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国海军
26995100000023

第23章 大起大落,法国海军独树一帜(1)

法国是一个典型的濒海的大陆国家,东北和东部背靠欧洲大陆,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北隔英吉利海峡、加来海峡与英国相望。历史上的法兰西,既面临欧洲大陆强权的威胁,又要受到世界大洋霸权的挑战。

三百年盛衰起落,曲折发展

法国境内最早的定居者是高卢人。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移居于此,后来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法国海军的作战史开始于中世纪,但是直到17世纪路易十四当政时,它才成为法军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在“太阳王”的关照下,法国海军得到了足够的资金和精良的装备,它在1676年的巴勒莫之战中打败了西班牙与荷兰的联合舰队。

在九年战争的初期,它也曾经战胜过英国皇家海军和荷兰皇家海军。但法国海军的资金问题却最终迫使法国将制海权拱手让给了英国和荷兰。英国皇家海军自18世纪起开始主宰海洋,它多次打败法国海军。

法国在海外殖民势力之争中大败,而法国海军到七年战争结束时几乎全军覆没。法国败在制海权的争夺上,本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原则,法国当局下令重振海军,并号召国民捐资造舰,承诺所造战舰以捐资的团体和城市命名。

法国当局先是创立了船舶工程学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法国海军能拥有舰型更好、航速更快的军舰。后来新造出来的法国战舰普遍都比英舰的速度快,机动性也更强。重建海军,除了硬件要了得,软件也不能忽视。法国海军为此调教出了数以万计的海军舰炮手,这些人无不经历了海上射击的艰苦训练。当时,这些法国海军炮手的射击准确程度已超过了英国水兵,他们当中一些人还特别擅长远距离射击。有了这个本事,法国炮手就能在打断了敌舰的缆索后迅速躲开。

尽管法国人重新建立了舰队,但与英国人交手时他们还是倍加小心。以前的失败经验教育了法国人。除非是敌方的兵力明显少于自己,否则他们绝不与敌军对峙作战。法国人之所以如此爱惜自己的“羽毛”,是因为自己的舰队来之不易,昂贵的造价是法国人谨慎用之的原因之一。在当时,英国已经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国力正是蒸蒸日上之时。相比之下,法国还没有英国那样的经济实力。为打击英国人,同时又很好地保存自己的实力,法国人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英国人为此吃了不少亏。

然而,法国海军的好势头并没有保持多长时间。当时,法国正值大革命前夕,法国海军与其他领域一样腐化堕落。当法国大革命爆发,海军也受到革命气氛的影响,时不时发生兵变。在大革命爆发后的第二年,法国海军实际上已是名存实亡了。当革命的督政府接手了法国的政权后,当政者便宣布重组海军。随后,有很多的年轻革命军官获得了提升,而很多士兵和商船船员也被授予军官头衔。倒是那些一直被视为海军特殊阶层的炮手们,他们的特权却被“革命”掉了。总体而言,在当时,谁是“革命的”,谁就会前途无量。

可是,革命的热情却不能当饭吃。海战是实实在在的实力较量,对垒双方哪方有更强的作战技术哪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仅想凭借人的热情来增强战斗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大革命时期,法国军官队伍中的中流砥柱——贵族,不是死在断头台上就是逃亡国外,被委以重任的法国海军将领,往往都是些阅历浅、没有海战经验的人。这些人遇有紧急情况便犹豫不决,甚至还会误解上峰的指令。庸才当道,使得海军舰队间的配合相当不灵便,出差错成为家常便饭。最要命的,法国舰队中还缺乏有经验的水兵。

就这样一支乌合之众,还有什么优势可言?所以,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英法两国的海上角逐,英国海军仍是独占鳌头。不过,让英国人颇为想不通的是,法国海军虽处于劣势,却始终还能纵横四海。直到拿破仑时代,英法的海上争斗胜负才见分晓,法国舰队就是在那一时期走向崩溃的。

随着英国在反法同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法国督政府决心要拔掉英国这个眼中钉。法国人心里很清楚,要对付英国人,无论是在欧洲本土,还是在自己的海外领地,想获胜都必须依靠海军。

法国督政府中的一号人物拿破仑,于1798年率领他的远征舰队在法国土伦港扬帆起航。法国人是要准备远赴埃及,在那里将大英帝国的喉咙割断。拿破仑是当时法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被法国督政府委以对付大英帝国的重任,其实多少和他当时的不可一世有关。拿破仑的崛起让督政府倍感不安,而鉴于当时各种复杂的因素,将其派往东方以遏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是最好的选择。

在法国远征还没有驶离土伦港时,英国海军便派出纳尔逊舰队来到了地中海,他们的任务是监视法国海军的一举—动。舰队的统帅纳尔逊,是在海军界小有名气的杰出战术家。你不会想到,这位勇猛顽强的斗士,居然是独眼独臂之人。也正是这样一个人,毁灭了拿破仑的雄心壮志,成为拿破仑的克星。拿破仑与纳尔逊、法国舰队与英国舰队的殊死搏斗发生在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港及附近的阿布基尔湾。在那里,纳尔逊施以新奇战术,最终大败法军。尼罗河口之战,让拿破仑的舰队完全被英国人摧毁,而他自己和残余部队也被困在了埃及。

当时的法兰西,不但无法卡住英国喉咙,其国内的形势也是风云突变。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拿破仑,以其政治家的魄力做出了一个令人想象不到的抉择——丢下了自己的残部,秘密回国发动政变。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成功以英雄的姿态回国,并推翻了督政府,当上了法兰西共和国的首席执政官,成为一名独裁者。此后,在拿破仑统御下的法国大军,横扫欧洲大陆,所向披靡。在拿破仑披上战神桂冠的时候,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在海上一败涂地的往事。于是,拿破仑决定再次向英国的海上实力发起挑战。

然而,事实证明,在海上与英国全面交战,法国人占不到一点便宜。

经过尼罗河口之战,法国的海军从此一蹶不振,反观英国皇家海军,则是一派无人可与争锋的气势。要对战拥有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法国海军就是鸡蛋碰石头。拿破仑也不是傻子,他自然深谙其中的道理。于是,他决定用他的无敌陆军去征服英国人,而法国海军只要充当好运输工具这一角色,并掌握好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就行了。

英国人很快便洞悉了拿破仑的意图。英国人盘算来盘算去,觉得即便自己有强大的海军,那也难以保卫英国的所有领地。看来,唯有主动出击,才能先发制人,达到防御的目的。于是,英国人将打击法军的目的地锁定在大西洋的布勒斯特港及地中海的土伦港之中。

在1804年12月,西班牙与法国联手,对英宣战。这样,法国海军有了助一臂之力的西班牙军舰。此时,拿破仑制敌的把握更大了,遂立即草拟了进攻英国的蓝图。当一切准备妥当,次年10月,法国地中海舰队在维尔纳夫将军的统御下,驶向直布罗陀海峡。而紧紧跟随在法国浩荡舰队尾部的,是由纳尔逊统率的英国舰队。

这一次,英法两国海军交战的地点是在特拉法尔加角附近。交战时,英国舰队的战列舰数量少于法西联合舰队。不过,好在英国海军有经验老道的统帅纳尔逊、威力强大的巨型短炮、技艺熟练的水兵、大胆新奇的作战计划。战争没有持续太久,在一番炮声轰鸣后,法军的旗舰被摧毁,而法西联合舰队看到大势已去,便忙不迭地调头西逃了。混战时,英国海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海军统帅纳尔逊被敌人的炮手击中,在英军大获全胜后,他也撒手人寰。

这次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法国海军的惨败,让法国的海上争霸梦想也随之灰飞烟灭。直到此时,英法海军在斗了百年之后,终于以法国退出海上争霸的舞台而告终,这无疑是欧洲大陆王朝军事绝唱时代的经典。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法国只能成为区域性强国,而英国则更加坚信自己“海上无敌”的神话,其海上霸权盛极一时。

到了19世纪后期,法国海军才逐渐恢复了元气,实力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名列世界第二。它在1838年成功地对墨西哥进行了封锁,并在1884年的马江海战中打败了中国的南洋水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海军的表现很出色,在战争爆发时,法国在地中海的舰队包括了1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是当时地中海规模最大的舰队。

沉没的马赛曲

光阴似箭,时间随着法国海军力量的大起大落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通过闪电战在欧洲大地上到处肆虐,法国的厄运也随之而来。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的到来比法国人预计的快得多,海上战斗尚未打响,法国已从陆地上溃败了。1940年上半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沦陷,法国国防彻底崩溃。随着法国傀儡政权与纳粹德国签订和约,法国成为德国控制下的仆从国。而在英国海军力量和德国海军力量之间的博弈上,法国海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法国帮助任何一方,就能改变战争的结局。在某种程度上,海军已经成为当时法国政府在大战中保持中立和赖以生存的外交王牌。而在英国的“弩炮”行动之后,法国人民对英国的仇恨直线上升,双方已经基本上不存在友好合作的空间了。

1942年11月初,美英联军发动了早有预谋的“火炬”战役,攻占了法国的西北非殖民地,并以此为跳板,进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意大利,实现反攻欧洲大陆的目标。这一计划革命性的改变了法国政府和海军舰队的命运。

根据法德停战协定,法国舰队大部分被封存在土伦军港,其余则分别停泊在奥兰港、阿尔及尔港和卡萨布兰卡港。11月8日凌晨,盟军兵分三路,向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发起进攻。法国政府得到消息后,下令驻扎北非的法国军队顽强抵抗。在各个登陆点,法国舰队同盟国海军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尤其是在奥兰,由于1940年英军袭击米尔斯克,对此满怀仇恨的法国舰队极其猛烈地抵抗盟军。数天激战后,法军损失了10艘潜水艇、7艘鱼雷艇、3艘驱逐舰、1艘巡洋舰和多艘小型舰艇,伤亡达3000人,“让·巴尔”号战列舰遭受重创。也许是天助盟军,当时法国海军司令达尔朗恰好在奥兰照顾他患病的儿子,由于达尔朗对德国人的仇视,导致他最终决心同美国人合作。如果不是这样,在这场战斗中,还真很难说盟军会遭遇什么样的厄运。

而在火炬战役进行的正激烈时,停泊在土伦的法国舰队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盟军同达尔朗谈判的主要目的就是夺取法国海军舰队。艾森豪威尔说:“如果达尔朗对达喀尔和土伦的法国舰艇下一道命令,我们就能马上减轻地中海的威胁,同时能够随意增加自己的水面舰艇。”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明确表示:“如果我能和达尔朗见面的话,尽管我对他充满仇恨,但若能使他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让我爬行一里路,我也欣然接受。”在盟国的要求下,达尔朗于11月11日下午致电法国土伦舰队,如果有被德军俘获的危险时,应立即驶往阿尔及尔,同他一起加入盟军解放法国的战斗,但在英国先前对法国的“弩炮”行动后,每一个法国舰队水手都充满了对英国的仇恨,土伦舰队指挥官拉博德海军上将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

而此时,德国人可没有闲着。当达尔朗要求法国舰队开往盟军控制下的港口时,德军也夜以继日地驰往土伦外围。德军攻占了能够俯视海军工厂的高地,在港口附近部署了炮兵,且在土伦港外的海域设下了水雷,将法国的土伦舰队几乎困在港湾中。到了26日的黎明,德军发动了突袭,法国舰队官兵被打得措手不及,港口司令官马尔基还在床上呼呼大睡时就被俘虏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及其相对应的命令,在各舰艇指挥官中没有人决定冲出军港,但正如达尔朗十年来所灌输的思想,海军官兵拒绝投降,他们遵照达尔朗和贝当元帅于1940年6月发布的命令,几乎将舰队全部自沉。只有5艘油船、1艘鱼雷艇和1艘驱逐舰被德国俘获。仅仅3艘潜艇逃到了阿尔及尔。出于对英国人刻骨铭心的仇恨,尽管英国派出了一支舰队开到土伦港外,随时准备协助法军出逃,但没有一艘法国舰艇愿意接受英国人的“恩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舰队的自沉行动是最悲壮的一幕。在法国本土的抵抗失败后,假如法国政府退到北非继续抗战,那么盟国依旧能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英法海军联合起来,完全能够牢牢控制地中海。

可是,当时的维希政府担心德国人在法国本土实行报复,为保护法国本土尽量避免战争,最终决定以这支强大的舰队作为筹码,以保持军事上的中立和半独立自主的状态。贝当元帅错误地认为,“通过军事上的胜利不可能获得法国的复兴”,也不相信“盟军能用大炮来征服我们的领土”。但他并没有认识到,期待侵略者的同情,无异于与虎谋皮,“没有人能够否认,停战协议并没有让法国免遭战争的伤痛”。而这支曾经排名世界第4的强大海军,充满悲壮的自沉行动,也带来了第三共和国的灭亡,其中的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黎塞留”号战列舰:

法兰西绝唱时代的经典

法国舰队自沉后,法国海军最后的骄傲就仅仅剩下了“黎塞留”号战列舰。

在巴黎沦陷后,法国海军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主力战舰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一小部分直接向英国投降,但大多数战舰躲进了北非法属殖民地的港口内,观望着局势的变化。其中,旧战列舰“库尔贝”号和“洛林”号正在英国访问,法国投降后被扣留;快速战列舰“斯特拉斯堡”号、“敦刻尔克”号和其他2艘旧战列舰停泊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港;仅完成了船体工程的“让·巴尔”号也被拖曳到卡萨布兰卡。而“黎塞留”号也面临着投降还是战斗的抉择。为了避免这艘战舰落入德国人手里,“黎塞留”号的舰员自行决定,脱离傀儡政权的控制。6月15日,还没有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零备件和弹药,离开布雷斯特,在三天后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