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38

第38章 贫穷

第二个专题中有一站安排在李在然的家乡附近,近代革命进程的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发生在这里。李在然对这里也不认识,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县城的范围。他从来没有觉得家乡有多么神圣,无论是幼年上学,还是最后一次返乡。他眼中的家乡从来就没有什么大变化,贫穷落后的面貌从来没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从来没有变化。课本上讲,这里发生过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有决定意义的事件。既然如此,为什么这里还是贫穷依旧?不但这里如此,其他的老区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三站是到美国学习。李在然对美国不陌生,他曾多次来到美国。学习安排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既有课堂授课,也有参观访问。课堂授课的形势也与国内有所不同,讲师鼓励学员们参与互动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沉默寡言,一有老师提问,就低头看书,没有举手的。在讲师的鼓励下,同学们渐渐放弃了国内的课堂作风,纷纷积极参与互动起来。人的嘴就是个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关不上了。每人都意想不到自己的英语口语竟然能够如此流利。授课安排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穿插着参观所在城市的重要企业,有IT类的、汽车类、化工类的、机械类的、服务业类的……这些企业跟学员们详细介绍自己的历史,生产经营情况,员工管理情况,工会情况等内容。

在美国期间,自然少不了与当地华人华侨的联系。海州同乡会与全体学员一起搞过两次联谊活动。联欢的场景热闹非凡不说,更重要的是几乎每天都有三三两两的同乡来给大家改善生活,大家自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双方都表示,只要是同乡会在家乡能做的事情,将永远无条件开绿灯。学员们都说,现在还没有正式上岗,等将来有了机会,大家一定好好筹划发展大业。柳岩和慕平自不必多说,是同乡会的主力成员。尤其是在国内培训时,慕平经常出现在学员联欢的酒席中,能够专程赶到美国来陪大伙儿,十分令人感动。李在然自然是面子十足,整个班当中,只有他在美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正是因为他才使得大家在美国能够过上家乡的生活,从而不至于枯燥乏味。其他三位组长也很感谢他,上级组织要求不准个别行动,如果没有同乡会和大家天天在一起的话,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把大家拴住,避免发生擅自离队的情况。

海州在省内是沿海的开放城市,而大部分学员却从未真正理解开放的意义。他们到了美国之后,不但没有看到那个垂而不死、没而不落的景象,反而对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开始体会到“三个有利于”的意义,也开始体会到“贫穷”的意义,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到责任重大。

在美活动结束之前,大家提出希望安排一站到日本访问,走一遍当初总设计师走过的路线。由于时间安排原因,上级只同意在日本停留两天时间。两天内大家参观了一家汽车厂和东京,乘坐了新干线。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这次大伙的体会更深了。如果说在美国看到的都是金发碧眼建设的成就,那么在日本大家目睹了黄种人的才智和成果。无论是从市容、卫生、交通等硬件设施看,还是从商场、餐饮、车站的人群来看,美国与之相比明显要更逊一筹。

在新干线上,大家体会着市场经济的速度,无不感慨日本这个国家的耐力和爆发力。包括李在然在内,没有人乘坐过如此快速舒适的列车。火车在大家心目当中从来就没有跟好的感觉有过任何关系。影视剧当中的日本和现实中的日本完全是两个国家,大家对电影《追捕》拍摄于20年前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比我们自己超越了不止50年的地方。

离开日本时,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仅仅两天时间,大家感到过去对日本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优势,并无实实在在的物质优势。不论你多么看不起这个国家,它确确实实在物质文明方面远远超过了你。不论你多么憎恨这个民族,现实中它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都令你望其项背。可以接受发达的美国,但是无法容忍发达的日本。历史上那个发动无数次战争,给数亿人造成沉重灾难的日本,竟然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这不符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逻辑,这简直就是对遭受历史苦难人民的无情嘲弄!

老区和美日给大家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也留下了无限的思索。过去的贫穷归因于战争,和平发展50年之后,如今的贫穷归因于谁?如果说美国本土没有经历战争的摧残,所以能够保持富强的话,那么日本呢?这个因发动战争又被战争彻底摧毁的国家,又是如何富裕起来的呢?两个国家地理位置上如此之近,可是心理观念上又是如此之远。这个国家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可是它的发展成就又让人羡慕嫉妒得牙根痒痒。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国际秩序的丛林法则。

柳岩跟李在然说,“我跟日本人做了多年生意,他们脑子当中,如果你比他强,那么他就一定要依靠你,通过你来带动他的发展。如果你比他弱,那么他肯定会欺负你,从你身上榨取利益”。她还说,“有人总认为资本是罪恶的,我觉得这个看法有问题。资本就是资本,是生产发展的范畴,而罪恶是伦理观念的范畴,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你们现在天天讲加大国有投资,难道是加大国有罪恶不成?还有天天引进外资,难道是引进罪恶不成?”

李在然觉得柳岩说得有道理,学习经典著作不是学习特定条件下的结论,而是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死抱着只言片语不放,恰恰是脑袋僵化的表现。经过美日之行,他觉得自己未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就是追赶,就是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