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国海军
26995100000016

第16章 问鼎三甲,中国海军奋起直追(5)

这次海上阅兵活动是人民海军成立60年来的第三次,但同过去比较,无论在装备水平、还是作战协作能力、或是战略威慑力展示以及软、硬实力的延伸和规模上,都革命性地突破了以往近海防御的战略,这标志着拥有软实力形象的中国式“马汉”海权时代的来临。而美国《侨报》的文章则称,此次海上大阅兵式意味着中国重返“海权时代”。文章认为,通过这次阅兵式可以看出,中国决心在打造硬实力的基础上,释放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符的重返海权时代的信号。

海权对于一个超级大国的意义不同凡响。“海权”概念的首创者、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马汉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要想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并在海外修建补给基地。马汉甚至断言,无海权不会成大国。

长期以来,中国海军被定位成陆地国土防卫的补充力量,固守着近海近岸防御的“褐色海军”思路,没有将海军看做维护海洋利益和海上贸易的保护力量,在打造“蓝水海军”进程上进步缓慢。中国海军的软硬实力,明显与其经济大国地位不符。此次史无仅有的青岛大规模海上阅兵,以及制造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决心,都明显释放出中国要重返海权时代的信号。

作为新世纪的海权理念,中国决心在打造海军硬实力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对外军事外交,加强与其他海洋大国的深度合作。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海权时代,更是注重维护海军形象的海权时代。这完全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也应该被世界所欢迎。

突飞猛进,实力赶超英法日印

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迅猛增长,全球很多媒体和军事专家、学者及军迷对世界海军力量的排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据相关军事专家估算,美国海军舰艇总吨位约为800万吨,独占鳌头;其次是俄罗斯,总吨位400万吨,位居第二;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为200万吨,问鼎三甲。

尽管舰艇总吨位是衡量一国海军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海军的战斗力是“活”的,装备的性能、弱点和运用思想以及军事领导人在训练和装备方面的信心,对于现代海上战争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对各国海军战力进行综合评估呢?军事研究界的常见办法是把海军战力细分为多个指标,再通过统计算出总分来确定实力的排名。一国海军的综合实力一般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舰队规模、舰艇数量、兵力结构、装备水平等硬件因素和人员素质、指挥体制、训练状况以及国家海洋地理环境、海军运用传统、海军战略指导思想等软件因素。放眼世界,各国海军大体可划分为全球型海军、远洋型海军和近海区域型海军及近岸/沿岸型海军等多种类型。

其中,美国海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有效作战行动,属于第一类;俄罗斯能够在远洋局部海域进行海空作战,属于第二类;英国、中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具备近海海域攻防作战能力的海军属于第三类。

各个军事研究机构列出的指标千差万别,各指标在总分中的权重也大多不同。研究机构还往往依据资深专家群体的主观判断,以多个专家的最大共识为准。正因如此,越是专业研究机构,反而越难给出精确且无争议的海军实力排名。

在军事发烧友中认可度较高的一种说法是:美国海军独占鳌头,俄海军借苏联余威位列第二,老牌海军强国英国第三,日本第四,法国第五,中国第六。但该排名的权威性仍然不足。按不同的评估方法,中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三到十名都有可能。

实际上,综合衡量现代海军实力,主要应看4项指标:舰艇制造能力、核潜艇数量和品质、水面舰只性能和战斗力、海基航空兵和陆基航空兵的掩护能力。从这些指标衡量,中国明显逊于美国、俄罗斯,较英、法、日、印等国互有短长。

近些年来中国海军的建设高速前进,实力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持续增强。这表现在:中国开始批量生产新一代潜艇和水面战舰,并稳步落实新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建造规划,新型常规潜艇的建造能力以每年数艘的数量向前推进,还在继续大量建造性能先进的登陆舰、护卫舰、导弹艇、扫雷舰、辅助船只,且建成了首型全新直升机登陆船坞舰。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中国2002年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已于2011年夏天在大连完成改装,并多次出海试航,它将成为中国航母舰队的训练试验平台。中国首艘航母的排水量将达到6万吨,其舰载机将有可能选用俄制的苏—33或是歼—15等型号。

同陆地邻国印度相比,中国海军在潜艇方面遥遥领先。虽然印度拥有航母,但形不成编队,而中国只有构成编队的基础作战单元,没有母舰。目前,印度在役的“维拉特”航母的战斗力十分有限,航母上的30架“海鹞”舰载机根本经不起小规模战争的消耗,打没了就没了,印度自己不能自产。这就决定了目前中印两国海军都还是近岸防御。而近岸防御中国就占优势了,由于我海军的战舰大多是中国自主建造,使用起来很顺手。不像印度战舰是整合出来的集合体,更多的是依赖于在他国购买。这也是我国海军实力强于印度的地方。由此看来,印度海军能够远海歼敌的“维拉特”航母貌似很强大,但经不住科学的分析推敲。还不如中国的航母编队蓝图来得更实际一点,更现实一些。

从综合实力衡量,日本海上自卫队虽有驱逐舰和常规潜艇等强项,但随着中国“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苏—30、飞豹等先进战斗机、039常规潜艇的相继服役,日本的技术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另外,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地位限制,日本不能建造核潜艇、航母这两样最具威力的进攻性武器,航空兵也未配备高性能战斗机和攻击机,而中国海军拥有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以及岸基远程导弹,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形成了不对称的作战优势。

英、法、德等传统海军强国都有着辉煌的历史。英国海军在18世纪前后曾是全球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法国海军也曾是首屈一指的海上劲旅,德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是曾令盟国舰队头痛万分。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昔日的海军强国,都失去了当年的雄风。而中国海军近10年来发展速度令全球瞩目,自万吨级医疗船、战略和战术核潜艇、先进的常规潜艇,这些具备世界一流作战能力的国产舰艇相继亮相之后,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经多次出海试航,已正式编入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具备完善的军工体系,军事科技跟踪世界领先水平的能力同美俄并驾齐驱,且具有较强的武器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引进、整合和仿制能力。相比之下,衰落的英国海军已是好汉不提当年勇,海军实力大不如前。英国皇家海军近年来就退役了3艘轻型航母和1艘前卫级导弹潜艇。目前,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只拥有1艘轻型航母、7艘驱逐舰和17艘护卫舰、3艘战略核潜艇和6艘战术核潜艇。而且英国海军航母没有固定翼舰载机,有效的对海攻击也仅能靠几艘潜艇,其他水面舰艇已经没有像样的对海攻击力,防空方面仅有一两艘45型驱逐舰。

以中英现有海军实力对比,如果在公海两国海军对阵,皇家海军可圈可点的防空火力,面对中国海军的强大水面攻击火力,估计也没太大胜算。何况中国海军在大步前进,皇家海军已是日落西山。因此,皇家海军世界第三的宝座让给中国海军已是情理之中的事,也就是说,在中国第一艘航母形成战力之时,中国海军实力就会提升到世界三甲之列。

航母死穴遭遇“东风一阳指”

尽管中国的海军实力大大增强,但美国航母时常在包括台湾海峡、黄海等地的海面上耀武扬威,严重威胁着我国的领土安全和国家利益,而中国的航母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战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撒手锏”武器,进行不对称作战。我们的做法是:东风导弹直点航母死穴。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的出现在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把大海上战场由二维转为三维,开辟了海上战场的历史新纪元,主导了20世纪绝大部分海战,还将继续称雄于21世纪的大洋上。当前,全球现役的30余艘航母中,美国就占了1/3。美国依靠航母向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充当“世界警察”。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打到美国本土,恐怕不能不与其拥有一支不可匹敌的航母舰队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发动和参与的各种战争及冲突150多次,几乎每次都靠航母夺取制海制空权。在美国早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美国称雄世界靠海军,海军靠航母。但美航母并不是像美国人自诩的那样无懈可击,也有其“软肋”和“死穴”。

美国的航空母舰将各种先进武器集于一身,是当前攻防能力最强大的水面战舰,其防御系统由远程拦截战机、预警机、侦察船、侦察飞机和侦察卫星组成,能够侦察远处一千余个目标。但其弱点也很突出。例如,由于航母编队的阵容特别庞大,行踪很难隐蔽,其雷达反射面积大、反射体多,声响、电磁、红外等物理场也十分强,能轻而易举地被探测到;航母的作战能力会因自然条件的恶化而大打折扣,舰载战机受气象条件影响极大,风力一旦达到8级,海浪达到6~7级时,这时大部分舰载战机就难以起飞,“战斧”和“鱼叉”导弹命中率也会下降。在夜里,舰载机飞行员的飞行能力只是白天的一半,飞机在航母上起降能力明显下降。航母编队在岛礁众多、地形复杂的近岸海域活动时,机动能力大幅下降,不利于反潜作战;航母编队弹射器、弹药和燃油等物资消耗量大,在对其进行海上补给时,本身的防御能力明显降低。一般情况下,航母编队要3~5天进行一次战斗补给,每次约需几个小时。为了加快补给进度,往往多艘舰艇聚集在一起,以很低的速度并列航行同时进行补给,这就为敌方实施打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航母接受海上补给时,机动能力和起降舰载机受到一定限制,对组织有效空防带来不利因素。且补给舰只的加入令航母编队雷达反射体增多,更容易被探测到而遭受攻击;此外,航母本身的一些设施,特别是飞行甲板遭到毁坏之后,会令战斗力严重受损。如果拦阻装置、弹射器或升降机等航母上的重要设备遭损毁,舰载机将无法在航母上起降,在这种情况下,航母就会成为遭受攻击的靶子。因此,多么强大的航母编队也并非无懈可击:

首先,最好的方法是用反舰导弹攻击。当前世界上反舰导弹发展速度很快,俄罗斯的反舰导弹较为先进。20世纪俄罗斯就已研制出两倍音速的反舰导弹。但还不算最先进的,俄罗斯“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被誉为“航母杀手”,速度高达2.8马赫,在其射程范围内,航母舰队的侦测设备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也就无法进行拦截。苏联曾经专门研究过用反舰导弹攻击航母的办法,利用水面战舰、潜艇和飞机对航母战斗群万弹齐发,只要有一两枚导弹击中,就能重创甚至击沉航母。

其次是用潜艇攻击。航母反潜和反鱼雷能力较差,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令潜艇对航母的威胁明显增强。攻击核潜艇都携带很多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如果多艘潜艇同一时间从不同方向靠近航母编队,只要有一到二艘突破反潜警戒圈,抵达攻击阵位,突发多数枚鱼雷或导弹,航母不死即伤。

再次是利用航母编队防空存在的漏洞用弹道导弹攻击。由于航母编队的预警机和电子战机数量有限,难以完成全方位的电子对抗和预警任务,对低空导弹的防御能力很差,难以抵御全方位的空中打击。而弹道导弹具有远程打击的明显优势,射程一般都在一千千米以上,目标误差仅仅几十米甚至更少,速度在5马赫以上,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或集束式多弹头,能够一次攻击多个目标。如果弹道上加装小型核弹头,无须精确命中即能将航母编队摧毁或使其丧失战斗力。

还有一种办法是实施电子战。作为航母编队指挥系统主要节点的舰载预警机是优先攻击的目标。只有先打掉这个侦测引导系统,才能控制电磁权,实施有效的电子对抗。击毁电子战飞机会令航母编队的电子进攻能力大幅下降,电子防御纵深显著缩小。同时各种干扰机部署到预警机或航母编队附近,对其实施强大的电磁干扰,破坏航母编队内通信和指挥控制能力。

还一种办法是水雷打击。水雷具有威胁时间长、破坏威力大、隐蔽性强、易布难扫等特点,尤其是现代化水雷逐渐智能化,且采用导弹、鱼雷与水雷合为一体的技术,大大提高了它的使用范围和价值。航母编队舰艇数量很多,如果在其活动区域布设众多水雷,将会对其构成很大威胁。

最后一种办法就是综合打击战法。利用歼击轰炸机挂载远程空对舰导弹,突然从各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发起袭击,并加以远程弹道导弹战、电子战、潜艇战和水雷战,将会收到比较好的打击效果。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如对航母进行海上补给时,或航母舰载飞机起降时,或夜间能起降的飞机数量少,甲板弹射、回收飞机的时间要比白天长等时机,实施综合打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无论多大威力的航母也并不是无懈可击。而且,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式武器装备接连涌现,航母面临的威胁将越来越大。其中,中国研制的“东风”—21D反舰导弹就像王重阳的一阳指直点大型航母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