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国海军
26995100000036

第36章 逆天而行,日本海军暗中发展(5)

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发动了阿富汗战争。而日本借“协美反恐”之名,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就提出并通过了《恐怖对策特别措施法案》、《海上保安厅法修正案》和《自卫队法修正案》3则援助美军行动的相关法案。并派出多艘军舰驶入印度洋,向美英军队提供后勤保障。2003年6月,日本国会正式通过所谓的“有事三法案”。根据这3项名为《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法》和《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法》的法案,日本正式告别了“和平宪法”时代,获得了所谓“合法”的“对外战争权”。日本海上自卫队针对其存在的攻击能力、两栖作战和远洋制空三大不足,进行了战略性调整。首先是上节讲的推动航母建设计划。

此外,日本还“猴子学样”跟着美国搞起了“由海向陆”,提高自己的对陆攻击能力和打造两栖战队。“大隅”号两栖登陆舰的服役,使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次具备了“均衡搭载”、“垂直登陆”、“防区外登陆”的全新登陆作战方式。同时,日本也把使用海基平台发射远程攻击武器,进行对地打击的作战模式列为海上自卫队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在日本出台的《新防卫大纲》中,明确提出了以向美国购买舰用“战斧”巡航导弹以提高海上自卫队对地攻击能力的设想。

在这里,中国海军应该注意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是根据日美同盟下海军目前世界海上无敌的现实这样做的,说明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打算和美国反目。它想借助美国的海空力量,在亚洲进行从海空对陆地的打击。如果它准备对付美国,那就必须像当年的联合舰队一样,具有单独的空中武力。但在美国的鹰眼监视下,日本要想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在多次修正后的最新版《防卫大纲》中,日本人将海上自卫队的主要任务概括为以下3点:对抗新的威胁,防止大规模侵略事态,为国际社会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这3项新任务,日本开始对海上自卫队的装备体系和兵力结构进行全新的评估和改进。在编制方面,暂时依旧保存现有的的编制,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步将其改编为全新的“远洋机动型”和“弹道导弹防御型”作战编队。前者基本上效仿美国海军的类似体制,即以两艘装备了新型反弹道导弹拦截弹的“宙斯盾”驱逐舰为核心,配以4到6艘其他驱逐舰,组成两个海上弹道导弹防御编队。后者则以2009年服役的“16DDH”型“直升机驱逐舰”为核心,构成事实上的“航母编队”。

从总体上看,日本海上自卫队当前处在当年明治维新中期的大发展阶段。日本现实的实力,当然不足以支持其单独对俄、中这样的大国进行对决式的寻衅,但未来如何,还言之过早。这取决于美国是否仍处于世界政治和军事的巅峰,以及对日本的军事控制。日本早已是一头身强力壮的狮子,日本海军也早已具备世界第二的一切基础和实力。就看美国怎样释放和使用它,也看它自己如何才能脱开美国手中的缰绳。

作战能力:“水面、水下、空中”三位一体

冷战结束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战略发生了重要改变,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近海防御”、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海上防御”,发展到“远洋防御”。海上自卫队重点建造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水面舰艇和大型运输舰船,使舰艇整体作战能力、舰龄平均吨位、总吨位、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海上自卫队的装备特点、建军思想分析,其第一作战能力是远洋反潜,主要由舰载航空兵、水面舰艇以及潜艇部队三部分组成。

在水面舰艇的发展上,日本逐步地继续向信息化、综合化、大型化水平发展。它的典型代表标志,就是日本通过从美国引进先进的技术,成为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第二个“宙斯盾”导弹驱逐舰的所有者。

强大的“宙斯盾”作战系统,是美国海军为自己构筑的一道坚固盾牌,它的反应速度相当快,主雷达从搜索方式转为跟踪方式仅需0.05秒,能有效应对作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它的抗干扰性能也非常强,能在严重电子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在反击能力方面,该系统作战火力猛烈,可综合指挥舰上的各种武器,同时拦截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个目标,还能够对目标威胁进行自动评估,从而优先击毁对自身威胁最大的对象。

“宙斯盾系统”自1981年研制成功后,先后装备了美国27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最新型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日本海上自卫队新一代“金刚”级驱逐舰上也装备了从美国购买的“宙斯盾”作战系统。由于“宙斯盾”作战系统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海军科技水平,其造价十分昂贵,不含导弹每套作战系统的造价就高达2亿美元。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加入制造“宙斯盾”战舰的队伍中。

如今,日本的4个“八八舰队”中每个舰队都配备了一艘“金刚”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作为旗舰和核心。拥有了“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之后,就使整个“八八舰队”的反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拥有了相当强的远洋防空能力。“宙斯盾”防空导弹驱逐舰的主要任务就是应对对方的饱和导弹攻击,为航空母舰编队提供空中掩护。那么以“金刚”级,包括前几年下水服役的两艘“爱宕”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服役为标志,日本未来的“十九舰队”不仅拥有了相当强的反潜作战能力,而且具有相当强的防空作战能力,甚至具有抗空中饱和打击的能力。这意味着它在反潜作战能力方面和防空作战能力方面,完全达到了美军一个航母战斗群中护航舰艇的能力。

假如以某种名义给现有的“八八舰队”,加上一艘或两艘具有空中作战能力的核心作战舰艇,那么日本的“八八舰队”,或者说是“十九舰队”,摇身一变就能成为像美国海军一样的远洋航母战斗群。

另外,在潜艇反潜方面,目前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部队主力的“春潮”级和“亲潮”级均属于大型远洋潜艇。这两种型号的潜艇除装备中低频主、被动舰壳搜索攻击声呐以外,还装备了拖曳声呐,加大了反潜探测距离。“亲潮”级还被称为“超级潜艇”,水下排水量为3000吨,潜水深度达350米以上,水下航速在20节以上,噪声低,搜索攻击能力更强,火力更大。

再就是航空反潜方面,日本目前拥有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由100余架世界上最先进的P—3C岸基反潜机组成的反潜机群。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巡逻主力,改装后的P—3C不仅能携带反潜鱼雷,而且能携带4~6枚空舰导弹,续航时间达16小时。据估算,1架P—3C即可控制四国岛近岸的整个海域。实际上P—3C就是日本的重型导弹攻击机,不仅对敌国的潜艇,也对敌国的水面舰队构成巨大威胁。目前日本正在研制新一代反潜机。在反潜的口号下,日本正在建立起巨大的空对海超级打击能力。

未来走向:保护海上通道,控制海洋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在现代战争史上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由它的海军奠定的。同太平洋海战相比,它在东南亚和中国的陆地作战几乎不值一提。它仅仅是制造了一些令人发指的屠杀暴行,而没有任何军事艺术上的建树,这是它远远比不上德军的地方。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它的航空母舰和联合舰队的作战纪录是不同凡响的。也因此,今天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和它涉及的未来的作战理论,才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如今,它固然无法同美国海军比肩,但谁能预料以后会怎样呢?任何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而一支日本大海军的出现,又是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是让世界人民担心的地方。

由此,可以说,当中国在雄心万丈地高喊着要造航空母舰的时候,日本也在暗暗地、紧锣密鼓地打造着未来的海军。中国在近代史上与所有的大国都有恩怨,但在海上,最大的仇人就是日本。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不了解日本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没有条件了解。现在到了该了解的时候了。

作为岛国,日本是一个很典型的海洋国家,国土狭长,资源匮乏,这是基本国情。在农耕时代,以贫瘠的土地和海边的捕捞养活不多的人口,没有太大问题。但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这一“岛国桎梏”就成了日本致命的死穴。因此,各个时期的日本政权都会登上大陆,把在海外占据殖民地以摆脱国土困境作为日本首要国策。要实现这一国策,只能依靠海军。因此,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就是倾全国之力,打造一支现代海军。它改革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引进西方的一切,最大的成果就体现在培养了一支新型的海军上。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其军事战略就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自然将海军建设视为“日本国势兴衰的命脉”。日本通过海军,在战争中掠夺了广大殖民地和巨额的战争赔款,海军成了“推动日本发展的第一实力主体”,当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遭到彻底失败的时候,日本这个国家也跟着彻底崩溃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实行“重经济、轻军备”的所谓“吉田路线”,也是情非得已。但日本是以积极的心态和战略实施这个方针的。它采取依附美国的国策,把军事方面的事交给美国,自己一门心思发展自己的经济和科技,也就是先调养自己受伤的身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明治维新时期。明治维新,日本用了三十年把国家脱胎换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和管制下崛起仅用了二十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海上贸易和科技立国。它采取这种国策,远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吞并别国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给日本带来的利益更多。因此,未来日本的国家走向,基本上也可以断定:那就是日本将寻求保护海上通道,以维持日本的持续繁荣,而不是再循着老路去占领别的大国。我们中国人不要再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只有在日本的海上通道都被堵死,周边陆地大国又正好衰落的时候,日本才会寻求向陆地发展。所以,未来日本自卫队的重点就是在海上,为了控制海洋,除了加强海上力量外,还会加强其他方面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