上。在这里,我们列举的只是图书品种、利润码洋,却没有列举在这些图书背后的那些兢兢业业、努力开拓的编辑。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编辑工作,不同于流水生产线,它更多地强调的是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对于编辑而言,每一本书,都是个性化的,都需要创造精神。因此,编辑的工作是否有创新、有建设性,成为衡量编辑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编辑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通俗概括地说,即是:脑子活,有眼光,手脚快。

脑子活,指的是编辑的嗅觉要灵敏,要常思考问题,能够敏锐地捕捉图书市场的兴奋点,发现热点,进行前瞻性的跟踪策划。好点子,是脑子活的最终结果。仅以中青社开展了20余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为例。1989年前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力度的加大,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各种方式渗透进国内。有些人在理想、信仰、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混乱。我社的一些有识之士,认真分析、研究后,果断地推出了以青少年读者为对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活动得到了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全国少工委的大力支持。有几届活动,******文明办、教育部还发文予以支持。这项活动有机地整合了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和出版资源,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一届的读书活动,都会选择一个极具当下现实意义的主题,再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编撰4种不同版本的图书,通过参与读书活动的各地教委、文化单位、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新华书店联合征订下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已开展20余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每年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近千万人次,发行图书数百万册,为出版社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为出版社发展培育了潜在的市场。

有眼光,是说有品鉴好选题和好书稿的能力。我们的编辑在工作中,常常出现对于选题或者书稿的价值评判不到位,甚至是不知如何评判的情况。于是,将大量的平庸选题当作好的选题上报,严重地影响了好选题的产生。某种意义上说,好选题的诞生,需要从有意识地杜绝平庸选题入手。有眼光,要求我们的编辑,不仅是遇到了好的选题和书稿,要做到一不能丢,二要正确评估其价值;还要做到主动地参与好的选题的设计,孕育和催生好的书稿。《藏地牛皮书》,是中青社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书。其出版过程经过了责编以及社领导的全面规划。那个时候,出版界普遍不关心图书形态的重要性。此书稿由于其特殊的形态设计,最初不被许多家出版单位看好,可谓命运多舛。及至拿到中青社后,从领导到责编都高度重视,不但客观,而且超前、敏锐地发现了图书特有的形态的价值。图书出版后,由于其特殊的装帧设计,以及内容上在旅游图书中有机地融合了人文的要素,使得图书非常受读者的欢迎。随后引领了一次业界图书装帧的革命。《你的形象价值百万》,本为其他社出版过的产品,销售业绩并不好。中青社的编辑拿到图书后,经认真阅读,发现了此书的市场价值,解决版权问题后,果断地将原书改名为《你的形象价值百万》出版。图书上市,大受市场青睐,至今行销几十万册。从这两种书的出版看,编辑眼光的独到,在我们的图书出版工作中十分重要。

手脚快,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好的选题,好的书稿,其实并不很多,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于是编辑工作就要比快速反应能力。谁的思维敏捷,谁的动作快,动得及时,谁就占据主动。若晚一步,好东西就会离你而去。以我社最近出版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为例,我们会看到“出手快”的意义。央视的“百家讲坛”即将开播此节目之际,数家出版社蜂拥而至,我们得以取胜,不仅得益于出手及时,也得益于我们的报价和经营谋略。若慢一步,此书将与我们擦肩而过。《从战争中走来》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这本书写的是共和国开国上将张爱萍的一生。不同于以往的其他一些传记作品,此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在传统的传记作品的概念上增加了新的要素。它并不仅仅拘泥于写张爱萍本人,而是将历史背景充分写足,在历史信息量空前充分的大背景下写人,塑造性格,既是写人,又是写史,这样,便做到了背景与人物相映生辉的写作特点;不为尊者讳,既充分写传主的丰功伟绩,也不回避“走麦城”,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增加了思考的成分,让人感到人物思想的深度。拿到这本书稿时,我们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做出了充分肯定图书价值并予以出版的决定。我们的出版合同刚签,就有其他社的知名编辑接踵而至。若晚一步,将会是一场火拼。

上面我们是从各有侧重的角度对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进行的概括,而就编辑工作的实践看,编辑的创新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上述三方面的综合。这种综合能力会为编辑工作带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