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教你30招,天天工作好心情
26664700000016

第16章 你的工作习惯好吗?(5)

触发负面情绪的媒介,一般是由事件与情绪的碰撞而引起的,其中“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偶然性。多数人的负面情绪会在一定时期都停留于思想和行为的表层,极少数人的行为状态会在经过道德良心、风险预估这两个层面时就被压抑或制优,而不会落实在行动中,不具有伤害性。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身边又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离间,若再恰逢自己的自信心不强时,强烈的危机感就会形成对负面情绪的错误认知,进而导致错误的行为,此时,他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那个“坏人”,会做出我们想象不到的“坏事”。此时的他,会因为想要掩盖自己做的“错事”而不顾一切地去维护他的行为,甚至是强迫症般地较劲,那就要严重地伤害到周围的人了。

为了挽回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小柔开始想办法了。她单独地邀约同事逛街、吃饭,请其他部门和自己的职能有交集的同事唱歌、郊游。在她想要和这些人搞好关系的时候,却总感觉那些人只是想和她吃吃喝喝,甚至有男同事还想占她的便宜。“那些人就是想从我这里得到好处,没有一个是想和我真心结交的。”一想到这里,小柔就更生气了:“再这样下去,我就干脆辞职算了。”小柔觉得,同事们都是势利眼:“因为我没有办法升职,他们对我的交往态度都改变了。”但是有同事却这么说:“我们想要跟她分账的呀,她非不要。大家都是给公司打工的,知道老板是怎样的人,我们怎么会看不起她呢。”还有的同事说:“我们在这家公司工作的目的,就是准备跳槽到更有发展的公司去的,谁会在意在这里的职位是什么。我们在这里能够结识到有能力的同事,以后一起发展也是不错的啊。小柔就是太在意了,搞得自己紧张兮兮的,还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情绪。”

悄悄话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的泛滥,还是要靠自己。小柔就是太过于将自身对于外界的刺激情绪牵扯到旁人身上。自己的世界是灰色的,其他人就没有好人了吗?首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走向。如果你是容易被自己的喜怒哀乐控制的人,那就容易用自己的心态去衡量他人的状态。有这种性格的人,一般都是自尊心比较强的那一种,或者说有点盛气凌人,无美之物都不啻一看,小柔差不多就是这种类型。另外这样的人还有一个最典型的工作特点:别人让你去做什么事,她都会很不情愿。只有那些天生有抗拒心态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在他们心里会形成这样一个观念:我凭什么要听你的指示。比如说升职失败,对于领导而言,职位的设定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小柔应该接受她的能力没有达到那个位置的事实,并且应该虚心地接受建议,提高自己的能力。

小柔这样的“虚情假意”会被同事们接受吗?换做是你,也不会接受这样的邀请吧。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真实的心理活动一般都会表现在脸上,也就是说,生气,就皱眉头,开心,就微笑。如果,你想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宠辱不惊,那么,一般都要花个三年五载的时间,而且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还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最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思结合,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果,你真想做个“稳如泰山、定如神针”之人,那么,以后先这样练习:碰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先别着急说话,给对方一个淡淡的微笑,然后,在心里过滤一下你要说的话。如果做到先笑,你就成功了一小步,以后就自己慢慢研究里面的学问吧!

朋友也觉得小柔最近变了:“她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事情都和别人是拧巴的。”有人约小柔去逛街,小柔说:“你不知道我最近升职加薪都没有成功吗,我哪有那么多闲钱去逛街。”有人找小柔到茶馆中坐一坐,聊聊天。小柔说:“我最近忙着看书呢,哪像你们,要什么有什么,都不用发愁以后、将来的。”有人劝她,别看谁都不顺眼,日子怎么着都是要过的,高兴也是、不高兴也是,干嘛不让自己保持好心情呢。小柔忽然发现自己的情绪确实存在着问题:“我忽然发现自己总是不高兴,可是我确实对什么都能看出别扭的地方来啊,我该怎么办?”

悄悄话

其实,小柔的同事并没有转变对她的态度,只是她自己用负面情绪来解读他人的行为。但是,小柔要如何弥补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而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就需要她自己鼓足勇气,去面对他人的情绪了。我们要相信,一个开朗的、勇于面对自己失败的人,是更容易成功的。这时候小柔不妨用自嘲的办法,将身边的尴尬情绪一扫而光,让他人和自己同时松一口气。

一个总是能够调整好心态的人,是有本事将拧巴的事情看通顺的。比如说,将你遭遇的不满意换一个你能够接受的解释方法,让自己能够用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这种不愉快的境遇。意义换框法对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为有效。例如:“因为我的升职被拒绝了,所以我不高兴”,把句中的“结果”改为它的相反词,再把句首的“因为”二字放到最后,成为:“我的升职被拒绝了,所以我积极学习,因为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着我”,用这种方法,反复地把句子补充完整。在逆境中,用逆反的心理来舒缓心中的焦虑,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让自己找到力量的源泉。

手机总是响不停?

你有没有发现,在公众场合的一个电话铃响,常会引起好多人扭头看自己的手机显示屏。无论响起的铃声是什么样的,无论手机是什么型号,大多数人在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后,都会向自己的口袋摸去。就好像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手机》中表现的那样,我们对于通信媒介的依赖是越来越强了。个人对于通信工具产生过度依赖的症状并且无法自控,这种情况在心理学家看来,是强迫症的又一种典型表现。我们称之为“手机强迫症”。

现代人对于科技产品的依赖不尽相同,但各种被赋予“心理病”的名词却在逐渐增加,当“心理学”被舆论拿来做“专业术语”的时候,就引来了许多不明就里的人们对自我行为的各种不确定。“手机强迫症”是心理病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我们遭遇的“手机强迫症”是怎样的呢?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症状”:1.轻度手机强迫症:听到和自己手机相似的铃声就会情不自禁地检查手机;2.中度手机强迫症:对每一次错过电话而痛心疾首,不停地掏手机、放手机,听到一点声音比如闹钟、微波炉、洗衣机的铃声都会怀疑是自己的手机在响;3.稍微有些可怕的重度手机强迫症:经常会有电话来临的幻听、幻想,穷于寻找下载各种与众不同的手机铃声,手机表面磨损度很高。

跟同事胖子一起去开座谈会,由于会场附近不好停车,我们便一同坐公交出行。在换乘的时候,胖子不停地摸着装手机的口袋,生怕手机被偷。在车厢中,他也是不停地掏出手机,看微博上有没有更新的信息、聊天工具里有没有人跟他说话。当他发现手机快要没电的时候,更是急得额头直冒汗,不停地问我:“哎呀,你有没有带充电器啊,我手机快没电了。”我一看他手机屏幕上的小电池还有一小半的电量,笑他紧张兮兮的。他说:“我怕错过电话呀。”我反问他:“你宁可在网上聊天,都不跟我说话吗?”反正我们无论走到哪儿,他的手里都会攥着手机,如果腾不开手,也一定要将手机摆在眼前。

悄悄话

胖子也承认,自己或多或少对手机有一些依赖。但是他觉得这种强迫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就无所谓啦。当我跟他开玩笑说,过分的依赖就是一种“强迫症”时,他产生了一些焦虑情绪,因为他觉得能够称之为“症”的应该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吧。其实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有:

1.强迫动作,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却又不能摆脱。一些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反复洗手,反复检查,比如关窗、锁门、锁车、关电脑等等一些不是需要特别在意,但是我们却会因为没有做好而受到损失的行为。我们在这里说的“手机强迫症”就表现为反复检查手机的状况、一再确认是否携带等。

2.强迫思维,常见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想象、强迫回忆等。通常患者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适得其反。部分患者的性格有容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追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比如,你知道这时候不能够接听电话,但还是不停地想着电话的状态。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相对严重、表现十分明显的症状。或许我们生活中会存在着这样的一些行为和习惯,但是如果没有影响到你的生活,就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

在会议开始前,我提醒他要关掉手机的声音。这时候,有熟人坐到我们身边,和我们聊起天来。一边聊着天,胖子还在一边不停地翻看手机,我们嘲笑他面对这几个大活人不说话,偏偏要和见不到面的人网聊。胖子的手机终于被他开开关关地耗尽了电量,他更是紧张起来,不停地向别人打听有没有可以让他充电的地方。工作人员热情地帮他找到一个电插座,他便趁着会议的主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到员工休息室去查看有没有漏接的来电。

悄悄话

关于“手机强迫症”的产生,我将它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有沟通的欲望,但是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沟通的渠道,从而形成另类的沟通模式;

2.对现实的沟通状况不满,寻找替代的办法;

3.过于在意自己的社交地位而产生心理错位;

4.从前亲密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见面而采取的折中办法。

我建议胖子,不妨将手机当做确定约会的工具,而不是将它当成“约会进行时”的媒介。胖子对于手机的依赖行为,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他对现实沟通的一种不满足。当他发现沟通的对象和他期待的不相符的时候,就会找其他的替代办法来填补自己渴望的空白。在这里我要提醒他,要认清当下行为的首要任务,认清自己的职能。比如说,我们一同参加的这个重要会议。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休闲娱乐,而是自己的工作任务。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看了一眼会议流程,已经过半了。而神色慌张的胖子正焦虑地甩着手机嘀咕着:“为什么没有新信息啊,是不是手机出问题了。”我帮他看了看手机的信号标志,按按键盘,手机当然是好的。可是胖子就是不放心,问我手机信号会不会是虚的,实际上接收不到信息?工作人员都被他纠缠得十分无奈,只好告诉他,这里除了通信信号很强之外,还有大流量的无线网络,绝对能够保证这么多人一起打电话、浏览网页。

悄悄话

其实在这个时候,胖子还没有发现自己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别人了。当我提醒他,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对于手机的依赖确实是有点过头了。当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他人的时候,还能说“无害”吗?在这里我建议胖子:接受现实。可能我们都有极度渴望一件东西的时候,看到希望时不免喜形于色,但是当我们发现事情的进展并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接受现实总要比让自己深埋在沮丧的情绪中更为理智吧。

在会议的自由讨论时间,胖子以最快的速度将手机的声音调到很大,当他看到有新的信息,哪怕只是手机报的时候,他都会特别地感兴趣,仔细地浏览着。当别人和他聊天聊得正带劲的时候,胖子只要听到某些特殊的声音,就会立刻掏出手机,看是不是有新的信息,甚至连别人挪椅子、放杯子盖的磕碰声,他都会草木皆兵、紧张兮兮地按亮手机屏幕。

悄悄话

胖子说,其实很想纠正自己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我给胖子提了几项建议,供他参考:

1.集中精力做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阅读纸质书籍、听音乐等,以转移自己对手机的关注。

2.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社交习惯。在这里,我建议胖子不妨梳理一下自己的社交圈,并将之分类。根据不同的朋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这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益的。

3.认准自己渴望的交往方向。老话说,到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情。有很多剩男剩女,就是因为太过于顺着自己的沟通习惯而忽略了经营自己的情感生活。我建议胖子,不妨交个女朋友,让自己的情感生活更加专注,这绝对是修正自己强迫行为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