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2695800000011

第11章 东大校董会纪事

20年代东南大学设校董会,开我国国立大学设校董会之先河。校董会及各位董事,从东大筹备的开始到结束,无论在精神上、舆论上、物质上、经济上、对外关系上、事业发展计划上等,都曾给东大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校董会的性质及职权有一演变过程。开始,属议事、咨询性质,其职权仅有两条:一为扶助学校事业之进行;二是保管私人捐助之财产。经过两年多实践,东大实际感受到了有校董会之种种好处,许多事凭东大本身的力量确实无法办到,校董会既有热心教育事业、有识有谋的教育家,还有多位对政府对地方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及实业金融巨子,应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1923年11月郭秉文正式在校董会上建议,扩大校董会职权和修改校董会章程,把校董会放在与校长并列的位置甚至更高。修订的校董会简章于1924年6月25日经教育部指令核准,校董会有下列职权:(1)决定学校大政方针;(2)审核学校预算决算;(3)向教育当局推选校长;(4)议决学校科系之增加、废止或变更;(5)保管私人所捐之财产;(6)决定学校其他之重要事项。唯校董会的决议事项应由校长呈请国家教育总长核准施行。校董的资格分为两类:一类为当然者,由教育总长指派之部员1人,校长1人;另一类为选聘者,需是声望卓著热心教育者,或以学术经验,或以经济赞助本校者。名额为15人,由校董会选出后呈请教育总长函聘,首届校董暂由东大筹备处推举。

我们对有关资料查考,东大历史上共有名誉校董韩国钧、齐燮元二人,其中韩国钧当时是刚离任的江苏省省长,以逾古稀高龄在野之身份问政,做了不少有利抗日之事,对我校建设给予了支持和帮助;齐燮元当时任江苏省督军,是军界要人,他秉承其太翁齐孟芳之意,独立捐资为东南大学建造图书馆。现在这个罗马式建筑风格的老图书馆仍盗立在我们校园内,半个多世纪来,它对培育人才起了重要作用。

校董会有董事15人。首推张誊,这位清末状元,曾领衔联名上书教育部要求建立国立东南大学;复以东南大学全体校董名义,呼吁社会各界为东南大学建造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等慷慨捐资,影响大,效果好。还有蔡元培(曾任北大校长)、黄炎培(时任江苏省教育司长)、王正廷(时任外交总长)、蒋梦麟(时任北大代理校长、北大教授)、江谦(我校在南高时期的校长)、袁希涛(教育部代理部长)、沈恩孚(同济大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穆藕初(民族工业资本家,任校董期间,为东大捐银6万1千两,其中5千两给女生作为学费)、陈光甫(近代民族资本家,江浙财阀代表)、荣祟锦(近代民族资本家,被称为中国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钱新之(时任上海银行公会会长)、聂云台(时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余日章(中国基督教界头面人物)、任鸿隽(东大副校长、中国科学社社长)、郭秉文(时任东大校长)。

从上述简要记叙和人名排列可以给我们启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社会化看来是一条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