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国海军
26995100000037

第37章 急于求成,印度海军内力不足(1)

印度海军的前身为英国“皇家印度海军”。1947年8月15日,遭受英国统治200年的英属印度获得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分治,英国皇家印度海军只给它留下了2艘护卫舰和少量的辅助小艇、拖船。当时的印度海军分到20多艘舰艇,人员仅6500人。印度总理尼赫鲁望着那不足20页的海军人员花名册,暗下决心:一定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印度海军。

谋求“印度之洋”,引进亚洲第一艘航母

印度海军的前身为英国“皇家印度海军”。1947年8月15日,遭受英国统治200年的英属印度获得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分治,英国皇家印度海军只给它留下了2艘护卫舰和少量的辅助小艇、拖船。当时的印度海军分到20多艘舰艇,人员仅6500人。印度总理尼赫鲁望着那不足20页的海军人员花名册,暗下决心:一定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印度海军。因为英国,这个来源于海上的殖民者使印度人对海权的重要性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我们看到,压力撤销后的反弹力量是巨大的,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复兴情绪的驱使下,印度海军在薄弱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短短的几十年内得到了很大的扩充。1953年,印度第一次海上阅兵的时候,就已经有25艘军舰和7艘辅助艇参加检阅了。1961年,印度从英国购置了尊严级航母“赫克里斯”号,并改名“维克兰特”号,使刚刚建军15年的印度海军得到了海上制空能力。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独立之后建军不到10年,印度就开始咬着牙、勒紧裤腰带,去购买“二手航母”?印度迄今仍有4亿多贫困人口,在航母上如此巨大的投入颇引人注目。人们难免要问,印度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航母?

说到底,这与印度这个国家的决策层,包括军方对印度本身战略环境的认识和印度洋的认识有关。

只要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印度半岛就像一把锐利的尖刀,直插印度洋的腹地。这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使得印度多年来格外关注控制印度洋,以把它纳入真正的“印度之洋”。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早就有一句名言:“不论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通向7个海的要冲,21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多年来,印度海军正是遵奉这一信条,不断地增强在印度洋的掌控能力,而航空母舰就是达成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略目的最有力的“大棒”。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把跻身世界大国行列作为其长远战略目标。而发展航母与核武器是印度国家战略和民族心理的两大情结,且最能激发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因为长期以来,印度一直视印度洋为“命运之洋”、“未来之洋”,并努力将其变为“印度之洋”,而要主导印度洋就离不开作为海上基地的航母。

另外,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三面环海,其海上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印度国土大概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都是属于深入印度洋的。而且它的海岸线漫长,凡是来自海上的威胁,它几乎都没有能力防御。印度之所以会那么早被英国征服为殖民地,原因也在于此。因此,独立之后的印度对自己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深有领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海军,以这样一个漫长海岸线深入印度洋的地理环境,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到来自海洋方面的进攻。相反,如果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特别是远洋海军,那么这种独立的地理环境,就不再是劣势,而是优势,就可以利用深入整个印度洋的漫长海岸线,作为一种有力的依托经营整个印度洋,甚至征服整个印度洋。

面对印度洋这个天然的屏障和通道,印度在建国初期就激烈地推行“大国政策”,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就是“大国政策”的谋篇策划者,他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领导者》一书中评价为:“才华出众,目空一切,贵族气息重,脾气暴躁,高傲自负。”这位咄咄逼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的印度独立领袖,自从授意印度军队从英国购进了“维克兰特”号航母后,印度也因此一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维克兰特”号航母于1943年10月12日开工,1945年9月22日下水。由于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所以英国在1946年5月停止建造该航母,已完工75%的航母被搁置在船台上。在印度购买后,英国于1946年4月重新开工,并对其进行了大幅改装,加装了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修改了舰岛结构等。1961年3月4日,印度海军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举行了“维克兰特”号的入役仪式,同年11月3日驶回孟买加入印度海军服役。

“维克兰特”号标准排水量15700吨,满载排水量19500吨,舰全长213.3米,宽24.4米,飞行甲板长210米,宽39米,吃水7.3米。动力装置为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4万马力,双轴,最大航速23节,续航力约1万海里/14节,舰员编制1340人。舰上最初搭载英国“海鹰”战斗轰炸机和法国“贸易风”反潜机,配16门40毫米博福斯舰炮。

作为印度的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为印度海军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军官及士兵,使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航母作战、使用和维护经验。

印巴战争:

“维克兰特”肢解巴基斯坦

在南亚次大陆上,作为被英国奴役了二百多年的英属殖民地,自1947年英国撤离之后,英属印度就被分割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块,这就是所谓的“印巴分治”,但是英国人在撤走之后,仍然没忘记留下克什米尔这个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寝食难安的“祸水”。

1947年和194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曾经由于克什米尔争端爆发了两次战争,双方都没有获得想要达到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图。1957年后,拥有了“维克兰特”号的印度海军信心倍涨。

1971年11月21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又起冲突,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袭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这一次大战让“维克兰特”号找到了一个真正大显身手的机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之前,“维克兰特”号被部署在安达曼群岛南部,在冲突发生后,印度海军马上以它为核心组成航母舰队,北上直接进入孟加拉湾,对巴基斯坦东部,也就是东巴的以吉达港为主的主要海岸口,实施了全面的海岸封锁。

这段时间内,“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30多架舰载战斗机,先后出动了4000多架次,对巴基斯坦的海军进行空袭,先后击沉巴基斯坦海军8艘主要作战舰只,数艘遭到重创。在封锁的整个过程中,还先后击沉、击伤、俘获巴基斯坦用于海上运输的商船40余艘,完全切断了东巴守军与西巴本土主力的海上联络。

由于东巴守军兵力不足,遭到印度陆军优势兵力全线围剿,唯一能够支援的途径来自于海上,从阿拉伯海远道绕行到孟加拉湾。由于东巴完全被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彻底封死,最终导致据守东巴地区的巴基斯坦守军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境,在印度军队重兵的围攻之下大败而归。

1971年12月17日,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印巴双方实现停火,印度成功地实现了肢解巴基斯坦的目的,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维克兰特”号航母在这次印巴战争中的辉煌战绩和突出作用更加使印度海军见识到,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非常有效的肢解对方的战略企图,以“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对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之间的海上封锁和对地攻击能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971年的冲突,对往后印度蓝水海军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印度海军这条“航母”之路,就越来越坚定地继续走了下去。

“维拉特”号航母:纸老虎还是病猫

第三次印巴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还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就在胜券在握的印度试图扩大战果的时候,在印度洋游弋的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打着“撤侨”的幌子,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孟加拉湾公海水域,直逼印度海军的后腰。

在这种压力下,印度只得同巴基斯坦停火。面对此举,印度、美国和苏联各有各的说法。印度海军声称,他们已经看穿了美国海军摆出的只是吓唬人的阵势,因此,一得到美军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孟加拉湾的消息,“维克兰特”号马上掉头准备迎战美国航母编队。而美国则称“企业”号航母进入孟加拉湾,完全是“撤侨”需要,美国自己并没有恫吓、打压印度的意思。更耐人寻味的是,印巴战争结束后,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到印度访问时透露说,那次美国航母之所以没有动手,是由于苏联派出了核潜艇,一直在美国航母编队后面跟踪尾随。

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印度感觉到以“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一艘航母编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印度意欲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各部署一个航母编队,于是打算购买第二艘航母,并把目光投向了老东家英国,而时机也在20世纪80年代降临了。

1982年,马岛战争以英国的惨胜而告终。

马岛战争结束后不久,有惊无险、战功赫赫的“竞技神”号航母就该到退役的年龄了。这样一艘皇家海军曾经参加过马岛战争的老舰即将退役的消息刚一传出,马上就被印度盯上了。

1986年5月,印度耗巨资2500万英镑购买了这艘“竞技神”号航母,并更名为“维拉特”号,意为“只有强者才能称霸海洋”。

“维拉特”号航空母舰以反潜、制空和指挥功能为主。

这艘航空母舰1944年6月开工建造,1953年2月下水,直至1959年11月才加入海军现役。“竞技神”号航空母舰最初为攻击航空母舰,先后经过多次改装:1971年3月到1973年8月,改装成两栖突击型航空母舰,拆除了供固定翼飞机使用的弹射器、3D型雷达等,增装了其他设施。1976年应北约的要求,“竞技神”号再次被改装,除保持原有的两栖支援能力外,又改装成反潜航空母舰;其飞行甲板既可搭载反潜直升机,又可搭载垂直起降战机。1980至1981年,这艘航空母舰又—次进厂实施现代化改装,增装了一倾角为7.5度的滑橇式甲板,以利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起飞。此外,舰上的雷达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导弹控制与制导系统也得到了改进。

英国在将海军“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以2500万英镑卖给印度时,出售的还有舰上使用的11架“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

该舰舰长226.9米,舰宽27.4米,飞行甲板宽48.8米;吃水8.7米;标准排水量23900吨,满载排水量28700吨;动力装置采用2台燃气轮机,双轴,7.6万马力,航速28节;最大续航力5000海里。

“维拉特”号能搭载5架“海鹞”式垂直/短距起落飞机,9架“海王”直升机。舰上装有2座四联装“海猫”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1部965型对空警戒雷达、1部对海搜索雷达、1部导航雷达、2部火控系统。该舰的人员编制为1350人,其中军官143人、士官和水兵1207人。在进行两栖作战时,还可载运一个陆战营约750人及其装备。

“维克兰特”号航母退役后,“维拉特”号成为印度海军唯一战略威慑力量。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1999年5月,印度对“维拉特”号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现代化改造:更新了舰上陈旧设备,换装了印度自行研制的数字式声呐系统等先进电子设备,加装了从以色列引进的“巴拉克”垂直发射舰空导弹系统。使其服役期限再次延长,可能要等到印度从别国购入新航空母舰,或是自建新航空母舰后才会退役。2001年6月,“维拉特”号完成改装后又重新服役。2004年,印度海军再次对“维拉特”号航母进行了维修。

在印度洋游弋时的“维拉特”号,外表看起来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但实际上这艘服役了50年的老航母,其战力已经无法应对当前的海洋形势,且设备严重老化,不是改装就是维修,实际出海威慑并不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出海时的“维拉特”不过是一只吓人的“纸老虎”,而躺在海湾里的“维拉特”仅是一只接受治疗的“病猫”。

“蓝天卫士”雄心勃勃,服役遥遥无期

对于印度购买的二手航母,不仅有从原来的英国引进的“维克兰特”号和“维拉特”号,而且还有从俄罗斯引进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在美印关系走得比较近的时候,曾有传言说印度要从美国引进二手航母。2008年,美国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面临退役,由于当时美印关系曾经一度打得火热,于是传出这样一个消息:美国总统可能在访印的时候,提出要把即将退役的“小鹰”号送给印度。

尽管最终这个说法被证明仅仅是传言,相关的两个国家都予以否认。那么为什么印度最终没能够从美国引进那艘退役的“小鹰”号航空母舰呢?“维拉特”号和“维克兰特”号才是2万吨级的轻型航空母舰,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也仅仅是4万吨级的中型航母,而“小鹰”级可是标准排水量8万吨级、具备弹射器、完全现代化的最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印度为什么不再购买了呢?这是由极力发展远洋海军的印度和全球海洋的头号霸主美国海军之间,即要拉拢又互相要防范的微妙关系所造成的。

印度拥有10亿多人口,这么一个泱泱大国,始终不甘心靠购买二手航母过日子。50多年来,有志于发展航母的印度海军,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酸甜苦辣。正是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极其险恶的国际军火市场,促使印度下决心自己建造国产航母。20世纪80年代,在积极引进的同时,印度就一直酝酿着自主设计和建造国产航母,由于资金和技术等种种条件的制约,自主建造航母的计划多次流产,直到2003年10月,印度政府才最终批准了军方自建航母的宏伟蓝图。

印度的首艘国产航空母舰被冠名为“蓝天卫士”,造价为326亿卢比,约合6.6亿美元,设计排水量4万吨,舰长260米,宽60米,高度相当于14层建筑,将安装4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仿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驱动两只螺旋桨,总功率达12万马力,最高航速28节,续航力为7800海里/18节,后勤自给力45天,舰员编制1560人,其中水兵1400名,军官1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