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2690700000013

第13章 大转机(1)

1.子弹打不死的妙法

当曾国藩进军到九江水面,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强弩之末也得射,因为在咸丰帝的战略部署中,民团只是不重要的附属部分,以满洲武士为主体的绿营兵,才是唱这场大戏的主角。

按部署,半壁山战役,也应该是这个样子。绿营兵纵横于主要战场,但有危险替死之活,就派曾国藩的湘军上,让民团与太平军两败俱伤。唯其如此,才符合咸丰帝的心思。

却不料,临到战事开锣,湘军悍不畏死,打得太平军落花流水。而咸丰帝心目中的主角绿营兵却躲得远远的,生恐战火波及,硬是不敢靠前。气得咸丰帝连下谕旨,大骂绿营兵。

湘军的天地,是自己打出来的。

成名,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而这一次的九江战役,又是曾国藩需要支付巨大代价的时候。

此时,天京城的太平军除了派来石达开、罗大纲两名传奇将领之外,九江另有守将,他就是太平军中著名的骁将林启荣。此人最初只是东王杨秀清身边的卫兵,却极具军事天资,能文能武,能攻善守。有他在,纵然是石达开和罗大纲不出手,也足够曾国藩喝一壶的了。

据罗泽南记载,甫到九江城下,湘军就感觉到不对劲。远远望去,九江城波澜不惊,静谧异常,明显是座活城,城上却不见半个人影,连面旗帜都没有。湘军极是困惑,就小心翼翼凑近些,想看个明白。正往前凑之际,忽听一声一声令人心胆俱裂的炮声,就见城墙之上,千军涌现,旗帜如林,惊得湘军叫一声娘亲,掉头疾奔。

受不了,这哪是打仗呀,纯粹是吓唬人。

罗泽南感叹道:“林启荣之善守,真是一将才也。”

罗泽南有此感慨,那是他认输了。眼见得罗泽南吃瘪了,曾国藩急赴前线,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这座九江城既然啃不下来,那就兵分两路,塔齐布继续攻打九江,罗泽南掉头就打湖口外的盔山,切断湖口太平军与九江的联系。另有胡林翼率贵州兵一路去打梅家洲,让太平军首尾不能相连,然后寻找战机。

见湘军已经分散,石达开、罗大纲、林启荣笑得合不拢嘴,他们仨也分三路,林启荣独守九江,挑逗塔齐布玩。石达开去湖口,拿书生罗泽南消火解闷,而罗大纲则奔梅家洲,拿老迈年高的胡林翼逗乐子。想石达开、罗大纲与林启荣,哪一个不是中国军事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塔齐布、罗泽南和胡林翼这几个人跟人家没法比,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曾国藩知道要糟,心生不祥的预感,急忙给家人写信,说:“本来呢,以为这九江可以一鼓而下,就可以建功立业了。谁料到这竟然是一块硬骨头,根本啃不下来……”书信原文是:“满拟九江不日可下,不料逆贼坚守,屡攻不克。分罗山湘营至湖口,先攻梅家洲坚垒,亦不能克。而士卒力战于枪炮雨下之中,死伤甚重。盖陆路锐师,倏变为钝兵矣。水师自至湖口屡获大胜,苦战数月,伤亡亦复不少。”

看看,连凶猛的塔齐布都成了钝兵,这仗还怎么打?

曾国藩这边无计可施,正合乎太平军的心思。

于是太平军好整以暇,开始研究湘军的弱点,这一研究不要紧,发现湘军的水师,表现极端诡异、不正常。

这个湘军水师,虽然胜仗打了许多,但吃败仗也是常事。可是士兵们竟然拒绝接受教训,上阵时全都光膀子穿短裤,冲太平军嗷嗷号叫,一副嫌命长了的架势。

湘军水师为什么这么诡异呀?仔细一研究,原来自打曾国藩建立水师以来,就开始认真地寻找子弹打不死的妙法,他上天入地搜寻秘方,最后真的把这个秘方找到了。

这秘方就是:让你打,让你打,你打打打打,打死我算了,反正我不想活了……这是真事,有彭玉麟的家书为证:“自练水师时,尝博求御炮子法……不能御也……乃与军门杨载福等约,屏弃鱼网、水絮、牛皮等物,直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则避之,不可避者听之。”

再说想出这个怪法子的杨载福,其人是绿营兵世家,到了他这一辈,已经是穷困潦倒,勉强生存,但他聪明绝顶,从军中崭露头角。曾国藩发现这人的脑子比较活,就忽悠他练水师,杨载福拼命推托,最终还是被曾国藩强扯了进来。

湘军另一个水师统领彭玉麟,却是标准的白面书生。只是彭玉麟小时候生活艰苦,做过小吏,看过仓库。虽说脾气暴烈,打起架来不含糊,但彭玉麟的专业特长仍然是玩子曰诗云。之所以能够在水师领域出人头地,那是因为这行业就没个专家。

也就是说,曾氏的水师,其实全都是外行。

外行就好办,是外行必然有纰漏。林启荣沿着这条线往前一摸,嘿,终于找到湘军水师的弱点了。

湘军的水师,分为大船和小船两种。大船是褚汝航设计的,特点是坚固稳重,但占了一个笨字。小船是曾国藩假充专业人士,自行设计的,特点是小巧轻灵,但占了一个弱字。可是大小船相互配合,就弥补了大船的笨,抵消了小船的弱。如果大船和小船被分开的话……那湘军就死定了。

于是林启荣派出敌后武工队,乘船对湘军水师展开骚扰,昼夜不断,不得安宁。终于把水师气疯了,就不顾一切地穷追上来——林启荣就知道他们肯定会追,因为湘军水师连皮甲盔都不肯穿,摆明了缺心眼——能追击太平军的,只能是小船,大船笨重,要好久才能启动。

当时追在太平军后面的有小船一百二十多艘,差不多全都冲上来了。太平军就向着鄱阳湖疾奔,湘军的小船尾随而入。刚刚进了湖口,就听一声锣响,湖口两侧埋伏的太平军蜂拥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建垒设卡,竟尔将湘军水师的一百二十多条小船,全都给堵在了鄱阳湖内。

这下子,湘军水师被切割成两部分,再也没法优势互补,反而是各自呈现出致命的弱点,由着太平军零敲碎打。

轮到林启荣开心了,遂派出自己的小船去欺负湘军的大船。湘军大船笨重,眼看着太平军轻灵地围绕着自己兜圈子,什么火球、火罐、火丸,向着大船上乱扔一气。湘军的大船有九艘燃起熊熊大火,中等船有三十多条化为火龙。余下的船吓慌了神,立即向上游飞逃,再也不敢跟太平军扯皮了。

至此,湘军的败局已经无法扭转。

2.第二次自杀

正在北京城过总指挥瘾的咸丰帝,压根不知道曾国藩死定了,兀自运用权术,决定给曾国藩一点甜头,让曾国藩卖力苦干。

圣谕,赏兵部侍郎曾国藩穿黄马褂。

都这节骨眼上了,还穿什么黄马褂呀。就在曾国藩试穿黄马褂的这一天,大雾弥江,咫尺莫辨,太平军向曾国藩的总部发起了袭击。

从九江和池口,太平军抬出三十多艘战船入水,携带火球、火罐、火丸,悄无声息地靠近湘军,开始放火燃烧。湘军水师登时大乱,纷纷挂帆逃命,大船中船,被烧毁者不计其数。从九江以上之隆坪、武穴、田家镇,直至蕲州,到处都是仓皇逃命的湘军战船,更有甚者弃船登陆,上岸夜奔。

眼见大势已去,曾国藩作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亲乘舢板督阵——这个决定救了他的老命。

曾国藩喝令水师不得慌乱,不得开船逃跑,更不得弃船而逃。但这时候谁肯听他的昏话?正气愤之际,忽听身后声势不对,急忙回头,曾国藩顿时目瞪口呆。

他的座船被太平军夺走了。

座船与朝廷的文件全部被太平军缴获。太平军的战利品还包括了咸丰帝赐给曾国藩的白玉四喜扳指、白玉巴图鲁翎管、玉靶小刀、抽烟用的火镰等重要物品。幸亏当时他不在船上,否则的话,太平军这次就赢大了。

当时曾国藩两眼一黑,完蛋了,失去了咸丰帝的这些东西,还怎么跟人家咸丰交代?咸丰又怎么可能原谅自己?

算了,你们自己玩吧,我不跟了。

扑通一声,曾国藩又一次投水自尽。

但是幕僚们全都盯着他呢,情知战事一败涂地如此,曾国藩无颜再见咸丰及世人,自杀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曾国藩是诸幕僚的老板呀,大家全都指望跟他混饭吃,他可不能死,他死了大家怎么办?

于是曾国藩又被幕僚们成功地捞了上来。

这次是不是还是章寿麟捞的,不太清楚是谁,总之是被捞上来了没错。众人将落汤鸡般的曾国藩架起来,用小舟运送到罗泽南的营里。

入营而后,曾国藩再转身,遥望湘军水师纷纷溃逃,满江都是熊熊燃烧的战船,再看罗泽南瞧他的嘴脸,心里顿生悲凉,一把抓住罗泽南:“我不活了,不活了,我要学晋国大将先轸,策马赴敌而死。”

罗泽南极力掰开他的手:“我没拉着你,没拉,你想死就自己去……算了老曾,你不要再闹了,这么闹下去有意思吗?”

曾国藩:“我不活了,没脸再活下去了。”

罗泽南:“怎么就没脸活呢?忘了你上次靖港之败了?被长毛打得灰头土脸,后来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吗?皇上不计较你脸皮厚,还赏你黄马褂……”

好说歹说,才劝得曾国藩歇心认命,不再寻死觅活了。但水师之败,只是掀开湘军大败的序幕,太平军就在这次袭击成功之后,分三路发起了战略反攻。追着三路清兵,直到武昌。

太平军发起了夺回武昌的战役,而这边残留在九江的湘军,还待整军迎战,不料老天突然刮起飓风,水师的四十多条船就此毁掉,最后剩余的七十多条船,全都破破烂烂,必须要回厂返修。

咸丰帝克复安庆、直捣金陵的战略构想,值此化为泡影。曾国藩眼睁睁地看着太平军夺回武昌,无计可施,只好写奏折向咸丰帝反映情况,指控咸丰瞎指挥。如果当初授予他湖北巡抚,让他慢慢经营两湖,形成势力而后再逐渐蚕食太平军,渴望中的胜利已经是唾手可得了……当然这话要说得委婉,曾国藩是这样说的:“细思臣等办理错谬之处,盖有二端:武汉克复,当留重兵驻守(湘军只有两万人,重兵驻守就意味着全留下,这是曾国藩的话外之意),并当留战船数十号以为后路声援,兹因江汉无战船,致该匪乘虚上窜,其失一。九江未破,遽攻湖口……陵轻舟百余号陷入内河,一军分为两截。外江无小舟,内湖无大船,顿形薄弱,其失二。”

咸丰帝何等精明,一看这奏折,曾国藩你敢骂朕,你胡说八道,水师败绩,是因为你太无能了,不听朕的耳提面命,结果让太平军把小船诱入鄱阳湖,这事朕提醒你过没有?……是没有提醒过,没有提醒过你就有理了?就是你太笨,不笨你怎么打了败仗?

把责任全推到曾国藩身上,咸丰帝龙颜大悦,朱笔一转,批奏道:“此时偶有小挫,尚与大局无损。曾国藩自请严议之处,着加恩宽免。”

不追究曾国藩,是因为咸丰冲到前台充任总指挥的这段时间,愿意听他话并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只有曾国藩。其余人等,或是只有听话的能力而没有执行的能力,更多的两种能力都没有。所以咸丰帝把各路官兵臭骂了一顿,要求继续执行克复安庆、直捣金陵的不可能战略。

这次轮到曾国藩拒绝执行了,他拖拖拉拉,躲在长沙城不出来。长沙父老彻底看扁了他,你看看这个小曾,让他干点正事有多难?那么多的湘湖子弟随他出征,死的死,残的残,他可倒好,自己好端端地回来了,你的豪言壮语呢?你的杀身以报呢?……骂声连天,曾国藩阴着一张脸,坐在角落里默默垂泪。

这段日子犹如一个可怕的噩梦,牢牢地封印在曾国藩的生命中。四年而后,一天夜里他突然从噩梦中惊醒,喃喃自语道:“吉凶同域,忧喜并时,殊不可解。”

再后来,他凭吊战死的湘军战士,著《湖口县楚军水师昭忠祠记》,称:“方其战争之际,炮震肉飞,血瀑石壁,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以求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

“群疑众侮,积泪涨江”,这是曾国藩日记书信及公文奏折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字组合。

他的人生坎途,就是顶着这强大的压力,艰难前行。

路,真的不好走。

但也得继续前行。

3.再创窝囊新高潮

1855年二月二十七日,燕王秦日纲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武昌。

这是太平军第三次占领武昌,守城的湖北巡抚陶恩培死事——这个陶恩培,原来是湖南的按察使,曾国藩渴望做湖北巡抚,但咸丰帝偏偏给了陶恩培,结果枉送了陶恩培的性命。

这样一来,湖北又没有巡抚了。此时的咸丰,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湖北巡抚替他夺回武昌,然后再继续克复安庆,直捣金陵。这个战略不管怎么不可行,但目前真的找不到更好的法子,必须继续执行。

让哪个来当湖北巡抚呢?

这个人,能力绝不能低于曾国藩,资历及影响力同样也不能差,几个硬条件有一项不行,也无法完成收复武昌的重任。

选谁呢?咸丰帝东张西望,还真找不到这么一个人。难道只能把湖北巡抚给曾国藩?不能不能,万一老曾这厮获得地方实权,一飞冲天,就算是他对咸丰忠心耿耿,无谋逆之心,可奈不得他手下的人,哪个不是贪求富贵的主?所以湖北巡抚绝不能授予曾国藩,绝不能。

为难之际,大臣肃顺走了出来,他给咸丰推荐了一个人,堪可替代曾国藩出任湖北巡抚。

胡林翼。

胡林翼,晚清时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被誉为“中兴四杰”。而且胡林翼一生走的路线与曾国藩毫无区别,都是书生做官,治盗杀戮,继而治军征战天下。只不过胡林翼年纪老迈,打起仗来跑路太辛苦,如果夺回武昌交给他经营,那绝对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对于任命胡林翼为湖北巡抚之事,曾国藩跟自己接到任命一样高兴,因为胡林翼简直是曾国藩的一个翻版,只是年纪老了,已经没有了野心,从此把传统知识分子读书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全部寄托在曾国藩身上,愿意无条件地帮助曾国藩。这就让曾国藩得暇腾出手脚,全心全意地恢复湘军水师。

此后,是长达两年之久,史称“窝囊战”的湖北拉锯战。

湖北拉锯战之所以窝囊,是因为好端端的湘军,被咸丰帝瞎指挥,硬是给扯零碎了,一分为四。

第一部分是塔齐布,他仍然率领五千步卒攻九江,可是没水师配合,这场战争就成了噩梦,让塔齐布愁得夜夜直哭。

第二部分是罗泽南,他被弄到了江西,深入腹地,人生地不熟,又是个四面受敌,境况之惨,无以复加。

第三部分是最惨不过的内湖水师,这路人马被太平军诱入鄱阳湖,从此再也没机会出来了。太平军始终没搞死他们,这让双方都痛苦不已。

最幸福的是外江水师,这实际上是被太平军重创的湘军水师大船组,但曾国藩跑到江西求援,让江西替他造了三十多条大船,再加上几处赶工,外带招兵买马,很快恢复如初。此路人马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了湘军中唯一的机动力量,另三路人马莫不是坐困愁城,坐以待毙。

湘军合并起来是一支恐怖的力量,但被扯成这样几个碎片,每一支都陷入绝境之中,苦苦挣扎,非但无法援助别人,还渴望着别人来拯救自己。饶是神仙来指挥,也摆弄不明白。

湘军的外江水师为了营救困于鄱阳湖的兄弟,不要命地狂攻湖口。这反倒为困于鄱阳湖的内湖水师带来了厄运。太平军遭受外江水师攻打,就暴打内湖水师出气,激战之中,一枚弹丸飞过去,正命中内湖水师统领萧捷三,把个老萧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