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39

第39章 回国

回国之前,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体会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大家都记得开班时,省长说将根据论文质量决定每个人的去向。大家都互相比着,看谁写的材料最好。因为每个人工作性质不一样,写的题材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写国企改革,认为应当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国企对外合资合作的力度。有的写城市管理,认为应该发挥社区和群众组织自我管理的职能。有的写体制改革,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放权,营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有的写竞争力与创新驱动,认为应当把发挥比较优势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相结合,逐步提升产业水平。有的写金融秩序改革,认为应该进一步放松资本管制,同步开展引进来与走出去。有的写农村自治,认为应当引导农民建设新型合作化组织,加强自治。有的写加快发展民企,认为国退民进是市场化的必由之路,诸如云云。虽然很难严格比较孰优孰劣,但是大家毕竟都非常用心地总结归纳了一番。

结业典礼上,大家又是慷慨激昂,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提拔和重用。然而组织上再也没有提到过这件事,就仿佛从没有发生过似的。原任省长已经退休,新任省长来不及考虑这些事情。曾经的跨世纪培训班就这样不了了之,再无人提及干部任用的问题。每个人都回到原先的岗位上,按照原先的轨道继续运行。如果说提拔重用是镜中月水中花的话,那么大家过去一年以来结成的友谊确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李在然回到海州继续担任建设局副局长党组书记。智慧城项目早已半途而废,项目指挥部因为李在然离岗学习而解散。幸亏当初没有破土动工,否则现在该怎么收场呢?除了智慧城之外,当初孙莉拍板敲定的事情,凡是没有开工建设的,一律暂缓执行。不仅如此,任建民担任市长一年以来,一直没有调整干部。李在然回到海州,马上赶上了新一轮的干部调整。

与孙莉不同,任建民没有搞大动作。过去一年来,他继续沿用原来的干部队伍。倒不是他不想调整,而是当初孙莉把能安排的岗位都安排满了。没有人退休或离岗,就不可能安排新干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另一个原因是,任建民对大多数干部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他曾经在这里担任过副市长。除了一小部分人之外,多数还是信得过的。任建民与孙莉的另一个不同,就是他在使用干部时基本上能够做到兼听并蓄。任建民经常告诫自己“闻善勿亲、闻恶勿就”的道理,所以他既不会因为一件功劳而表扬,也不会因为一件错误而批评。对干部的考察,他更多是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如果一个干部从来没有人说他的缺点,或者从来没有人说他的优点,他一定会仔细地推敲原委。曾经有一位干部在任建民面前嘀咕,被任建民狠狠地批了回去。他不像孙莉那样是一个耳朵根子软的人,他有自己的判断力,不需要靠所谓小道消息来探听别人的秘密。任建民还有一个原则,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接手的是孙莉留下的干部队伍,对可用之人,他果断大胆启用,不会因为自己与孙莉之间政见不同而放弃人才。在这个方面,他在磨山县当县长时就是如此。他常说,“齐桓公、李世民这样的明君之所以能成就霸业,就是因为他们对人才没有党派成见,正是因为他们惜才如命,所以才成为历史上的著名君王。古人尚且能做到,难道我们当代人还不如古人吗?”

李在然回到海州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任建民那里去报到。任建民笑呵呵地说,“你在外面喝了一年墨水,现在到了该检验成果的时候了。你说说,在外面有什么体会,回来之后有什么打算?”

李在然把学习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又把自己的困惑也讲了出来。他说,“参加学习之前,我曾想向组织请求到基层去锻炼。经过学习之后,我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明白,不仅如此,我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还很幼稚。和同学们比起来,他们有的在省直机关,看问题的层次和深度比我强很多。有的在基层当县市区长,对事物的把握能力更是我所不能比的。我大学毕业后,在青年团工作了一段时间,工作多是务虚。后来汽车厂出了状况,孙市长安排我来救火。再后来市里要上智慧城项目,我来当指挥。我觉得这些年的工作,除了汽车厂的时候是在务实之外,其他的都是在务虚。我自己觉得个性上比较率直诚实,过于务虚的事让我心里没底。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方面就是,我想应该更多地加强综合协调能力的锻炼。我现在还年轻,不怕多吃苦,所以我还是想下基层去。我觉得我的强项在于比较明白经济管理,负责一个地方的经济工作还是比较有谱的。特别是这次外出学习,通过中外的对比,以及与省内其他地方的横向比较,我基本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我想依托组织的力量,踏踏实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建民说,“你的想法我比较赞成。虽然说如今不再提跨世纪干部的名堂了,但是海州现在确实处于世纪之交,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永远依靠我们这些老同志,总要依靠像你们这样的新生力量。有的同志总是担心年轻人不够成熟,怕用年轻干部出了漏子。可是哪个干部不是从年轻时代过来的呢?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你这个喝过洋墨水的青年人,也该为海州建设添砖加瓦了!你的未来不单是下基层锻炼,要扎根到基层,一身扑在基层,搞个中外结合、土洋结合的试点,搞个新型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样板!”

李在然听出了任建民的意思,下基层是一定了,可是去哪里呢?海州虽然不大,但是情况也比较复杂,既有贫困县也有百强县,还有国家级开发区。李在然从内心里希望去一个有一定基础的地方,这样一来自己工作可以轻松些,二来也更有利于快速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