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26697900000010

第10章 内分泌及肾脏系统疾病护理(2)

3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有:血糖>133mmol/L或尿酮阳性者不宜作上述活动。Ⅱ型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疾患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按具体情况妥善安排,收缩压>24kPa(180mmHg)时停止活动。活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lh。活动要适量,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和胰岛a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升高。仅靠饮食控制者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者活动前通常不需添加额外食物。I型糖尿病者活动时①应把握好胰岛素剂量、饮食与活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因其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波动于相对性胰岛素不足和过多之间。前者可因活动时肝糖输出明显增多而葡萄糖利用不增加导致血糖升高、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增加,对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后者则易产生低血糖反应。②一般可在活动前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餐前腹壁下注射胰岛素可减慢活动时胰岛素吸收速度。③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注意以上3点可预防Ⅰ型糖尿病活动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活动前后检查足部,并注意活动时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避免受损伤。活动时随身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和病情卡以应急需。

三、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其他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偶有药物过敏如白细胞减少、贫血、皮肤瘙痒和皮疹。双胍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因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3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

四、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1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①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等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确保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包括胰岛贮存温度2~8℃为宜,避免剧烈晃动;我国常用制剂有每毫升含40或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注意注射器与胰岛浓度含量匹配,一般用lml注射器抽取药液以保证准确的剂量;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lh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不可反向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病人应学会按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餐并合理安排每日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食些饼干。②胰岛素过敏: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罕见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③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可致胰岛素吸收不良,但临床少见。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多可缓慢恢复。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

2教会病人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

五、预防感染

1控制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保持口腔、皮肤卫生,勤擦洗、勤更衣。注射胰岛素时,局部皮肤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观察有无与感染发生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六、糖尿病足护理

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其措施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1冬天注意足部的保暖,经常按摩足部,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

2积极戒烟

3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

4预防外伤。

七、酮症酸中毒护理

1病情监测在原有糖尿病临床表现基础上出现显着软弱无力、极度口渴、尿量增多伴纳差、呕吐、头痛及意识改变者应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2酮症酸中毒紧急护理措施包括①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液体输入量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胰岛素用量必须准确和及时。②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预防褥疮和继发感染,昏迷者按昏迷护理。③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及每日出入液量等变化。在输液和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需每1~2小时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血糖、血酮、血钾、血钠、二氧化碳结合力。

3病人教育教育病人认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提示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先兆。

八、低血糖护理

1病情监测低血糖发生时病人常有饥饿感,伴软弱无力、出汗、恶心、心悸、面色苍白,重者可昏迷。睡眠中发生低血糖时,病人可突然觉醒,皮肤潮湿多汗,部分病人有饥饿感。凡病人出现上述症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2低血糖的紧急护理措施包括①进食含糖食物:大多数低血糖病人通过进食含糖食物后15分钟内可很快缓解,含糖食物可为2~4块糖果或方糖,5~6块饼干,一匙蜂蜜,半杯果汁或含糖饮料等。②补充葡萄糖: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紧急处理低血糖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胰高血糖素及1mg肌注,适用于一时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

【健康教育】

1心血管和脑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死因,重症感染也不少见,肾脏、视网膜、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严重影响劳动力。对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应在全面评估病人身体心理、家庭、社会和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包括病人家属在内的糖尿病教育计划,将其作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予以实施。

2教育内容包括使病人①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日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②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长期坚持。③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特别是运动时鞋袜要合适,以防足损伤;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片以应急需;运动中如感到头晕、无力、出汗应立即停止运动。④了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⑤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知道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③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测定仪者向病人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病人应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及其评价。③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每日作好足的护理,预防各种感染。③了解糖尿病治疗控制的要求,定期随访。一般每2~3个月复查GHB,每3周复查FA,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每年定期全身检查,以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第三节)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它不是一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尿蛋白>35g)、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由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认为诊断的标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临床表现】

1蛋白尿每日尿蛋白>35g,是肾病综合征的标志正常成人每天尿蛋白质排泄量不超过150mg。大量蛋白尿与肾小球滤率、血浆清蛋白浓度和饮食有关。病程愈长,营养不良表现越明显,常有贫血、乏力、毛发稀疏、枯黄、肤色苍白失去润泽、指甲可见白色横行的宽带(Muchreke线)等。儿童患者可影响其生长发育。

2水肿轻重不等,轻者可局限于眼脸部及足踝,重者波及全身,可有胸腹水。水肿常受摄入的钠量、病人的体位、组织的弹性、输入液量以及有无心肝疾患的影响,其严重程度与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的程度呈正相性。

3高脂血症血浆白蛋白降低时,血浆胆固醇一般明显增高,甘油三酯和磷脂亦增加。

4并发症感染;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肾衰,急性肾衰为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常需透析治疗;肾小管功能减退,以儿童多见;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辅助检查】

尿蛋白多为+++~++++,可有红细胞、管型,24h尿蛋白总量可在35g以上。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饮食

(1)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饮食,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为10g/kg/日,再加上尿蛋白的每日丢失量即可。

(2)避免过多的摄入蛋白,以免导致肾小球的高滤过而加重肾脏负担。

(3)低脂饮食,应以不饱和脂肪酸(如芝麻油等植物油及鱼油)为主,并给予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饮食(如燕麦)。

(4)热量应大于126~147kJ(30~35kcal)。每摄入1g蛋白,必须同时摄入非蛋白热量33kCal。

(5)水肿时应低盐饮食,小于3g/d。

2休息

严重水肿时应卧床休息。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1)噻嗪类利尿剂通过抑制远曲小管前段对钠、氯、钾的重吸收而利尿。常用双氢克尿噻25mg,每日三次。

(2)潴钾利尿剂通过抑制远曲小管后段,可排钠、排氯、潴钾。利尿作用较弱。常用安体舒通20mg,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