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43

第43章 调研

李在然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发表公开讲话,也没有出席大型活动。他带着县府办主任两个人,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村庄街头、厂矿企业、农林牧渔等地方进行走访。走访之前他曾跟身边人说过,任何人不准透露他的行程,对走访单位也不准提前打招呼。李在然想了解一个真实的大成县,他想看到真相,而不是被蒙蔽眼睛,他想拿到第一手资料作为执政决策的依据。

他记得张省长曾说过,在这个岗位上,你必须比别人更努力才有可能出成绩,弄不好即便是努力了也很难出彩。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会相同。当你高高在上的时候,看到台下自然全都是笑脸,当你坐在台下的时候,看到台上自然全都是威严。这次调研自然也是如此。调研之前,他要求县府办不用准备有关材料,防止戴上有色眼镜看问题。调研过程中,他认真记录访谈对象的陈述要点。吃饭或者是自己在小饭店解决,或者是在企业食堂,或者是在村民家中。每天晚上,他们几个人都要把调研情况汇总出来,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李在然非常清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分量有多重。调研可以让一个人看到真实状况,既是揭露造假的有力手段,也是维护真相的有效工具。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李在然觉得这句话解释了两个道理:第一个是,对同一个问题,视角不同,关心的内容就不同,这是多样性的问题。第二个是,虽然视角不同,但是读者心目得出的印象一定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唐诘柯德或其他什么人,这是统一性的问题。虽然被访谈者的从业经历、年龄、性别等完全不同,谈话内容也完全不同,但是大家对大成县过去与未来的认识和看法基本上都相同,对家乡的感情都相同。

一个月下来,李在然带领的调研小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摸清了一线上的基本情况。虽然这些情况不够全面,但是已经从一个侧面佐证了金仁厚的话,大成县的经济基础十分不牢靠,必须采取措施,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大问题。李在然跟张省长讨论过旁氏骗局,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泡泡即将破裂。上次讨论时,张省长对旁氏骗局并不认可。他决定拿这些材料跟张省长讨论一次,听听他的意见,甚至有必要跟任建民沟通这件事。

李在然又一次来到省城,把自己的调研材料交给张省长看。在书房里,张省长一边看资料,一边用笔在重点部分做出标记。他的脸色一直保持着凝重,没有因为材料中揭示的事情而震惊,或愤怒,也没有因为李在然揭示了真相而喜悦。他的表情一直处于麻木状态,李在然看不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份材料看了整整一个多小时,两人没有说过一句话。终于,张省长放下眼镜,抬起头来,仰坐着揉了揉眼睛,问李在然,“你想怎么做?”

李在然说,“我拿不定主意,大成县已经是千疮百孔,能吹的都吹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把泡泡吹破了。可是您说过,我不是第一个看到真相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现在摆在我面前的状况是,如果我沿用过去的发展办法,已经无路可走。如果我说穿了真相,那么我就很可能会被踢出体制,甚至更惨!”

张省长问,“任建民什么意见?”

李在然说,“还没给他看,我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张省长说,“你在材料中所提到的一部分问题,我在海州时已经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过了这几年,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起来。大成的事情不简单,因为这不是大成自己,或者海州的事情。大成县的荣辱成败,关系到全省的大局,乃至全国的大局。大成县的标杆不是一夜之间树立起来的,连续多年来的标兵,如果毁于一旦,上上下下多少领导干部会跟着遭殃?不仅如此,全国一百个百强县,难道就大成自己有问题吗?还是所有这些县都有问题?这是不是也反映出上级政策有问题?又有多少人会受到连累?你这个时候戳破这个泡泡,一是证明你能力不行,没有关键时候堵枪眼的精神,没有边补窟窿边发展的水平。二是说明你政治上不成熟,面对困难胆小慎微,把责任都推到前任身上以求自保。你这一份材料会让多少人丢掉官位、失去待遇,他们能不恨你吗?能不恨我吗?就凭这两点,你的仕途就要画上句号,弄不好你的人生也要画上句号,就连我这条老命恐怕也要搭进去了!”

李在然看到张省长的情绪激动起来,赶紧安慰说,“爸,您别生气,我这份材料只是给您看,没有给任何人看。我知道您一直器重我、培养我,现在面临几乎无解的问题,我需要您帮我,或者说帮大成县指出一条道路来。我是有时候不成熟,但是还不至于糊涂到拿全家的前途性命当儿戏!”

张省长叹了口气说,“看来任建民对大成县的情况也不了解多少,你有必要跟他说一下情况,但是要注意把握尺度。你这份材料给我的感觉是对前途充满了悲观,对过去的发展充满了不满。这样不好,万一这种写法传出去,你在官场当中就会四面树敌。以前有戏剧中说当官的都是糊涂官,其实不对,应该是像郑板桥说的那样,难得糊涂,是看破不说破。我自己已经是日落西山,再过两年就要下岗了。如今把你推到这个位置上去,往后的路基本上要靠你自己走。有几点你要尤其注意,一个是三不得罪。第一是不得罪官场中的人,不管是上级、平级还是下级,都不能得罪。有的人有大靠山,你碰他,他能让你死得很难看。有的人有实权,你碰他,他就会跟你时时讲原则,处处设门槛。小人物也不能得罪,他们官职不高,能力不一定小,万一得罪了他们,他们就会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盯住你,找你的毛病,非把你整垮不可。”

李在然觉得张省长说的非常有道理,就问道,“那第二个不得罪是什么?”

张省长喝了口水说,“第二个就是不能得罪有钱的人。这些人都与各级官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得罪他不但是挡了他的财路,也挡了其背后许多人的财路。万一非要有什么处罚,那也是能办小的不办大的,能处理外商不处理内商。宁可不处罚,也别乱处罚。这些人都是唯利是图,都是从苍蝇腿上都能剔下肉的人,你得罪他们等于自寻死路。”

李在然对这一点体会不深,他觉得自己和慕平、柳岩的来往,自己受益、他们也受益,还没发生过冲突。但是张省长的话给他提了醒。

张省长接着说,“第三个不得罪,就是不要得罪身边的人。你的司机、秘书、办公室这些人长期跟你在一起,对你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整你的问题,他们往往就是突破口。有句话说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你要牢记这句话。伤害你最深的人可能不是敌人,而是你身边的人,不管他是有意的还是被迫的。”

李在然觉得张省长说的这些话自己以前曾想过,但是从没有归纳过,这个“三不得罪”还真是道出了部分道理。他接着问,“经常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道理怎么讲?”

张省长笑着说,“君子讲规则、有底线,你只要把规则讲清楚,他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君子的行为是可预知的,也是可防的。而小人无所不用其极,利用规则无底线,你不知道小人为了达到目的会采用什么手段,所以你想防也防不了,只能由他去。”

李在然问,“那您看孙莉、任建民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张省长说,“不能这么简单地看。人都有君子心,也都有小人意。只是程度不同,把控尺度不同。你的这份材料万一流传出去,如果有人拿它当黑材料整人,可能就会把一批干部整倒。而如果有人拿它来证明你务实的作风,那么就是一篇好文章。但是,在后者上,我没有这个能力,恐怕眼前也没有更高的人会在意你。所以,这份材料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李在然陷入了不眠之夜,他觉得这份材料亮相不但会得罪前任,恐怕还将得罪包括大成县、海州甚至省里的许多普通干部。他们的生死荣辱全都记挂在百强县的牌子上,谁戳破泡泡,谁就是这一切所有人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