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八:人脉历练智慧(上册)
26728800000015

第15章 扩展人脉:社交的艺术与技巧(3)

人与人交往中也会出现一些交际的好机会。多一些有益的朋友,会见一些成功的前辈,会转变你一生的机运。

“独木难支大厦”,朋友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可能会直接导致你事业的成功。所以,要时刻注意能结交人缘的好机会,你对此必须有所准备,因为机遇是一件捉摸不定的宝贝,但他又专爱有准备的头脑。

比如有朋友请你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舞会或者简单“搓”一顿,你不要因为自己手头事忙,一时懒得动身,如果不是另有十分要紧的事的话。因为这些场合是你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又如新同事约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场电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随便拒绝,这是一个发展关系的好机会。

不过,你也不要以为机遇会像一个到你家来的客人,他在你家敲着门,等待你开门让他进来。许多失败者常常以自己没有好机遇为借口,这只能使他们再次尝试失败的痛苦,殊不知,人际关系中的机会也需要人去创造。

如果你想和刚认识的朋友进一步发展关系,你可以请他到你家做客,如果你想追一位异性朋友,你更得挖空心思寻找机会和借口跟她或他接触。又如你想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重温旧情回首往事,你可以试着组织一下搞一次同学会。

人与人之间接触越多,距离就可能拉得更近。这跟我们平时看一个东西一样,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好感。我们在广播、电视中反复听、反复看到的广告,久而久之也会在我们心目中形成印象。所以交际中的一条重要规则就是:找机会多和别人接触。

如果要成功地找到和一个人接触的机会,你必须对他的作息、生活安排有所了解。对方什么时候起床、吃饭、睡觉,什么时候上班、回家,从这些信息出发再确定跟对方接触。如果打个电话,对方不在或者去找他时他正好很忙,这种场合都是不好的。因此,详细把握对方的工作安排、起居时间、生活习惯,瞄准对方最想找人聊天或最需要的时候去打交道,很容易获得成功。

一旦和别人取得联系,建立初步关系之后,你还不能放松,最好抓住机会深入一下。交际中往往会有两种无可非议的目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无非就是想达成某项交易或有利事情的解决,或想得到别人某方面的指导。如果并不是为了问题的当面解决或利益关系,只是为了和对方加深关系,增进了解,以使你们的关系长期保持下去,可视为间接的目的。无论你想达到什么目的,你最好有意识地让对方明白你的交际目的,如果对方不明白你的交际意图,会让他产生戒备心理:这人和我打交道有什么目的呢?那样就很难跟对方深入下去。

4.利用牵连关系扩展人际交往

朋友介绍朋友,同学介绍同学,这就是牵连关系带来的人缘效应。要想不断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就应当有效地利用牵连关系。

要想认识更多的人,你必须接触他们,而要想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你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不过,尽快建立一个好人缘的比较省事的方法是利用你现有的人际关系网,以这张网为基础进行“编织”,你的网会扩大得很快,这就和蜘蛛织网相似,在旧网上织一个新网总要比重新编织要快得多。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交往,不可能凭空地进行。总是因为某个偶然的机会,或者因为学习、工作等把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人吸引到某一空间从事某一活动,由于交往的频繁往复,人们就相互认识了。也许这些就是缘分。如果你懂得珍惜这种缘分,学会利用这种缘分,那么你很快就能建立一个好人缘。

那么怎样把握好这种缘分呢?下面告诉你一些好方法。

(1)应用“老乡”关系

中国人有很重的乡土意识。住在某一地区的人们往往会受那个地区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人情,从而孕育绚丽多姿的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包括语言、服饰、生活方式等等,各地区的文化往往成为那个地区人们生命力、凝聚力、亲和力的纽带。

当你身处异地,忽然发现自己土生土长,跟随了自己、萦绕在耳边十几年的方言失去了交流的功能时,你才深刻体会到自己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再也不能用以前的那一套去和周围的人相处了,我们必须“脱胎换骨”。你小时候对“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话很不理解,总觉得那是骗人的。到现在,当你在这个陌生的都市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你才算真的“读懂”了这句话。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当我们在异地碰上老乡时,共同的乡土文化会立刻把我们拉在一起,用自己的方言谈起家乡的山水人物,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所以,利用“老乡”关系建立人缘那是很自然的事。

当你身处大城市,初次和人打交道时,在适宜的场合,不妨问一下对方的老家。如果不期果真碰到你的“老乡”,那你们的交往可以很顺利地进展下去,你们很快就可以找到有关你们家乡的话题。如果你的交际得力的话,你很快可以成为他亲密关系网中的一员,然后再利用他的关系,在他的指引中介下,你肯定可以很快交结到好人缘。我国清朝时京城设有各地区的“同乡会馆”,这对初来乍到的“远方来客”是个极好的求助之地。在中国大城市的许多高校刚开学时,也常常会有各种形式的“老乡会”,借以联络感情,重温久别的乡音或者有困难时可以互相帮助。

(2)应用校友关系

如果你大学毕业,掐指算一算,从小学到大学你可以有多少同学?按中国现在通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再加三年高中,四年大学本科,这16年的正规教育时间,按保守的数字计算,你的同学可能不下200人。200人,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但又请你仔细算算:这200人中,和你保持经常联系,具有良好关系的人又有多少?少于10人?10人?多于10人?20人?20人以上?也许这样一算,你自己都会觉得可惜,因为昔日几年、十几年前跟你一起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老师的教导下念着同一本书的“同窗”,你可能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了,甚至他们现在在哪儿都杳无音信!

所以,同窗之情、同师之谊是很值得珍惜的。尽管十几年前的同学彼此见面时再也见不到小学时的纯真,初中时的意气风发;尽管彼此可能身处不同的社会职位,但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在几年、几十年前,你们在同一个小小的舞台——学校里扮演过同一角色——学生。回想起当年的学习生活,人物“典故”,谁能不为之兴奋激动?所以如果你有心,无论你现在的事业成功不成功,你可以找一个适当的时间(一般是节假日,最好的时间是春节期间)搞一次同学会,当然组织筹备会要花去很多时间精力,但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在同学会上,你可以追寻往昔的难忘岁月。虽然未必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但至少你们可以找回那段共有的美好时光。还有,如果你的同学建议组织搞同学会或请你参加,你务必要全力以赴尽可能地参加。如果一时脱不开身而未能赴会,可能会成为你一生中很大的遗憾。而对你的人际交往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对一位大学毕业生来说,庞大的同学关系简直就是巨大的财富。因为大学一般吸收学生面广,在大学校园里,你可以接触到五湖四海各具特色的同学,甚至世界各地的人,这对扩展你的知识面,撒开人际网是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交往过程中,首先要搞清对方毕业于哪些学校。无论是大学、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只要能找到一个“同类项”,你就可以和他“合并”出许多谈话的话题。如果得知你和对方毕业于同一大学,就可以堂堂正正地介绍自己的系别、学历,开始与对方交际,而后通过他这个渠道也许能够不断扩大校友范围。

除了老乡关系、同学关系之外,还有诸如同事关系、旅游中的同伴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扩展人际交往的桥梁。

5.攀亲拉故,使陌生变得熟悉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如果你与对方是同乡关系,用“攀亲拉故”的方法加深彼此间的关系,会给你的拜访抹上一层浓郁而亲切的乡情。

攀亲结交的技巧并不复杂,首先应当在与人初次见面时,运用各种方法拉近与对方的感情距离。感情拉近了,陌生自然会变得渐渐熟悉起来。

故乡,无论是富庶还是贫穷,都给人一种特有的情感。那里有童年的梦幻,慈母的恩情;那里有父老的希望,兄弟的纯真……

大钢琴家肖邦说,他出国时携带来的惟一贵重物品是家乡的泥土;炎黄海外游子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也要归国探亲访友,有的千古后还要落叶归根……人们对故乡怀有特殊的亲切感。拜访中的攀亲拉故,就是用这种美好的情感,去创造有利于达到目的的心理环境。

科·阿基诺总统访问我国时,首先抵达的不是北京,而是沿着中国血统的菲律宾人当年曾经走过的足迹,直奔祖籍福建省龙海县鸿渐村。在那里,拜访叔叔、祭祀祖宗,与乡亲攀谈。她深情地说:“我来中国不仅是为了国事,也是为个人家事,因为我既是一国首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这个村庄的女儿。”女儿回娘家,娘家自然待以百倍的热情。科·阿基诺的重访故里,为其成功访问北京,拉近了感情距离。

拜访对方时要懂得利用寒暄,它是人们之间尤其陌生人见面时的必要中介,能为人们搬走产生阻隔的山峦。寒暄,更为分秒力争者赢得必要的准备时间、积聚进攻或防守的力量,为拜访双方驱走冬日的余寒。因此,寒暄并不是使人“寒”,而是给人“暖”。

采访陈景润的湖北记者就深谙此理。他们与数学家的夫人由昆寒暄的第一句话是:“听说你是我们湖北人,怎么普通话说得这么好啊?”(拉故中含赞扬,一举两得,更具魅力)由昆喜悦地回答:“是吗?我跟湖北人还是讲湖北话的!”于是,双方都沉浸在“老乡”相识的愉快之中,话语自然多起来,气氛也轻松得多,这正是采访者所需要的。倘若语言生硬,由昆女士保持缄默,采访者怎么可能了解科学家的家庭生活呢?

异域一相逢,便胜却往日无数。在客地他乡,遇到一位“本是同根生”的故人,多么令人激动。“你是中国人?”“是啊!”熟悉的乡音,将两位素不相识的炎黄子孙联在一起。

攀亲拉故,在一定场合和情景下,可使陌生变得熟悉,疏远变得亲近,冷淡变得亲热,拒绝变成悦纳,阻挠变支持。善于攀亲拉故的人,容易与人产生共鸣,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也更容易得到帮助,它与互话家常同样起着缩短心理距离的作用。

亲者,近也;故者,旧也。亲与故,往往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和情绪体验。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地点很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而环境影响往往是制约情感和情绪的重要因素。攀亲拉故,正是在不同环境里选择了相同的“亲”“故”之景,自然也就缩短了你和对方的心理距离。这也是一种与陌生人交往的艺术。

6.和陌生人交往的特别招法

接待人物一回生,两回熟。只要能打开突破口,与他人拉上关系,日久天长,双方的关系自然会日益密切起来。

交往须掌握一定的技巧,这些技巧,虽很简单,但在与生人的交往中往往能产生特别的效果,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

(1)制造自然接近对方身体的机会

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四周的地方,都会有一种势力范围的感觉,而这种靠近身体的势力范围内,通常只能允许亲近之人接近。如果允许别人进入你的身体四周一定范围中,就会有种已经承认和对方有亲近关系的错觉,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此外,某杂志中刊登过这么一则标题,就是“手放在你肩膀,我们已是情侣”。的确,本来一对陌生的男女,只要能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有时瞬间就成为情侣的关系。推销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挨到顾客身旁。

因此,只要你想与交往的对象及早建立亲密关系,就应制造出自然接近对方身体的机会。

(2)对初次见面的人,最好坐在对方旁边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同感,就是和初次见面的人对面谈话,真是一件不好受的事。这是因为两人的视线极易相遇,而导致两人之间的紧张感增加。

一位富豪曾经谈起,如果有他不愿意借给钱的人向他借钱,他就会和他面对面交谈。因为这样谈话会使对方紧张而不敢乱开口,即使借给了他也不敢不还,而相反借钱不还的,都是坐旁边位置谈话的人。

与人交谈时坐在旁边的位置,自然就会轻松下来,这是因为不必一直意识到对方的视线,而只在必要时看他的视线即可。通常,比较重要的见面,都会为了使对方不紧张,并且令对方说出真心话而使用了各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在室内放一盆花,使能有一个让他转移视线的对象。另外,就是坐在对方旁边的位置与之交谈,对亲近感的增加很有帮助。

(3)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在人际关系方面,使对方产生亲近感,也就是给予对方好印象的基本条件。而要满足这项条件,利用“分散效果”,可说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最好方法了。

一般而言,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有长时间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际关系较稳固,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如不加以持续,那么两者之间的交情就会愈来愈淡,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有人问你:“你和某人的关系如何?”而你回答:“我见过一次”和“偶尔会见面”,那么给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见”这个回答就更不同了。道理显而易见,见面的次数和两人之间的亲近度是成正比的。

三、富有心计:结交朋友的七种技巧

1.寒暄是建立好人缘的开始

寒暄可以使人感到亲切,并能够很快地赢得好感,产生一种亲和力;寒暄是让人坦率地、光明正大地打开心灵窗口的第一步,它是建立良好人缘的开始。

寒暄是日常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际往来的基础,是心心相印的媒质剂。寒暄可以使人感到亲切,并能很快地赢得好感,产生一种亲和力。可以说,它是打开心灵窗口的第一步。

其实,寒暄并不仅仅是“早上好!”“您好!”“近来好吗?”等问候,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试举几例:

(1)夸赞的方式

当我们见到我们熟识的同事、同学或朋友时,我们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夸他几句,这样能立即获得好感。

(2)招呼、点头的方式

如果我们在去上班或上课途中,时间比较紧张而碰到认识的领导、同事、同学或朋友时,简单招呼一下,叫一下别人的名字或微笑着向他(她)点一下头也是很好的方式。

(3)询问的方式

有时候,我们遇到已认识的朋友时,我们可以根据他(她)当时的神情、着装、情绪状态揣测一下对方的行为动向,并抱着关切的态度询问一下。

(4)“开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