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队御林军火速就赶到了,一看原来是太子胤礽在调戏自己的妹妹,一时之间不知道进退。格格已经哭得梨花带雨,发髻都散乱了下来,她说要去见皇阿玛!胤礽顿时酒醒了大半,拉着妹妹道歉,求她不要去向康熙皇帝告发他!不过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康熙皇帝闻之,先是一惊,接着便是怒不可遏。他随即叫来随身太监,说:“把格格和太子给朕叫来!”太监应了一声:“嘹!”就急匆匆地去找了格格,又去把太子宣到了康熙皇帝面前。格格先一步到的,随后太子胤礽也到了,他单膝跪地,说:“儿臣叩见皇阿玛!”康熙照样挥挥手示意。康熙这时候开口了:“你们俩知道朕为什么要唤你们来吗?”胤礽接过来,道:“儿臣,愚钝,还请皇阿玛明示!”康熙突然很生气,把桌子上的文房四宝都拍得跳了起来。胤礽和格格赶紧跪下。
康熙转头对格格说:“你说说,昨晚你在宫里大呼救命,是如何?”胤礽一听原来康熙知道了这件事情,汗从额头渗出,还怨毒地看了一眼跪在自己身旁的妹妹。
格格一听自己的皇阿玛是问她这件事情,顿时所有的委屈和所有的悲愤都化成了眼泪,一滴一滴落在地上:“阿玛,本来我不想说的,这是我们皇家的羞辱,也是对我自己的羞辱,既然皇阿玛问,我也不能不说了。请求皇阿玛给我做主!”然后她像竹筒倒豆子一般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和康熙说了,康熙是越听越气,后来听到说胤礽竟然要亲自己的妹妹的时候,浑身都发抖了。听完格格的叙述,康熙的脸色更是铁青。胤礽跪在一边替自己狡辩,说:“皇阿玛,皇阿玛你听我说啊。事情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是她,是她陷害我的!”
“住嘴。这幺多宫女太监和御林军都亲眼看见,岂会有假。好,朕姑且相信你,不过朕一定要彻查此事!你们跪安吧!”
这件案子从康熙五十年(1711)查到第二年五月才结案。太子如此不成器,康熙对他的爱心至此已全浇灭了。
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三十日,年事已高的康熙自热河返回京城的当天,在畅春园内召见诸贝勒、贝子、大臣等人,再次宣布废除胤礽皇太子之位,他的谕令中写道:“皇太子胤扔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着将胤礽拘执看守。”
翌日,康熙把这谕令昭示全国,京城一片喧哗。
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此其一;是非莫辨,大失人心,此其二,胤礽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此其三;暴厉僭越,迷惑转甚,此其四,前者释放时,曾有谕旨,善则为皇太子,否则复行禁锢,今毫无可望,故有此喻,此其五。
在康熙看来,三年前初废太子是英明之举,废后半年再立胤礽是及时之举,此次复行禁锢胤礽则是果断之举,在对胤礽的处置上皇帝永远是至圣至明的。
何以在立储问题上,康熙又做出如此令朝野震惊之举?突变的风云再次把清帝国的上上下下打入闷葫芦中。
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在斥责八阿哥胤禩不孝不义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朕前患病,诸大臣保荐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也。”
直至五年后,康熙才在慷慨陈词的斥责中,无意中泄露出复立胤礽的真实动机:两弊相权取其轻。广结党羽的八阿哥危险、不择手段的大阿哥胤褆实际上都比二阿哥胤礽更为危险。为了缓和储位空虚所产生的危机,遏制诸王结党谋求储位的野心,康熙只得再立胤礽,行此权宜之策,以致“数载之内,极其郁闷”。
在“操切甚严,使不得须夷离侧”这样一种严密的监视、管教之下,胤礽即使有“暴厉僭越”之心,也很难找到发泄的时机。另据康熙实录所载,康熙在向诸臣宣布再废胤礽时,谈到一个细节:胤礽“有一小太监善福如厕,皆遣人伺察,以此观之,当无处不留心伺察者矣”。据此不难看出,胤礽在经历被废的变故后,精神一直高度紧张,唯恐身边人被窥视储位的皇子收买,使得种种流言再次从宫禁传到社会上去,危及那本来就不稳定、不牢固的储位。
客观地讲,被康熙视为政治天平上一个筹码的胤礽,在经历了被掷下抛上的巨大变故之后,昔日的有恃无恐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生的则是无尽的惶恐与近乎神经质的多疑。
康熙五十一年(1712)复废皇太子胤礽,禁锢在咸安宫内。胤礽并不甘心,借医生为其妻石氏诊病之机,用矾水写信与外界联系,又被发觉。自此,康熙十分戒备,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
康熙六十年(1721)三月在康熙庆寿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对此置之不理;事过数日,又有十二人联名上疏立储,康熙怀疑这些人为胤礽同党,均给予处罚。
随着储位的失而复得,胤礽也就身不由己地被置于一个无穷大的陷阱之上,他绝无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他的皇太子是皇父封的,他的生命是皇父给的,他的一切都是皇父赐予的,无论是予还是夺都取决于一言九鼎的皇父。至于他本人只有听命的义务,绝无申辩的权力,在第二次被立为太子两年半后再次被废。此时的胤礽确切地说,就像一个行空的天马,独往独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生缺乏结党能力的皇储,再次因所谓的太子党而遭到皇父的猜忌。
在康熙所颁布的再废胤礽的谕令条文中,不止一次提到胤礽狂疾未愈,秉性凶残。其实关于他有狂疾之说,完全是康熙的政治需要,而胤褪的镇魔则为狂疾之说提供了依据、根源。胤扔是否有狂疾,现已无从断定,但其心理显然是不健康的,完全被储权所扭曲。
在康熙的心目中,不仁不孝、暴厉成性、网罗党羽、干预国政的胤礽,在经过36年的教育、培养之后,仍无起色。山穷水尽的康熙别无他择,于是英明一世的康熙大帝在历史长卷中留下这极其特殊的一页——对皇储两立两废。
在立储的问题上,康熙的确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对一个年逾花甲的老皇帝来说,立储的迫切性,自不待细言,然而康熙却偏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对康熙皇帝来说立储也许比平定三藩、治河、平准噶尔丹更为棘手。
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后,情绪极为波动,甚至卧病不起。而“此次毫不介意,谈笑处之”。其原因就在于康熙对胤礽不再抱任何希望。
储位的空缺,使得诸皇子对储位的明争暗夺再度激化。在倍位的竞争者中有一一个最为隐蔽的人物,即四阿哥胤禛,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还将他视为八阿哥一党。或许这正是四阿哥的高明之处——暗中窥测方向,暗中积蓄力量。
胤禛登上皇位以后,将康熙朝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迁居到祁县郑家庄,派众兵严加看守。在被看守的那些日子里,胤礽从最开始到沦落到现在尽数想了一遍又一遍!他仰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浮云,轻飘飘慢悠悠地走着,也不知道何处是了何处是头。现在是绝无可能再当上皇帝了,要是那个兄弟当了皇上说不定自己就难逃一死。他看着身边的绿草是这样的盎然,到了秋天还不是一样要成为枯草吗?我现在还不如这荒草,他们在来年春来还有勃发的机会,而我却要老死在这里。胤礽最后于雍正二年(1724)十二月病死于住所,时年五十一岁。胤礽死后被迫封为理密亲王,葬于黄花山,这是后话。
这些连续的打击,再加上年老体虚,康熙又生病了。这个时候雍正生母乌雅氏对皇上问医喂药,关怀冷暖,体贴备至。当时诸多皇子忙于争夺储位,很少关心父皇的病,只有胤禛和胤褆去探望父皇,康熙帝对他们也另眼相看。胤禛非常懂得韬光养晦,避免锋芒太露而遭到嫉妒,他在形势还没有明朗之前,与各方面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样胤禛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偶感风寒的康熙在畅春园去世,步军统领的隆科多“先护送雍亲王回朝哭迎,身守阙下,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见”,十四日公布康熙遗诏,其中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正值严冬,在一片萧杀恐怖、流言四散的氛围中,康熙皇帝第四子俗有“冷面王”之称的爱新觉罗·胤禛正式登上了皇位,第二年改为雍正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