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教你30招,天天工作好心情
26664700000005

第5章 你对工作认识够深吗?(5)

如何处理不顺畅的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习惯的交流方式自然会有所不同。相同气场的人沟通起来会相对顺畅,反之则说话都有障碍。因为职位的变迁,可能以前平级的同事变成了上下级的关系,这种人事的变迁,对双方而言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我建议Liza首先改变工作方式,交代清楚每个人,包括自己的中心任务,同时放心地让同事去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Liza自己也不例外,而且每项任务有要完成的时间,到了规定的时间,只要大家都完成了,不就皆大欢喜了吗?我是觉得没有必要去问进度如何,问得多了,只会给别人造成“她不信任我,管得太多”的负面情绪。

我问Liza有没有和领导针对她手中的项目进行沟通,她则认为既然是领导交给她的工作,还是要自己独立完成比较好。“有些具体的问题我会问其他的同事,如果再有搞不懂的,问问有经验的朋友,他们也能够给我很多很好的建议。”Liza觉得,就一些过于细致的问题问领导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如果问多了,领导会不会觉得我能力不够,对我印象不好了呢?”

悄悄话

成为领导眼中的“预备役队员”后,怎样和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一门社交学问哦。领导的一大职能就是掌握手下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和工作状态。如果脱离了他的这个“掌控圈”,你就会逐渐地从他决定终点的那个“圈子”中离开。

Liza的焦虑心态,有一部分来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另一部分则来源于由此引发的不敢和领导交流。在这里,我建议她首先要认清,领导也是凡人一个。他选择得力人手有他的原因,你被他选中了,说明你自有优点在他眼中;但是如果你渐行渐远,他会另外找一个人代替你的。再有,相互信任是构建工作小组的一个重要基础。领导心中自有量尺,要相信他能够理解你在逐渐转变工作中的角色,当你提出支持需求的时候,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是能够助你一臂之力的。别忘了,帮助下属解决工作危机,也是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

Liza目前要做的工作是:第一,在工作邮件中将重要决策的内容抄送给领导,如果怕有异议,建议先以密送方式传达;第二,和领导积极沟通,如果遇到不确定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人士请求帮助,以保证自己能够得到有效的、正确的资讯。谦卑的态度会使领导觉得你更具有学习的心态,也一定能够给予你有力的支持;第三,让你的领导及时地知道你的同事有多支持你,他们都给予了你怎样的帮助。相信每一位领导都会对具有凝聚力的下属更加放心。而能够在领导面前赞美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也是一种美德。

发布会圆满地结束了,可是Liza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自我肯定。“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忙,恐怕这场活动都被我搞砸了。”她还觉得,同事们对她的努力也并不是很认可,“可能是我找他们帮忙太多了吧,要不是看在公司的分上,估计他们也不会那么用心。”其实在我看来,她是有些多心了。她的领导私下向我表示,很看好Liza的能力,只是觉得她有点儿操之过急。但是,Liza觉得工作实在辛苦,有点找不到方向了。“还不如就跟从前一样只做一些基础工作来得清闲呢。”她说。

悄悄话

Liza谦卑的心态是对的,但是妄自菲薄就有点过了。学会平衡心态,是度过“高原期”的一项重要能力。我们知道,进步是需要用努力来堆积的,但是如何看待辛苦和获得,就不是画等号这么简单了。我们梳理Liza这个案例,不难发现,她大部分的焦虑都是因为猜测他人的想法,而且她缺乏与关键人物进行有效沟通。她凭什么做出“同事们是看在公司的分上才帮她的”判断?她为什么会说“没有大家的帮忙,活动就要搞砸了”呢?因为她的焦虑和消极的心态,使得她没有让同事们看到她的统筹能力,进而让所有人感到互相配合是促使这次活动完满成功的关键;也因为缺乏积极的沟通,她没有向大家表达出她的感激之情。试想一下,如果一切都反过来呢:Liza积极地、及时地感谢各位同事的配合,适当地在众人面前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意,适当的时候询问自己不确定的问题,那一切都会不一样吧。其实,这还是要取决于当事人的心态:当所有的问题都有条有理地摆在面前,当大家面对所遭遇的问题能够各司其职,并尽全力去处理它们,这时候,Liza的“高原期”也就不存在了吧。

所谓的高原期,就是从低谷慢慢往上爬升时候的那种“失控缺氧”的状况。让自己逐渐地适应这种高度,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各种异常状况,认清每一步爬升带来的环境改变,耐心地对待自己逐渐要适应的变化,这样,你就能渐行渐远,走多高都不怕了。

怎样面对父母的期待和职场进化缓慢?

很多朋友都觉得我很幸运,我自己也对现在的日子感到满意。其实,让自己满意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处理自己欲望的时候,总是先要考虑到跟自己最亲的那些人,比如说父母。我们可能会无视其他人的期盼,可能会忽略自己对外界刺激的渴望,但是却无法拒绝父母对自己的期许。我的父母也曾经对我抱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愿,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以“自我比较、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态度来看待我的成长,以至于我从小到大,没有感受过因为攀比而带来的压力。用我母亲的话来说:“鼓励的话,要比谩骂打击好听得多。”对于我的成长而言,适当的批评是看到错误的起点,而鼓励与承认则是改正错误的动力。有心理学家说,“父母的欲望值低,孩子的幸福感就会高。”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够直接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所以当父母降低期望的门槛时,孩子反而会更为轻松地前行。

当我无心工作的时候,我的父母常会发现我烦躁的根源,并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来激励我,让我有动力生活。家人的认同和赞赏消除了我在生活中承受的各种压力,因此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

聪聪说想要从家里搬出去,和同事一起去合租房子。我们问他,在家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花那个冤枉钱。聪聪说:“你不知道,我爸妈天天念叨,楼上的谁谁在世界几百强工作,谁谁家的孩子又给他们买了什么好东西。”他觉得很冤枉,“我才工作没多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积蓄让他们挥霍?”我们都觉得很好笑,因为这样的原因就要离家出走,那也太幼稚了吧!聪聪说:“我从小就是爸妈到处炫耀的资本,因为我功课好,从小到大都是学校的优秀学生。可是现在,大学毕业一年多了还一事无成,赚的钱又不算高薪,爸妈一定会失望的。”我问:“你父母和别人交流的话题都是你吗?”聪聪点头称是,“因为我家是住在家属院里,父母和邻居大多是同事,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时候,他们聊天的话题是攀比孩子们的成绩和特长,现在则是工作和薪水了。”

悄悄话

难怪聪聪想要搬家了,在那样一个功利攀比的环境中,他这样的普通职员感受到的压力肯定是多重的。其实不光是家庭因素,周围邻居的议论,亲戚朋友的眼光,都成为他职场中主要的压力来源。正是因为处在这种攀比的环境中,父母对他的期望值才居高不下。

父母为什么会对孩子有那么高的期望值,其中是有缘由的。当我们能够了解父母为什么对自己报以这样的态度时,也就能够轻松地应对了,找到问题的症结,也就能找寻到合适的处理方法。中国人最爱面子,当父母的也把面子看得很重。如果孩子优秀,自己就有面子,脸上有光;如果孩子平庸,自己就没面子,在人前抬不起头。在大致平行的社会关系中,这种群体意识就会集中体现为对聪聪他们这辈人的攀比,以此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一个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会在他所处的这个交际环境中受到一定的约束,一个人的声望、地位、名誉和尊严等也会在这个关系网络中得以呈现。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面子,他会努力去做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符合这个社会标准。由于他把孩子与自己“捆绑”在一起,所以,孩子的荣辱便成了自己的荣辱,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在这里,聪聪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职场状态,更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在这里,我要提醒他,鉴于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想要让自己稍微好过一些的话,就只能尽量地报喜不报忧了。比如说,向父母多汇报自己工作的进度,如果他们对此表示不满的话,就尽量用一些专业术语来表示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有多复杂、多困难,总之,一定要让父母对你的专业水平有信心。

聪聪说,他妈妈总是在跟他诉苦,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没有条件学习,才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我妈总说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特别好,还是学生干部。都是因为历史原因,才让她断送了前途。”在这里我不方便评论长辈的是非,只想提醒聪聪,“懦夫才抱怨命运。”聪聪说,“我没有办法选择父母,但是我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又不忍让父母失望,“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够让父母满意,尤其是我母亲,她总是想方设法让我圆她的梦。”聪聪告诉我,因为母亲喜欢西洋文化,所以他在小学的时候还学习过芭蕾舞,“你不知道,全学校只有我一个男生在学芭蕾,都成了大家的笑柄了。”不过他很感谢那段学习艺术的经历,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是设计类的,对于时尚敏感度的要求颇高,“可能也是因为从小学习的原因吧,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的。到现在为止,我的艺术敏感度还是很高的。”“这你还要埋怨吗?”聪聪说:“这就是矛盾的所在啊,一方面我的儿童时代没有自由,另一方面我又能够因此打下扎实的艺术基础。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悄悄话

聪聪妈对于他的期望就是一种典型的圆梦补偿心理——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得到或失去的东西,期望在他人身上获得,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获得心理平衡。也正因为那种高压管理,让聪聪这个乖小孩一直按照父母安排的方式去学习和生活。直到有一天聪聪走出学校与家庭的圈子,父母才发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脱离家庭的掌握而独当一面,他们再也无法得到那种控制的满足感,因此百般挑剔。

另外,因为聪聪是父母对外炫耀的唯一资本,他的优异是父母换取社交地位的重要砝码,所以父母无形中为聪聪带来了巨大压力,这其实也是一种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在作祟。因为害怕孩子失败让自己颜面扫地,所以就用过高期望和要求来鞭策孩子前进。这时候,聪聪要勇于面对父母的虚荣心,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另外,他可以设定一份可行的职场进度表,标明职位职能的薪水比例,对父母讲清现状,以便他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职业动向和职场进度。

“如果你的父母听风就是雨怎么办?”聪聪说,“我爸妈听院里谁说哪个行业赚钱多、哪个职位权力大,就回来跟我唠叨。他们甚至想让我去考公务员。可是,第一,我学的专业跟那个不对口;第二,我一点都不具备那种素质啊。”我问他,有没有将这些话对父母说过?他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沟通。我一说自己的现状,他们就说我不听话,说我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说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甚至说我浪费了他们给我投入的物力和财力。”聪聪表示,自己在父母眼里基本上已经到了一无是处的地步了,“他们总是拿别人的长处来和我的短处比,难道我真的就没有优点了吗?”其实聪聪是一个很替父母着想的孩子,他父母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东西,像手机、包、太阳镜等等,都是他买的。“但是他们就是觉得我还不够好,不能让他们满意。”

悄悄话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紧张生活,工作的繁重,竞争的压力,职业的不稳定和无保障,甚至婚姻解体、家庭不和等因素,都会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担忧心理以及对世界的不确定感和内心的不安定感,这让他们承受着过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情绪失衡、动辄发火,甚至把对生活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期望孩子将来能有满意幸福的人生,期望孩子能成为自己内心世界的稳定剂。然而,想从孩子这里得到内心安定的父母,往往是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对孩子的过高期望上。

对于聪聪而言,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父母那种过于挑剔的完美心理。他脑中记忆犹新的就是父母对他求全责备,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他不能出半点差错:考试考了90分,还要责问为什么不考95分?当他汇报自己的分数是全年级最高的时候,父母也没有给过他好脸色看,说是怕他骄傲。我担心以后聪聪做了父亲,也会成为这样的挑错专家。我建议聪聪,针对父母眼中自己的缺陷,列一份自我表扬的清单,写出自我认知中的各项优点。当父母再找茬的时候,就一一对照,看自己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并且可以面对面跟父母交流自己缺点的不重要性和优点的绝对重要性。

另外,我建议聪聪在生活中养成表扬他人的习惯,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向父母赞扬生活、赞扬职场状态。也就是说,用自己的态度来引导父母的关注点。用自我的行为,给父母提供一个宣泄和转移注意力的机会,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当从父母那里接收到消极的心态时,及时地用积极的信息来鼓励自己,这样做对自我内心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