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主沉浮
26946000000012

第12章 女王

张厅长跟李在然透露了一个消息,省青年团的孙莉书记可能到海州担任市长。李在然对此很感兴趣,因为他以前和孙莉有过几次交流。孙莉比李在然年长5岁,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省政府工作,给领导作过两年秘书,然后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安排到省青年团工作。省里酝酿了几轮担任海州市长的人选,本来认为最适合的干部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孙莉本来不是人选之一,主要是因为她没有在一线工作的经历,尤其是具体从事经济工作的经历。海州当前要解决的主要是经济问题,需要一个老成稳重,但又有足够能力的中年干部。孙莉的年龄明显过于年轻,不一定能镇得住地方上各种老资格。

孙莉主动向组织上提出到海州去的要求,并许下军令状说,海州问题解决不好,就坚决不回来。组织上只好以挂职锻炼的名义安排她到任海州市长。

孙莉到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搞了一次全市范围的大轮岗。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全市近百个直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单位之间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迥异,从来没有人想过要这样做。比如,体育局长安排到农业局,卫生局长安排到教育局等几乎不合乎常理,哪位领导敢做这样的安排呢?孙莉不这样认为,她偏要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

孙莉的逻辑是这样的:第一,一个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容易形成思维惯性,也容易形成小圈子,从而会变得保守起来。在面对新工作,或者新人新事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保守态度甚至抵制行动。这些人就可能成为改革和事业的阻力。第二,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主要是从人财物资源调度和工作任务分解的层面来安排工作。对这个人的要求主要是全局思维、战略思维和协调能力。具体工作的主体是那些行家里手,而不是主要负责人。如果认为主要负责人就只能是由行业专业人员来担任,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一些命题:比如,某人没有当市长的经验,所以就不应该当市长。或者,选国家主席应该从那些当过主席的人选。再或者,人类没有登上过月球,所以人类不可能登上月球,等等。第三,从干部晋升的角度看,近百名县处级一把手,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晋升到厅局级,绝大多数人将没有这个机会。如果不能把干部流动起来,就不可能全面了解干部的适应能力。可能一个人在不适应的岗位上干了一辈子不适应的工作,也可能一个人适合这个岗位,但是由于长时间不能进步造成动力缺失,甚至有可能出现贪腐现象。

因此,孙莉在全市范围搞了一次 “双选”活动。先是全市的各主要负责人竞选岗位,全市的副职们填报去向,就像填报高考志愿一样。然后由各主要负责人从报名的副职人选中挑选人员组阁。凡是招不起人来的正职和没有人要的副职,全部暂停职务,参加学习班,进行第二次“双选”。两次双选后仍然无法组阁,或无人录用的干部,按降级使用处置。

第二件事情是成立专业招商局。孙莉认为,海州当前急需盘活包括汽车厂在内的不良资产。其实,资产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使用当否,效率高低。成立招商局,首先是要为汽车厂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还有就是对全市范围内的资源资产进行统一梳理,面向国内外寻找合作伙伴。招商局不在国家规定的行政序列当中,需要市政府对它的职能进行界定。招商局应当直属于市政府,具有协调其他所有行政单位的权力。

第三件事情就是发行城市债,面向海州全体居民自觉认购,财政拨款单位摊派认购。孙莉认为海州的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需要一个推手,只要能把这辆停滞的列车推动起来,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然而政府手里没有钱,除了工资和退休金之外,政府连正常的基础设施都无力投资。把社会中的闲散资金汇集起来,就是她现在所需要的推手。

李在然知道孙莉有魄力,但是没想到她会有这么大的魄力。根据他的理解,这三招使出来之后,海州的政商两届必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张市长当初没想到这些,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视野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海州是老面孔,不愿意也无力破除既定的格局,只有新人才可毫无顾忌地来做这些事情。

关于李在然的去向,孙莉专门和他交流过一次。孙莉希望李在然到汽车办去,理由只有一个,希望他能够为张厅长雪耻。孙莉说,“我大致了解汽车厂前前后后的情况。张市长当初什么都没做错,如果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如果汽车厂能够正常投产,那么,现在对海州的经济贡献将是非常大的。你是他的女婿,也是他一手从基层培养起来的干部,只有你才有动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汽车厂盘活与否,关系到张厅长的名誉,也关系到你个人的前途。”

不等李在然回答,孙莉接着说,“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我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我不用别人去猜。我是有什么说什么,说话办事很直接。需要你做的我会直接告诉你,不需要你做的也会明白跟你讲。你也不用在我身上动心思,你在青年团工作年头也不短,大家都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该做的工作,你就大胆去做,只要不违背原则,我会给你撑腰。盘活汽车厂,需要多少经费你自己提,我让财政部门全力以赴配合你!”

李在然别无选择,只有服从。孙莉的言行举止和从前完全不一样,而且也跟岳丈教给他的那一套不一样。李在然来不及去想谁对谁错,因为孙莉压根就没有给他时间去想,她要李在然每天都汇报汽车厂的进展情况。

孙莉给海州官场刮起了一阵强风。当人事大权牢牢握在手里的时候,她想怎么做都行。没有人敢违背她的意愿,否则的话,轻则降职处置,重则立刻丢掉乌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