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15

第15章 用简单仪器得出最准确结果

—高能物理学家赵忠尧院士赵忠尧院士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1902年出生在浙江诸暨农村,19岁进人南京高师化学系(我校前身),毕业后回到浙江,担任湖州市第三学校的理化教员。教了一年书以后他又回到南高师,这时学校改名为东南大学。1925年,他在东大物理系毕业。1925年一1927年在清华大学做助教,1927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又读了四年,得到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一直在国内从事科研工作。

赵院士在高能物理学上贡献最大的是他所做的两个重要实验所引起的重大结果。这两个实验是对量子力学中的支柱:狄拉克方程式的验证和推进;又是正、负电子湮灭现象的发现;同时又导致了正电子的发现。前几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专访了赵忠尧,问他是什么缘故使他的实验结果那么准确,而另外两组由德国人、英国人做的结果不准确。赵说原因是自己所用的仪器很简单,是对这个实验特别合适的仪器。这也是赵忠尧先生工作的一个特点:他不是用很复杂的仪器,而是用简单的但却是最合适的仪器,所以得到这个实验的最准确的结果。这也是他的实验结果使别的物理学家特别注意的原因。赵忠尧第二个实验是他在193。年冬天(第一个实验后的7个月)独自一人做的,比第一个实验难得多。他测出了光子的能量为半个MeV(兆电子伏特),提出了“额外的散射”的重要问题,正、负电子变成了两个y光子,这个工作是赵先生唯一做出来的。

半个多世纪后,当杨振宁教授第一次到东大来时,他的演讲主题就是“赵忠尧先生在近代物理学里量子力学的发展上做了非常巨大的贡献”01996年王选院士首次到我校时,也是多次以祟敬的心情提到他所敬爱的赵忠尧、严济慈等东大老一代毕业生。正是这些光辉的名字,成了科学力量和人格力量的象征,成了东大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