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国海军
26995100000010

第10章 世界第二,俄罗斯海军雄风仍在(2)

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知道,要想赶超美国,苏联海军就应该均衡发展。这里的“均衡”涵括很多方面,有海军的水面舰队、潜艇舰队、海军航空兵、海军辅助舰队、海军陆战队、海岸导弹炮兵等。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全球扩张”,这与戈尔什科夫的“远洋进攻”有异曲同工之妙,戈尔什科夫的万丈雄心终于有了实现的时机。这一时期,苏联制订了规模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其后,在戈尔什科夫的精心打造下,苏联水面舰队的规模不断壮大,甚至在水面舰艇的数量上还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苏联海军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海军进行了两次全球性的军事演习。其中,在1975年进行的“海洋II号”演习表明,苏联已经能够控制太平洋以及与之连接的东南亚、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海上交通线上的战略枢纽。同时,苏联也已经有能力把舰艇部署在美国及其同盟国的国际贸易赖以生存的重要海上航线和海上交通枢纽上。演习结果表明,苏联海军已经成为“远洋进攻型”海军,完全可以担当苏联这一超级大国争霸世界海洋的马前卒。

此时的苏联海军已经真正崛起了。

折戟沉沙,俄罗斯盛世的脆弱

从哲学角度来看,客观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俄罗斯海军从私掠船队起家,发展到后来的海上首屈一指的劲旅,再到如今的有心无力而退回近海实行防御,正验证了这条客观规律。1985年,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走马上任,成了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在他推行“公开性”、“新思维”等政策的引导下,苏联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军遵循国家的“足够合理”军事战略原则,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也开始走上了逐渐衰落的道路。

苏联海军战略的收缩是其走向衰落的首要表现。从1988年开始,苏联海军同其他军种一起执行“纯防御”战略,由“远洋进攻”改为“区域防守”,逐步从海外撤兵回防。在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切尔纳温的领导下,苏联海军产生了一些实质的变化:

一是大幅度减少海外驻军的存在,不再积极插手全球事务。由于投入海军的经费严重不足,引发人员思想不稳定、编制不齐、武器装备无法及时更新换代、战斗力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在80年代末期,美国打击利比亚时,由于苏联海军自身作战能力大幅下滑,不得不把自己置身事外。

二是海军在全军的独立地位下降。由原来担负单独进行海上战役战斗的军种变为强调实行联合其他军兵种作战的军种。

三是收缩庞大的兵种结构规模,突出提高以航母和大型巡洋舰为核心的海军力量。

在1991年年底,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随着这个声明的发表,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苏维埃国旗缓缓降落了,走完了它一生从辉煌到衰败的历史进程,同时被俄罗斯升起的三色旗所取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竟在一夜之间被“庖丁的解牛刀”肢解得分崩离析了。而作为苏联“海上超级大国”象征的海军,由于独联体各国的分割,也失去了她的完整和统一,再也不能在浩瀚的大洋上称王称霸了。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80%的海军力量。后来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军费大幅度减少,不得不裁减兵员,人数从刚组建时的45万人锐减到16万人,近一半的战舰由于得不到维修而被淘汰,导致俄海军实力急剧衰落,乃至濒临崩溃。不过,就整体战斗力来讲,俄罗斯海军当前的实力仍相当可观,暂时占据着世界第二的宝座。当然,这个第二同第一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远远落后于美国海军,且针对其他国家海军的优势在不断缩小。

孤独航母,撑起一方天空

冷战的结束成为从苏联到俄罗斯的一个转折点,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军事力量对比随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刚刚解体时,在大型水面战舰中,共有7艘航母在海军服役,全部都被俄罗斯接收,其中战力最大的当属满载排水量6万吨、长302米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它是全球唯一一艘配备重型反舰导弹的航母,其舰载防空系统火力非常强大。

由于财政困难,俄罗斯只得削减国防预算,导致海军缺乏必需的运转经费。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俄罗斯海军的海上基地——航空母舰。在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航空母舰的零件磨损难以修复,致使4艘“基辅”级和2艘“莫斯科”级航母难以起用,有的甚至低价卖给外国。目前,只有这艘“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还能在浩瀚的大洋上驰骋。就当下而言,“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不但是俄罗斯唯一服役的航母,而且还记录了从苏联解体到俄罗斯独立的历史进程。它开始服役的那年恰好是苏联解体的1991年,这两件事情的巧合,令“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也正是由于苏联的解体,该级航母的姊妹舰“瓦良格”号由于在乌克兰境内的船厂建造,便不再归俄罗斯所有,这也是导致当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单枪匹马的一个重要原因。

冷战时期,苏联曾是世界两强之一,其政治军事实力完全可以跟美国分庭抗礼。如今,美国仍对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惧怕三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令俄罗斯又一次认识到了航空母舰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识到20世纪以陆海作战为主的作战模式将被21世纪的以海上航空母舰等发起进攻的空海作战为主的模式所取代。俄罗斯海军对怎样适应新的海洋形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由于当时俄罗斯经济疲软,财政困难,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造新的航母,为了更好地发挥“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战斗力,俄罗斯海军决定,大力发展航母导弹系统和航母舰载机。俄罗斯认为“航母称雄大洋的根本在于舰载机”,而导弹系统则更是俄罗斯所擅长的,是其强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地方。目前,俄罗斯海军拥有苏—25UTG、苏—33和苏—27K等世界上相当先进的舰载机,还正在研发下一代舰载机,并提高舰载机载导弹和航母舰载导弹的性能,将研制和装备一大批声波寻导、激光制导、复合制导的新型导弹以及高爆力、高精度的弹药。与此同时,俄罗斯海军还加强了“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的出海演习活动。在1999年军费相当吃紧的情况下,组织了奔赴地中海的远洋巡逻演习。在航行途中,航母舰载机进行了大量起飞降落训练。俄海军每年都组织有“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参加的海上演习,尤其是1999年这一年,为了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示威,俄罗斯不惜砸下重金,让“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频繁出海。下一步,俄罗斯海军还打算建立一个用于培训舰载机飞行员的航空训练中心,以结束当前主要靠租借乌克兰舰载机训练场地的困局。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俄罗斯的政局如何改变,财政状况如何,在21世纪,“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都将是俄海军水面战舰的主力,它必将继续在浩瀚的大洋上纵横驰骋。

蓝色校场秋点兵,

在困境中重新崛起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陷入困境,这对急于恢复大国地位的俄罗斯来说,不得不说是个难题。1992年7月,俄罗斯海军正式宣布易帜,四大舰队开始将17世纪末彼得大帝制订的安德烈旗挂上了每一艘军舰。作为苏联大部分遗产的继承者,俄罗斯在90年代初开始了自己的海军建设。通过叶利钦和普京两任总统的不断调整与改革,俄罗斯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海洋战略和海军战略,特别是1999年普京总统上台以来,俄罗斯加强了对海军部队的建设,调整兵力结构,提高海军部队的质量,俄罗斯海军在经过一番大起大落的变动后,再次走上了俄罗斯国家武装力量的核心舞台。可以预料的是,不论俄罗斯海军今后的发展如何,在世界海洋的大舞台上,它必将扮演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角色。

如今的俄罗斯,除航母外,还有3艘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它们分别是“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其中第一艘已在远东封存,第二艘正在改装升级之中,第三艘服现役。该型号巡洋舰具有强大的打击能力,在空军和其他力量的配合下,能够同航母编队抗衡。其舰载防空系统也能够保护军舰免受敌舰载航空兵的打击。另外,俄海军还拥有“莫斯科”号、“瓦良格”号和“乌斯季诺夫元帅”号3艘1164型导弹巡洋舰,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在俄海军中,能够归入大型水面战舰之列的还有近20余艘驱逐舰和大型反潜舰,这主要是956型和1155型舰。俄海军还拥有9艘护卫舰、2艘气垫导弹舰、50余艘小型导弹舰和导弹快艇、30多艘反潜舰等。两栖登陆舰艇包括21艘大型登陆舰和中小型登陆舰。另外,还拥有40多艘扫雷舰以及数量众多的辅助战舰,包括保障运输船、侦察船和水文测量船。除此之外,俄罗斯还从法国购买了两艘“西北风”两栖船坞登陆舰。

在俄军的潜艇部队中,拥有14艘配备潜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它们构成了俄三位一体核遏制力量。另外,还有40多艘战术核潜艇,其中949А型潜艇携带高速重型反舰导弹,被喻为“航母杀手”。它们同远程航空兵一道,形成了对敌航母编队的有效遏制力量。另外,俄军水下力量序列还包括大约20艘柴电动力潜艇。

当然,俄罗斯海军的“软肋”也很多,尤其是表现在地理布局上。俄海军秉承苏联海军的传统,其作战部队由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四大舰队组成。在苏联时期,四大舰队的战力和重要性不分高下,但自苏联解体后,特别是俄海军面临军费捉襟见肘的状况之后,俄罗斯当局只得把军费和建设重点放在北方舰队上,其他三个舰队则颓势日现: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性被大幅削弱;黑海舰队陷入分裂的窘境;太平洋舰队的建设更是停滞不前。更重要的是四大舰队还陷入跟其他军种一样的困境,即四大舰队分处相互隔离的四个水域。一旦海上发生冲突,各大舰队之间的相互支援就非常困难,而一支舰队单独的力量往往力不从心。此外,俄海军的基础设施也相当薄弱,自从苏联解体之后,海外的各个驻泊点、补给点很多都被破坏殆尽。事实上,同解体前的苏联海军相比,当前俄联邦海军实力已萎缩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尽管如此,当今的俄罗斯海军仍是世界一流的海军力量。概括地说,俄海军的作用是提供海基战略核威慑,以支持和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此,俄罗斯海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兵属于远洋作战部队,剩下的官兵则分属于通讯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海上边防部队、岸上支援部队和训练部队,总司令部和参谋部的官兵人数仅占很少的一部分,因此这支部队相当精干,且有巨大的作战潜力。

始建于1696年彼得大帝时代的俄罗斯海军,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都是全球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在新世纪里,俄罗斯海军的重新崛起看来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北方舰队:精英荟萃,首屈一指

不管是在苏联时期还是如今的俄罗斯,北方舰队都是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自从苏联解体之后,这只曾经让西方海军敬畏三分的海上劲旅,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然而,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随着俄罗斯海军实力的逐步恢复,使得这支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舰队,又重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目前,尽管北方舰队今非昔比,但依旧具有不可小觑的战斗力,它是俄罗斯海军第一大舰队。它的战略任务是:维持海基核力量的战略稳定性,实施核威慑战略;保卫巴伦支海和俄西北部濒海地区的安全;前出至大西洋或其他远洋海域作战。

北方舰队是当时苏联四大舰队中实力最强、资历最轻的一支舰队。1933年6月,它才正式开始组建。当时仅有15艘柴油动力潜水艇,8艘小型驱逐舰,还有一些扫雷舰、巡逻艇和吨位更小的近海作战舰船。

当时,为了保护苏联在北极地区的安全,苏联政府批准组建北方舰队。舰队当初仅仅限于在北冰洋执行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方舰队的作战能力逐步增强。它同其他舰队一起并肩作战,消灭了大量的纳粹德国海军的有生力量,但在战争中北方舰队自己也损失惨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北方舰队实力已成为四大舰队的吊车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方舰队又重获新生。苏联将最新、最好的海军武器都优先配备给北方舰队。到20世纪60年代初,北方舰队一跃成为四大舰队的佼佼者,这一地位一直延续至今,任务辖区也由北冰洋扩展到整个北大西洋。北方舰队以邻近北极的科拉半岛为主要基地,负责保卫俄罗斯从挪威外海到格陵兰、冰岛、英国的北大西洋生命线。

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闹分家的时候,由于北方舰队位于俄罗斯的北极地区,因此没有遭到类似波罗的海、黑海舰队被分割的悲惨命运,而是被俄罗斯全盘接收,并成为俄罗斯海军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