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国海军
26995100000022

第22章 称霸百年,英国海军盛极而衰(5)

按照计划,阿根廷舰队高高升起阿根廷的国旗,起航了。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就迅速攻占了离本土不远、被英国人统治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一夜之间被阿根廷人夺回,令英国人大为震惊和恼怒。

唐宁街一改往日老成持重的作风,迅速组建起包括陆、海、空三军在内的特混舰队,3天之后便在军乐声中驶离本土,向着遥远的南半球进发了。

近一个月后,英国舰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立即对已被阿根廷占领的群岛实行封锁。马岛虽然离阿根廷本土不远,可阿根廷军队与英国军队相比素质较差,飞机和军舰虽然在数量上与英国不相上下,但它们大都比较陈旧,远不如对手的先进。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军队统帅部虽说挑起了这场战争,却一直以为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英帝国早已成了纸老虎,不敢真刀真枪地来应战,所以一直到敌方大兵压境时,他们也未做好与英军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战斗一打响,在兵力上虽不占优势,但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英军就给了阿军当头一棒。阿根廷占领马岛整整一个月后,阿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军“征服者”号核潜艇发射的2枚鱼雷击沉。阿根廷海军元气大伤,自知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自此再也不敢派遣舰只出海,免得以卵击石,有去无回。

在马岛战场上虽然再也见不到阿根廷舰艇的身影,但阿军作战飞机却频频向英国舰队发动袭击,用法国制造的飞鱼导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果。

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考文垂”号驱逐舰、“羚羊”号护卫舰、“热心”号护卫舰及“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舰,一艘接一艘地沉入了大西洋,严重削弱了英国特混舰队的战斗力。

英国海军毕竟是支老牌劲旅,他们经受住了对手的一次次打击,依靠自己最主要的作战力量——2艘航空母舰及舰上的作战飞机,将战场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驻守在马岛上的阿根廷军队被切断了与本土的一切联系,得不到后勤支援,只得眼睁睁看着英国陆军在海空军的掩护下,强行登上马岛。到6月14日,英军打垮了岛上的守军,重新占领了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历时两个多月的马岛之战,以阿根廷方面的彻底失败,英国远征舰队的最终获胜而宣告结束。

马岛之战的胜利,就像“日不落帝国”夜空划过的最后一道“陨光”,说明皇家海军风韵犹存,英国海权余晖未尽。

马岛战争的结束,虽然使马岛争端暂时得到拖延,但围绕马岛主权归属的斗争仍将继续,这个南大西洋的群岛将还是英国人的一块心病。

金融海啸“击沉”英国航母

光阴荏苒,时间飞快地跨过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昔日的大英帝国,此时被严峻的财政问题所困扰,海军力量也大幅衰退。面对这种困境,新上台的卡梅伦政府,做出了一个断然的决定:壮士断腕,对海军力量进行“大瘦身”。

2010年10月19日,卡梅伦政府在议会公布国防“瘦身”计划,对陆、海、空三军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减,但在英国媒体看来,海军的命运是最“凄惨”的。在此次裁军计划中,英国皇家海军的裁减情况如下:

一、海军人员减五千人。

二、在马岛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家方舟”号航母退出现役,全部取消“皇家方舟”号上的“鹞”式战机编队。已经上马建造的两艘新一代航母的计划将继续,但完工后,最快在2019年才能配备舰载机。

三、取消已投资三十六亿英镑开发的“猎迷”式海上巡逻机计划。

四、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和巡航舰数量裁减4艘,皇家海军的战舰数量将创下亨利八世国王以来的最低点。

在裁减清单中,人们最为关注航母的命运。迄今为止,航母仍被各国视作“大国”必备的力量投射和海权维护平台,尽管皇家海军没有改变航母建造计划,但未来10年内,仍然面临着有航母而无舰载战斗机的窘境。

当前,英国正在建造“威尔士亲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两艘航母,计划于2014年至2016年服役。但由于现役旗舰“皇家方舟”号航母已决定退役,“鹞”式舰载机也被全部裁减,而新型舰载机预计要在2018年才能填补“鹞”式战机遗留下的空缺。两艘新航母投入服役后的这段空窗期,无法配备舰载战斗机,仅能依靠舰载直升机执行任务。即使新型舰载机服役,数量也会大幅削减100余架。军事评论指出,这样一来,英国其实已经退出国际航母俱乐部,已经不能从海上投射空中战力了。

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国防部高层官员颇有怨言。一名官员说:“在国际上,我们会成为笑柄。谁见过不配备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呢?”

“在后继机到位前,让‘鹞’式退役是很‘荒谬’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阿根廷入侵福克兰群岛(马岛),即使有一千万人陆军,英国也将无能为力。”前海务大臣、海军参谋长艾伦·韦斯特说。据英国媒体评估,在“皇家方舟”号航母退役之后,皇家海军的实力将马上落后于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拥有一艘航空母舰的泰国等国。

在上一届工党政府的财政紧缩中,皇家海军的快速军舰和驱逐舰被裁减过半。尽管如此,对英国皇家海军而言,这样的结果还称得上一次伟大的“讨价还价”,由于舰艇节省下来的经费将用于建造新的航母和舰载机。不过,经过这次卡梅伦政府的裁减后,各界舆论弥漫着非常失望的氛围。在英国媒体看来,就算2019年购买舰载机的承诺,也是不可靠的。它们预测,政府或许会在两艘新航母建造完成后,将让其中一艘无限期后备,或直接卖出一艘,而买家是巴西。

对英国此次裁军,舆论认为是英国从“准大国”向“准小国”过渡,彻底告别“霸权梦”和“大国梦”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英国媒体失望地写道:“自从1588年德雷克爵士率领皇家海军战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海军一直是英国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最可信赖的力量,它战败了拿破仑,阻击了希特勒。但当政府的海军裁减计划生效以后,除了辉煌的历史,皇家海军就会一无所有了。”

难忘昔日辉煌,

建造“最完美航空母舰”

卡梅伦政府的“财政紧缩”计划,使海军力量大幅削弱,引起了很多英国人的不满,但另一项航母建造计划,还能让昔日的“大英子民”得到些许安慰。

经过几年的讨论后,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39亿英镑的财政拨款,在未来十年内建造两艘大型航母。时任国防大臣德斯·布朗表示,这两艘“在技术上滴水泼不进”的航母服役后,将拥有在远洋持续作战的能力。有报道称,英国政府正通过一系列大手笔的军品采购,重新塑造“大国海军”的形象。

将要建造的2艘航母属于大型航母级别,能供40多架战机起降。英国国防部已经为航母起好了名字,就是上节提到的“威尔士亲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

新建航母的使用寿命预定为50年左右,与此相比,舰载战斗机的寿命就要短很多,10年之后就可能要更新换代。英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建造的航母标准排水量为5万吨,满载排水量为6.5万吨。新航母采用全长292米,最大宽幅为75米,船体宽38.6米,飞行甲板舰首的滑跃部分只有约40米,船尾的飞行甲板宽度大都是75米。舰载机的数量平常为34~40架,战时最多可搭载46架,飞行甲板下的机库总面积为6480平方米。机库可以容纳反潜直升机10架、垂直起降战机24架,其他10~12架飞机可以安置在甲板上。

在新型航母的舰首,设计安装一块像牛角一样的突出部分,它是供垂直起降战机起飞用的滑跃甲板,其最大倾斜角是12度。飞行甲板的中央部两侧各装置一部蒸汽弹射器,可以令飞机交替起飞。飞行跑道呈V字形,两条滑行道于滑跃最前端交会。

英国新型航母在外观上同过去的不同之处是,前后共有两座舰岛指挥台,这在世界上还属首次。前面的岛台主要用于航海和操作舰只使用,顶部建有三坐标雷达和主桅,后方岛台主要用于舰载战斗机的飞行管制,顶部安装了主动相控阵雷达,能够为航母战斗群提供对空预警。采用两个岛台,将航空管制功能和航海功能分开,使得每个舰岛指挥台的体积都相应减小,电子战系统、各种无线通信天线和雷达也都能够实现最佳配置,并能把电磁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前方岛台与后方岛台之间安装一部电梯,可一次运送两架垂直起降舰载机进入飞行甲板。

由于新航母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只需要600~700名水手,至于装备操作员、战斗机飞行员和航空管制人员也不低于600人,合计1200~1300人。与之相比,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所有人员达5500人,而排水量比英国新航母还小的法国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的乘员合计1750人,英国的新型航母显然更具优势。不过,外界担心,新航母对自动化电子系统依赖性太强,如果战时被击中或发生火灾,舰上的损害管制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转,没有人敢作这个保证。

新航母还在动力系统方面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采用了联合全电力推进系统。这项技术对潜艇而言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在航母这样大型水面舰艇上采用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新航母使用燃气涡轮发电机做电源,通过电缆将电力传输给舰尾底部的4个螺旋桨。直流电动机能够输出25兆瓦的电力,功力相当于原来蒸汽轮机的14倍以上。新航母的最大航速可达28节,能够连续航行10万海里,中途无须油料补给。新航母的组件制造完成后,会运往罗赛斯的造船厂,在那里将与中央船壳部分组装起来。

新航母将采用由美国主导研制的F—35B战斗机,它是垂直起降的,雷达反射截面很小,能够携带多个先进武器,进行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等。F—35B还能够进行空中加油,采用的雷达技术同美国空军F—22隐形战斗机不相上下。

有人说,大英帝国的强盛来自它强大的海军。前些年,160余艘来自35个国家的战舰齐聚英国南部的索伦特海峡,纪念1805年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胜利200周年,那次大战中,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率领英国舰队击败拿破仑统率的法国与西班牙联合舰队。

当前,英国正实施新的“由海向陆”战略,打造着自己的多用途舰队,这支“全球舰队”将以正在建造的两艘新型航母为核心,进一步扩展战略核潜艇和水面驱护舰艇的规模,在保证制海制空能力的前提下,着重提高对陆地的打击能力。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学会评估,到2020年前后,英国皇家海军有望超过日本和俄罗斯,延续二百年前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