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国海军
26995100000012

第12章 问鼎三甲,中国海军奋起直追(1)

震惊世界,蛟龙诞生战火中

中国海军是在战争的炮火中成立的,从一开始她就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早在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时,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王家坪,接到刘公岛日伪海军起义的电报非常高兴,笑着对大家说:“他们在刘公岛起义,杀了日本人,为北洋水师报了一仇,我们八路军算有了海军,开了一个好头啊!”接着对在场的军委同志说:“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啊。”他对军委参谋长叶剑英说:“这个事,就交给你具体负责研究吧。”几天后,在叶剑英的具体组织下,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海防研究小组”正式成立。

由于解放战争前期大多为陆上战役,“海防研究小组”的工作没有获得太大进展。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主席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同志再次商量了组建人民海军的事。他们回顾一百多年来外国列强大多从海上入侵我国的历史,历数了在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没有海上武装力量致使国民党陆军残余多次在国民党海军和美国海军掩护下从海上逃跑的事实,分析了即将出现的国内外阶级斗争新形势,并根据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及时提出了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建立人民海军的设想。他们的这个设想,写进了1949年1月8日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决议中。

上面这个决议明确指出:“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这以后,毛泽东主席在多种场合,重申了建设人民海军的决心,并指示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尽快在渡江战役前后,先把华东区的海军组建起来。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晚上约见第三野战军陈毅等人,通宵达旦,促膝长谈筹建海军的事宜。陈毅报告:“创建海军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主动请缨由三野来筹建海军。毛泽东当即决定,由军委下文,责成第三野战军着手组建海军,定名为“华东军区海军”,正式启动了海军的组建工作。根据华东军区的推荐,得到毛泽东的同意,筹建华东海军的重任落到了三野的战将张爱萍的身上。

20天后,刚从大连赶到华东前线的原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张爱萍,突然接到总前委要他参加作战会议的通知。张爱萍立即跨上了枣红马。枣红马好像知道主人的心思,扬鬃奋蹄,快如流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中央军委骑兵团担任过政治委员、代团长的张爱萍似乎仍感到太慢,一个劲地用两腿夹着枣红马的身躯。张爱萍一路疾驰,来到安徽省蚌埠市东南面的一个小镇孙家圩。他风尘仆仆赶到指挥部请战,要求给支队伍,“打过长江冲进‘总统府’,去活捉蒋介石。”却意外接到他不参加渡江战役,留下组建华东海军的任务。陈毅亲自向他交底:“我军缺少海军,战场上吃了不少亏。如果有了海军,这次渡江战役的准备时间就不需要这么长了。再说,以后要解放沿海岛屿,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海军才行。”“历史已经把我们推到这一步,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我们只能干,而且非要干好不可!”

粟裕介绍说:“部队正要过江,准备把三野教导师的机关和一个团的部队,以及野战司令部的一个侦察营和苏北的海防纵队共4000多人,全部划归海军由你指挥。”“但三野教导师机关的人还不在这里。我只帮你找到了几个人,一个是28军84师的副参谋长李进,一个是三野司令部的作战参谋黄胜天,另两个是军工部采购科科长张渭青和机关管理员温礼芝。这样连你5个人,算是第一批海军的筹备人员,以后再陆续给你补充。”张爱萍太熟悉三野首长了,主力部队正准备渡江,这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考虑得很周到了,他不能在渡江战役即将打响时再从前线搬兵挖人了。

到了1949年4月20日,在邓兆祥率“重庆”号起义两个月之后,在第二舰队准备起义为我军顺利渡江创造条件的战略环境下,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指挥下,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在江苏省和安徽省望江段实施了大范围的渡江作战。

第二天,渡江战役正式打响。23日这天下午2时,张爱萍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三野渡江指挥所的两层小楼的楼下房子里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出席会议的人有:张爱萍、李进、黄胜天、张渭青、温礼芝5名干部,以及做服务工作的8名战士,总共13人。会场极为简单,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墙上挂着大小还不一样的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大家围坐桌边。

由于三野主要领导人已渡江随大军南进,集中精力指挥渡江战役,筹建海军任务就由张爱萍独挑大梁了。没有领导人,也无嘉宾,他既是会议主持人,又是发言人。张爱萍庄严宣告:“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决定,我把大家召集起来,一是作动员,二是宣布华东海军正式展开工作。今天,1949年4月23日,就是人民海军的诞生日。”

在这次会议上,张爱萍首先传达了军委、毛主席和三野首长关于组建海军的指示,强调“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护航与军运能力的海军,待命配合陆军、空军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和台湾,最后解放全中国。”“新中国”号舰队由此起航,一个海洋大国的海军成军之时,只有13个人和3辆吉普车,这在世界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此时,国民党军官林遵率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官兵在南京笆斗山江面宣布起义,为解放军渡江开了一个大口子。30艘舰艇、1271人回归人民军队大家庭。又过了3个小时,即当晚6点30分,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南京,国民党旗黯然坠落,鲜艳的红旗升上了蒋氏总统府的旗杆上。这可真是海军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到了1949年5月4日这天,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电令,批复同意三野关于成立华东海军的意见和临时党委会组成人选,正式任命张爱萍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批准华东海军司令部的“关防印信同军级”。标志着第一个人民海军的领导机关正式组成,海军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人民海军的组建,首先从华东地区开始,然后向华南、华北发展,并相应成立全国性的海军领导机构,这是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胜利发展和沿海敌我斗争迫切需要的必然结果。

首战垃圾尾:

万山群岛上演“抛锚大战”

万山群岛是位于珠江口之外,是处于香港以南及西南、澳门以东的多个岛屿的统称,当中包括有万山岛、东澳岛、桂山岛、外伶仃岛、担杆列岛等150多个岛屿。

万山群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海军协同作战。这次战役的首要目标选定了垃圾尾海湾附近的青洲、三角二个岛。为防止垃圾尾海湾内的敌舰袭扰,指挥所首先派江防部队夜间袭击了垃圾尾锚地。这样从作战部署上看比较合理,我小炮艇可直达垃圾尾海湾,航线中间无敌岛阻隔,能减少航渡中的海上威胁。同时,垃圾尾是敌军舰艇的集结地,又是敌防卫司令部所在地,打响后可震撼全局,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牵制其海上兵力,掩护登陆部队在青洲、三角岛抢滩登陆。

垃圾尾海战揭开了解放万山群岛的序幕。1950年5月25日凌晨2时,由1艘步兵登陆舰“桂山”号和“先锋”号、“奋斗”号、“解放”号、“前进”号、“劳动”号5艘炮艇组成的火力船队,在正副队长392团副团长郭庆隆和江防部队炮艇副队长林文虎率领下,兵分两路同时向垃圾尾敌海军舰艇锚地进发。一小时后,由9艘登陆艇、8艘运输船组成的登陆船队,载着两个营的兵力,也驶向战区。由于我船队指挥员缺乏经验,加之航海通信设备落后,在20海里的航渡中,各战船之间先后失去了联络。

到了凌晨四点钟,林文虎指挥炮艇“解放”号率先摸进了垃圾尾岛的马湾港。此时,林文虎环视海面,透过朦胧的海雾,没有见到后续舰艇跟上来,却忽然发现湾内敌舰不是原先估计的两三艘小艇,而是大大小小的二十多艘舰艇。其中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的旗舰“太和”护卫舰,排水量1240吨,航速可达19节,装有76毫米火炮8门,20毫米火炮12门。其他舰艇的吨位也都在200吨以上。而我“解放”号是1艘排水量只有28吨的小炮艇,最大航速只有10节,装有1门20毫米火炮,2挺12.7毫米机枪,还有1门临时装上的无后坐力炮。论吨位敌舰艇相当于“解放”号的三百倍。

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变化突然的情况下,林文虎毅然以超人的胆识,果断地下达了“全速前进,抵近开火”的攻击命令,这不能不说是人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战前有人顾虑我军舰艇小、舰炮小、打不穿敌舰,只能挨揍。江防部队经过研究,想出了可行的战法:一是近战,二是夜战,三是不要打钢板,要打甲板上的活人。充分发挥我军舰艇小而灵活的特点,靠近敌舰,利用敌舰火炮的死角,发挥我军战艇的优势。

一艘装备落后的小炮艇居然敢于向一个舰队发动攻击,的确是海战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更令人惊奇的是这艘小炮艇在插入敌舰群后随心所欲地迂回穿插,向敌舰发起了一连串攻击,打得敌人惊慌失措,连起锚都来不及。“解放”号从敌舰灯光信号中准确地判断出指挥舰“太和”号,从800米打到100米。“太和”号舱面中弹起火,舰队司令当场被打断手臂。敌舰群失去了指挥,一片混乱,竟自相射击和碰撞。正当敌舰被打得晕头转向,纷纷外逃时,“桂山”号步兵登陆舰及时赶到了马湾港,用猛烈的炮火堵住了敌人的退路。“解放”号炮艇和“桂山”号步兵登陆舰互相配合,内外夹击。敌守岛部队也盲目向海上射击,但不少炮弹落到了自己的舰艇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敌“太和”号护卫舰、“中海”号登陆舰、“永”字号扫雷舰等中弹起火,1艘炮艇沉没,其他舰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透过黎明后的硝烟,四散奔逃的敌军舰艇,突然发现使他们惊恐万状的竟是1艘小炮艇和1艘不大的步兵登陆舰。便气急败坏地调头回来,集中火力向“解放”号进行反扑。“解放”号炮艇严重受伤,艇上无后坐力炮炮架被打坏,炮手张和鸣以自己负伤的身躯当炮架,支撑着灼热的炮身继续向敌舰射击。当艇首主炮出现故障时,炮手张云飞和副队长林文虎为排除故障先后英勇牺牲在炮位上。在艇上19人伤亡13人的严重情况下,艇长梁魁庭驾艇巧妙地冲出密集的火网安全返航。我“桂山”舰舱面起火,甲板上的上层建筑多半被毁,舰长池敬樟英勇牺牲。副团长郭庆隆,率领陆军指战员和活着的舰员抢滩登陆成功,与敌海军陆战团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壮烈殉国。

与此同时,“奋斗”号和“先锋”号也在垃圾尾岛东侧海面与敌军两艘炮艇激战。“先锋”号乘敌艇中弹之机靠上敌艇,接舷跳帮,逼得敌人缴械投降。“奋斗”号靠上了另一艘敌炮艇,投给它一排手榴弹,在“先锋”号的支援下将敌炮艇击沉。509登陆艇上装载的山炮本来是准备陆军登岛后使用的,此时也在艇上架起来向敌舰发射,一时火力大增,敌舰不得不向后撤退。垃圾尾海战使国民党第三舰队遭到了重创。

为了扭转失败的局面,国民党当局又从台湾地区调来两艘“太”字号护卫舰,两艘“中”字号登陆舰,两艘“永”字号扫雷舰和大型炮艇数艘,由马壮谋接替齐鸿章指挥。5月30日,敌舰4艘炮击我三角岛,我守岛部队待敌舰靠近时突然发起猛烈炮击,击伤敌舰3艘。迫使敌舰龟缩于外伶仃、担杆等岛。解放军乘胜攻占东澳、大小万山、隘洲诸岛,掌控了逐岛攻击的主动权。

国民党海军于6月上旬继续从台湾地区抽调舰艇增援,先后有“信阳”号驱逐舰、“营口”号和“泰安”号炮艇。企图伺机在海上决战。我参战部队则及时进行了短暂休整,并根据509艇在甲板上临时架起山炮击退敌舰的经验,又把陆上的山炮、57炮架设在登陆艇上,把10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架设在1艘趸船上,用拖船拖带作为浮动炮。火炮的胸墙则用沙袋堆成。6月26日夜,我军临时从地方买来两艘已作商船使用的旧式登陆舰“琼林”号和“福林”号,加上“国楚”号和509艇,4艘舰艇从隘洲隐蔽出航,悄悄地把步兵、炮兵送上三门岛,连夜在岛上架起火炮,舰艇则进入伏击阵位等待时机。第二天黎明时分,国民党“永”字号扫雷舰按惯例从外伶仃驶出。当进入三门岛火炮射程内时,守岛部队立即开炮,将敌扫雷舰击伤。同时,趸船上的10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也向外伶仃停泊的敌舰艇开火,击沉敌炮艇1艘,击伤2艘。此时,敌军“信阳”号、“营口”号、“太”字号和“永”字号等军舰,匆忙从外伶仃驶出,我岛上和舰上的火炮一齐发起轰击,总的火力占绝对优势,第一轮炮击就把敌舰火力压制住了,完全出乎敌人的意料。这场激战持续了5个小时,我军以“国楚”号中弹1发、伤3人的极小代价,赢得了击沉敌炮艇1艘,击伤敌“信阳”号驱逐舰1艘、“永”字号扫雷舰2艘和炮艇2艘的重大胜利。战后,香港、澳门的报纸报道说,中国人民海军英勇无比,有1艘大军舰(指趸船)竟然抛锚与国民党舰队展开大战。这就是后来被传为佳话的“抛锚大战”。

万山群岛海战历时75天,人民海军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的光辉战绩,攻占了万山群岛各岛屿,共击毙击伤俘虏国民党军700余人,击沉其舰艇4艘,击伤11艘,缴获舰船11艘。炮艇队副队长林文虎被人民群众称颂为人民海军英雄,中南军区海军在江防部队所在地黄埔岛上建立了林文虎烈士纪念碑。“先锋”号炮艇退役后作为英雄艇保存在黄埔岛,供人们参观瞻仰。

万山群岛的解放,打破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海上封锁,对于巩固华南海防、保证海上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激战华东南:鱼雷射飞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