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本色:打开来,一个真实的我
27020900000024

第24章 为了那一片没有阴霾的蓝天白云(2)

要想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必须在以下7个方面下功夫:一要热爱编辑工作,要把编辑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来对待。这种热爱,不是简单地挂在嘴上说说,而是要深入骨髓。三分钟热血和“混”的想法都要不得。因为创新能力需要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二要做有心人。表面看来,编辑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工作没有多大区别,8小时之内工作,8小时之外休息。但实质上,作为一个好编辑、优秀编辑,其工作的状态是一种连续性的、无所谓班上与班下的。我们承认一部分选题出在上班时间,而相当一部分好的选题的诞生是在工作时间之外。好的选题需要碰撞,需要研讨,需要集思广益,更需要我们自身的积极消化和深入的思考。三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编辑。不自信,是做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编辑的天敌。四要有一定的学识功底,并且这种学识需要时时地更新。不加强学习,我们便会落伍。五要学会与各类作者打交道。作者资源是出版社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但是,众多的作者性格各异,千差万别。但不管是什么情况,都要求编辑尽快尽早地熟悉他们,并迅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作者资源库。六要学会借力于其他媒体。今天的编辑工作,非常忌讳闭门造车。我们不提倡偷懒、滑头,但我们提倡以一种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借助其他媒体,从中摄取营养。至少,我们可以关心一下,看看兄弟媒体都在干什么,在思考什么,在作什么样的节目,于其中,是否给我们以启发。中青社的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图书产品,就是来源于影视、网络等相关媒体。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市场意识。要明确且坚定:我们是干出版的,我们的图书是要给人看的,是要实现效益的,因此,我们出版的书越受青睐,看的人越多,影响就越大,效益也越高,这才是我们的核心诉求。

今天的编辑工作从业者,已经没了以前那种人前的优越感。编辑只有踏实地认真地对待工作,很好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唯存敬畏之心,才会有回报。

(发表于《中国编辑》2011年第2期)

编辑是一种职业。本质上讲,与生产啤酒、卖蔬菜的工商业职工没什么区别,都要通过我们的劳动,把我们生产或别人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实现效益。而后,我们得到我们应该得到的那一份,也就是劳动报酬,来养活我们自己和全家。所不同的是,我们生产的产品具备意识形态的属性,是内容产业。啤酒满足的是人们的物质需求;我们的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因而,我们的产品具广泛的社会意义。

今天做编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源自国家的期许和行业的要求。胡****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了文化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被提到国家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这样的高度,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有这样的高度,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作为从事文化工作的一员,责无旁贷,要主动肩负起时代、国家所赋予我们的使命。说行业的要求,是说出版行业,是国家文化事业和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加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自2009年发动以来,全行业的出版领域的转企已经完成。这一变化,对于出版人而言,应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属性变了,员工的身份变了。文化的产业属性得到凸显,尽管国家仍然要求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什么是企业?说到底,企业就是要求你在市场的大风大浪里,去闯、去拼。谋求生存的空间,把握发展的机会,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这是企业的根本追求。你不能有等、靠、要的幻想,更别想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总希冀特殊政策的惠顾和优待。一句话,自求生路,自求发展,这就是企业的核心内涵。如此行业的变化,对于编辑工作而言,自然要求就多了,责任就大了。想给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吗?想让企业发展吗?想让集体有生存的希望吗?想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吗?想退休能拿到理想一些的报酬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因为新的形势的变化,我们都要做出实质性的回答。

责任感和使命感,于今,对于从事我们这种文化工作的编辑而言,认识到其重要性固然重要,但把责任感和使命感化成动力,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编辑工作之中,更重要。想得到是一方面,认识到也是一方面,但能否做到,更是一方面。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落实要靠企业的实力说话。经过我们的努力,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如果我们的生存无忧了,我们的发展不仅有广阔的前景,而且现实就是阳光满天,我们还会纠结于平日里那些鸡零狗碎的问题吗?我们的编辑要知道努力,要清楚今天已不是昨天,要知道你的价值是给企业带来效益,要知道不能混日子,企业不养闲人。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说,企业应该有一定的人情味,需要人文关怀,但这些是有前提的、有原则的,它绝不允许你放任和不负责任,单方面的要这样、要那样。企业经营的残酷性,我们必须谨记,如果哪一天企业真的不行了,无论你再怎样撒娇、放赖,都没用了。还要人情味吗?还要你所谓的人文关怀吗?因此说,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到了这会儿,人的大局观和心胸十分的重要。因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大家的事情。企业所有的人,都要有为了企业的发展,放弃个人的狭隘和偏见的意识,不论你与别人有多深的恩怨情仇。要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编辑做的工作,是生产有社会内容和文化内涵的产品,负有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职责。好的产品,优秀的图书,不仅会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会给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况,反映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一致性。有另外两种情况,编辑工作中会遇到,这种情况还不少见,编辑要有一定的认知。一种情况是,是好书,内容不错,有一定的价值,但经济效益的产生会慢一些。往往一版一次不怎么有利润,或者微利。但会在日后不断的再版,通过图书的生命力来实现效益。另一种情况,有少量的图书,确实是叫好不叫座。到最后也没有实现效益。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你也应该有一种值得的概念。因为在叫好的同时,图书在影响面上,已经对读者和市场产生作用,它已经在出版社的社会形象上做了工作,会培养潜在的市场,会对出版社的图书营销产生拉动的作用。这样看,编辑工作一定要坚定好书赚钱的信念。我们不要把好书和创效益、把传承和赚钱人为地、机械地对立起来。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

今天编辑岗位的基本要求,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要求。社会往前走了,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编辑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求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是自然的事情,要有心理准备。新、老编辑都会遇到各自不同的问题。老编辑要自觉加强学习,学习编辑工作所必需的新技能、新知识,强化市场意识;新编辑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选题的敏感性,注意从复合型人才的角度磨练自己,积累编辑工作经验。在宏观的角度,无论新、老编辑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志向问题。俗话说,心有多大,天有多宽。没有一定高度的志向理想作思想基础,你很难成为一个于企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思想素质是做事情的基础,你常把个人之事、家庭之事、一己之事,挂在心怀,而把单位之事、集体之事、别人之事置于一边,你肯定做不好工作。因为你太自私了。自私的人做不成事,更与大事不搭边。你说我甘愿平庸,企业不答应——都平庸,企业的活力从哪里来?企业没有活力,还怎么生存!企业这个舞台上,不要平庸的角色。你说我甘愿普通,但普通不等于没有能力,不等于不进取。巴顿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将军,但做个好士兵总是可以的。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基础,相信我们的编辑工作会有好的变化。其二,要有坚持的精神。有志向,肯干,是做事业的前提;能坚持,长期持之以恒,是做好事情的必需条件。做事情虎头蛇尾不行。编辑这个行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甚至于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行。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人做编辑工作,某一个阶段还行,但不知为什么,突然就表现得不如从前了。有的人受到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东西的影响,开始在外兼职;有的人因为一时受到待遇不公,而懈怠;有的人什么都捞到手了,再无所求,从而没了往前走的动力。凡此种种,都是编辑工作的大忌。其三,与编辑工作直接相关的要求是广占资源和高端做事的能力。资源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做好出版工作,我们要在一流作者、一流作品的挖掘上做足功夫。没有一流作者和一流作品,对于一家出版企业而言,绝对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这好比一个戏班子没有当家演员,没有好的剧目。一流作者、一流作品,既具人气,又有市场。退而求其次,我们也可以在一流作品、二流作者上下功夫。作者的创作状况是时时都在变化着的,所谓各领风骚一段时间是一种真实的情况。二流作者,甚至于刚刚出道的作者不等于不会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一流。故而,关注作品,培养一流作者,也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关注一流作者和一流作品,首先要求编辑要有高端做事的勇气和能力。一流的作者虽然不是全部都有一流的脾气和架子,但确也有一些作者很难打交道,不好相处、盛气凌人,甚至于无法沟通,都是常见的情况。即便如此,你也要想办法积极应对。攻下一个山头,我们的编辑工作就多一个制高点。我们在资源上,就增加一块。资源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们的编辑工作就会进到一种自由王国的状态。

编辑工作最犯忌的数种情况如下:一是混。之所以会出现混的情况,还是缺乏事业心、责任心所致。我们的编辑队伍中,混的人不在少数,是多年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结果。二是等和要。特指编辑工作的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编辑不想混,但由于资源的匮乏,只好依赖于部室和别人。等,不可能天上掉馅饼;要,伸手要饭吃的日子不好过。抹下脸、弯下腰,于自己怎么说,都是一种没面子的事。长期这样,编辑工作就没法干了。三是缺头脑,不全面。不善思考,对市场麻木,但有单方面的长处——案头功夫尚可。这类编辑若是赶上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尤其是在市场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可能还是个好编辑。但在今天,显然不行了。于今,策划编辑概念的出现,便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四是务虚不务实。这类编辑最大长项在于能想敢想,更敢说,时不时地就会抛出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炒一炒概念,也很风光。但这样的编辑最要命之处是,一谈到做、谈到落实,就有了出入,有的时候,干脆就变成了只说不做。影响很坏。五是自恋。听不进别人的建设性意见,以一种自大、固执和拒绝、不健康的心态对待编辑工作。人都有个性、脾气,但个性与脾气不能带到工作中来。每一项工作都有其客观的要求,面对这些要求,任何人都没有固执己见的资格。如果你坚持这种毛病,可以,但有个前提,请回到你的家里去。

最后,我想说一说什么是好编辑这样一个话题。好的编辑首先应该在产品研发上有能力。前面提到过策划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今天编辑工作的背景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我们一到卖场,扑面而来的就是书的海洋。各家社,那么多的编辑,八仙过海,我们看到的图书,几乎把所有的门类都涉及了,要想寻找到新的选题的空间,不是一般的难。所以,有选题开发能力的编辑,所有出版社都要高看一眼。选题开发的能力实质上与编辑的创新能力是一回事情。具备创新能力,是开发选题的必需条件。不能想象,没有创新能力的编辑,他能够胜任开发选题的工作。如果是这样,即便其开发出来了选题,其质量也不会有保证。其次,好编辑对于出版社而言,一定是能做贡献的人。从行业的角度考量,这种贡献,主要是通过出版好的作品,实现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次,好编辑一定会有示范的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编辑往往会带来一个面、影响一帮人。没有好编辑,出版社别想做好出版事业。

怎样当编辑?怎样当好编辑?以上的一些想法虽不够成熟、全面,但经常想一想,会有益处。

2011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