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13

第13章 解铃

官场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当官专业户,一种是干活专业户,一种是混官专业户。李在然本来有希望成为第一种人,就像柳岩说的那样,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等着熬资历,然后就是提拔。这种专业户要有靠山才可以,拿出简历来一看,短则几个月一提拔,长则不超过两年就提拔。中间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干部培训,每次培训都会再上一个大台阶。工作之余还要参加学历培训,一路培训到硕士博士。后来张市长出了事,李在然就蜕化为第三种干部。快速提拔已经离他而去,业务他又不精通,况且青年团也不是个业务单位,所以就变成混的一类了。混好了将来能上个台阶,混得不好也不会失去眼前的待遇。在这个能上不能下的体制中,混是一种基本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基本技能。本来李在然也想混下去,赶上前任那个倒霉的黄书记被干掉,位置让出来了,他捡了个便宜。如果那时孙莉已经到任的话,这个机会肯定不属于他。孙莉自然有自己的想法,而不会让任何一个人不付任何代价就坐上一把手的位置。如今,孙莉对李在然的要求就是做第二种干部。理由看起来很充分,为你老丈人雪耻。如果李在然是个人才,能把这个担子挑起来,说明你们爷俩是有本事的人,只是运气差了。如果李在然挑不起这个担子,那么你要么压根就是个蠢材,只是借着岳丈的靠山混官的人,要么就是个不孝之子,老子女婿一起完蛋。

孙莉年纪轻轻就做到正厅级岗位,百分之九十是靠山的作用,百分之十是个人能力。所谓个人能力,也是善于借助靠山的能力。任何一个人,放在大舞台上能做大事,放在小舞台只能做小事。舞台的大小、靠山的大小是决定你做事能力大小的关键。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舞台上不会有很多差异。如果孙莉母亲与某最高级别领导不是发小的话,她怎么可能会一路提拔得如此迅速呢?孙莉清楚,那些巴结她的人都是想借助她的平台得到晋升。可是大家都晋升了,谁来干活呢?平衡下来的结论就是,提拔那些有靠山、有背景的人,大家互相提携对方的人,互相交换政治筹码。重用那些跟自己跟得紧的人,让他们具体操持业务工作,确保日常业务不出问题顺利进行。至于其他人,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任其自生自灭,甚至动用监察的手段进行打击,起到警示作用。

李在然和岳丈对孙莉安排的用意心知肚明,苦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在然没有间断和企业来往,也没有间断研究经济形势,对汽车厂合资建设的全过程也比较熟悉。他想眼前这个机会确实很重要,自己一家人的名誉地位算是命悬一线,只有让汽车厂复活这一条路可以走。

李在然把陶厂长又返聘回来当顾问,每月加发2000元津贴。原先被解散的顾问班子也重新恢复起来,待遇都略有增加。既然孙莉保证经费充足,那么一定要把这些建厂的元老们的余热发挥好。谈论宏观经济,李在然有底气,但是要说汽车这个专业话题,他显然心生怯意。老陶告诉李在然说,当前新罗大通公司的清算有了进展,汽车公司被卖给了美国道骐公司,现在已经进入进场评估的阶段,估计再过一段时间会有结果。但是坏消息是,中美两国就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还没有签,汽车是双方都非常看重的板块,对美开放汽车合作方面,双方至今没有达成共识,都希望借机换取更多其他方面的利益。所以,外方的投资短期内不可能到位,即使有到位的条件,也需要看道骐公司最终的态度是什么。

孙莉催得紧,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企业有起色。李在然和顾问们研究再三,决定先回避外方投资之类的难题,转向从外方采购全套部件,在海州组装整车的方式。这个方案得到孙莉的认可。她说,“现在全社会都在看汽车厂怎么办,只要生产的汽车能够正常下线,能够从车厂开出来,就会改变社会上的负面看法。你们就按这个思路去做,我要求一个月后能看到新车出厂。”李在然说,“一个月太紧张了,我们只有一堆空房子,连生产线都没有,不可能造出汽车!”孙莉冷笑着说,“哼哼,那是你的问题!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只要结果,我就要看到新车下线!”李在然不敢再顶嘴,他知道已经有人因忤逆孙莉而遭免职的先例。所以,他只好说保证完成任务!

李在然赶紧让汽车办行动起来,一方面向新罗订购了一百台整车,一方面从拖拉机厂那边调入一批熟练工人,再一方面就是厂房车间整修改造。一个月内办完这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难度有多大。就拿汽车来讲,涉及海关、商检、外汇、机电进出口等十多个主管单位,没有一家是海州的市属单位,全部都归中央直属管理,协调起来异常困难。

就在孙莉要求的最后期限来临前三天,一百台整车终于运抵车厂。汽车在车间里摆成一字长蛇阵,工人们把每台车的四个轮子卸下来再装上去,反复进行演练,直至熟练到如同真正生产一般。

下线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孙莉要求全市几套班子成员,各单位一把手都来参加新车下线仪式。这天天气格外好,从市政府出发到车厂沿路插满了彩旗。在鞭炮声中,车厂的大门徐徐打开,首辆自主生产的轿车披红戴绿,缓缓地行使到主席台上。孙莉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汽车的顺利投产表示了充分肯定,对前任张市长等一大批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表示感谢,对未来占领国内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景进行展望。讲话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孙莉带领全体人员参观汽车生产过程。由于安全和保密等原因,车厂只准参观最后一道组装工序,就是装四个轮子的过程。整整一百辆车同时进行组装,气势如此磅礴,以至于人们纷纷感叹海州终于有了现代化的汽车生产厂!

参观结束后,一百辆汽车分别沿着彩旗指引的路线,载着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绕着海州城区巡游。孙莉用事实向海州人民证明,汽车厂的投资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