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教你30招,天天工作好心情
26664700000014

第14章 你的工作习惯好吗?(3)

小雨为什么总加班?我们看她的工作状态:该工作的时候不工作,该休息的时候就得不到休息。还是那句话,恶性循环。如果她自己不想调整好作息时间,她的忙碌还会这么持续下去,而且她的生活会更加混乱。

时间对于她并不是问题,她需要的其实是一种功能性的序列排法。能否自控行为,才是能否改变状态的根本。

“我买了很多书,可是却没有时间看。”“我也想早睡,可是我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我希望我的一天是快乐的,但总是被一些事情所压抑着。”说这些话的时候,小雨不停地摆弄着她的手机,一会儿回复一下聊天工具里的信息,一会儿看看微博,还不时地回复一下意见。我问小雨,你能够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吗?能够保持多久呢?小雨只顾着回复信息了,没有听到我的提问。她说:“你说什么?我没听清。”

悄悄话

一个人应该一心几用?有行为学家说,人在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三心二意,会得到更高的能动效率。确实,如果我在写稿子的时候和编辑沟通排版事宜,我的精神状态确实不会因为过于纠结内容而过于亢奋。但是这种三心二意是统一于同样的工作内容中的,如果我在写稿子的时候玩游戏,我这个稿子也就写不成形了。高效工作一定是在内容专注的状态中进行的。

给小雨的建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就将重要的工作写在纸上,贴在随处可见的地方。还有,告诉几个亲密的朋友你最近要完成的事情,让他们发现你不专注时,就及时提醒你。

领导对小雨总是迟到的行为很是光火。小雨跟我们抱怨:“我总是加班啊,迟到一下又能怎样,我又不是没完成工作。”其他同事和她的工作职能又没有交集,他们的工作时间是和公司规定没有冲突的,这下更凸显小雨“不守规矩”了。人事部门最后给她警告,再迟到就要扣工资了。领导在开例会的时候,竟然也拿考勤说事儿,这下小雨更郁闷了。

悄悄话

由此可见,小雨的时间安排已经严重干扰到团队协作了。哲学将“人”归为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属性。而人与人的交往,更是需要无公害的行为,这样才能够避免引起冲突。在工作型社会中保持良好的交往状态,更是需要存在于这个群体中的人保持利他行为的工作状态。

如何提高实效性,给小雨的建议是:

1.修正自己的工作时间状态:将颠倒的工作时间捋顺。

2.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工作时间内进行有效工作,合理安排休闲时间。

3.养成健康社交的习惯:和与工作相关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发现矛盾点要及时解决。

4.学会统筹规划时间:合理安排首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可以利用第三方(日记本、手机提醒功能等等)记录工作内容,并及时提醒。坚持每日做工作总结。

“约会迟到,忘带东西,这都什么情况啊?”小雨的亲友们一谈及她的状况,就纷纷开火,“答应的事情转眼就忘,还动不动就发脾气。”小雨的解释是“没有时间”,她觉得工作很重要:“我要完成我最起码的职能任务吧。”老公埋怨小雨对他不够关心:“每天就知道忙,也不知道忙什么,又没有加班费,还老熬夜,真不知道你图什么。”小雨觉得很委屈:“如果我的工作状态要这么继续下去的话,我要考虑换工作了。”

悄悄话

人际关系和工作都不顺畅,必然会引发小雨内心的焦虑感,心理学家将之归为“焦虑状态”,这并没有严重成为病,但也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某些已经养成坏习惯的行为,想要改变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当事人去行动,抱怨并不能真正地改变什么。

不好的精神状态,不但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还会对正常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给小雨的建议:

1.在早晨出门前,对着镜子鼓励自己,让自己从踏出家门开始就觉得快乐。

2.告诉自己,工作是快乐的。如果觉得疲惫了,可以奖励自己一杯心仪的饮料,或吃少量的甜食。

3.午休时间一定要给自己到户外透气的机会。适当地晒太阳也会改善人对时间的错位感。(适当的紫外线照射会有效地调整人体的生物钟,另外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好处。)

4.给自己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当你在工作中想要“偷懒”的时候,想想熬夜的害处。也就是说,当你想要矫正不良行为的时候,不妨常想那个行为的坏处,从而起到警醒自己的作用。

5.常想积极工作的好处。给自己积极生活的暗示“我再坚持一下,晚上就可以早睡了”。告诉自己“早睡不但对身体好,更可以让自己容光焕发,更漂亮”。

怎样摆脱无时不在的“拖延症”?

“今日事今日毕”,这样的道理我们从小就懂得,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将之抛到脑后。然而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比起生理上的懒惰,这些“偷懒的行为”更像是心理上的懈怠,难以控制。当你猛然发现一切都不对的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罹患了某些心理疾病。仔细审视我们的日常行为,那些看似“拖延症”的症状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逐渐地渗透到个人的发展中来。那些看似不对的滞后现象,因为过于普遍地发生,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拖延症”一词最初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出现的。英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地被译成“罪过(sin)”。同时代的中国,正处于明清交替时期,学者钱鹤滩写下了《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作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拖延症”正式被列为心理疾病的研究不过才一二十年,近些年来尤其受到心理学家重视。根据心理学家的测算,全世界每十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或轻或重的“拖延症”。如何纠正这种不良的行为,有心理学家认为:劝导对拖拉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下定摆脱拖拉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可见这些“症”可能只是因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引起的,如果还能够对此进行自我认知和修正,那就还不算是“病”,可以通过行为矫正而达到不药而愈。

你有没有对你每天度过的时间做一个简单地规划?对我们极短暂又漫长的人生进行以时间为断点的策划?你有没有将手中的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的时间安排?如果有这样针对时间的详细分化,你能够严格按照这样的时间表来执行任务吗?还是会一拖再拖,拖到自己都忍受不了了,再一股脑儿地将所有工作突击完成?

是否生病了?在这里我不便对任何人下定义,但是若你的工作生活已经受到影响了,你正在遭受此类行为的困扰,并想要改良自己的心理状况,那不妨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稍加注意,很容易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贝贝怀疑自己得了某种心理疾病。“我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够完全地投入进去。比如写文案,我总是写个开头就开始分心,总觉得写不好,然后就到网上查资料,这时候有人在聊天工具里跟我说话,我就会跟他聊很久。然后又觉得还有一些时间,又开始做别的事情,最重要的文案写作就被一直拖着,拖到快要下班了,又觉得这个文案我可以拿回家写啊,然后就下班了,又开始进行下班的活动。我这样是不是不对?”

悄悄话

是什么让你觉得“拖延一下完成没关系”呢?是你对你手中的工作特别得心应手,还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不太合乎心意呢?

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人的心理处于不安状态的时候,其行为则会变得极其善变。因为对自己和周遭所接触的任何信息都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这个人的精神也就不会对所必须完成的任务专注起来。另外,我们对工作内容的喜恶情绪,也决定了在这段过程中所保持的心理状态。对于贝贝来说,如果是她喜欢完成的任务,那也就能够十分专注地完成工作。如果工作时带着一些负面情绪,则会产生很大的抗拒心理,这项工作也就会被她一拖再拖。

在专家针对“拖延症”的行为矫正建议中,特别强调了“正确面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求我们要对所要完成的工作保持积极正面的精神状态。在这里我建议贝贝,要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并给自己高强度、高密度的心理暗示,比如: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在我完成这项工作之后,我能够更加放心地做下一件事情;或者告诉自己,只有在完成工作后,才能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

已近深夜,贝贝已经很困了,但还是不能入睡。“我怎么总是觉得有事儿没做完呢?”想着答应人家后天交的文案,她皱紧了眉头;看着微博里的各种互动,忍不住想:“哎,先玩一会儿微博吧,就十分钟。”抬头看看时钟,不知不觉已经十二点多了。“哎,我明天起早点再写吧,俩小时就能搞定。”但是在睡觉的时候,她总是觉得不踏实:“哎呀,希望明天能起早一点。”一觉睡到大清早,虽然闹钟还没有响,但是贝贝已经觉得自己醒了。“还很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没一会儿工夫,手机的闹钟铃声大作,“我设的铃声是七点的,但是八点起来也不晚。”

悄悄话

心理学家已经将“恐睡症”列入“拖延症”的衍生行为状况中。贝贝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活动可能代表了很多晚睡者的行为模式:1.再看一会儿电视也没什么关系,大不了明天多喝两杯咖啡;2.再多玩一会儿也没事儿,大不了周末补觉呗。殊不知,就是因为这个“大不了”明天早上你可能就起不来床,周末的约会就要被推迟,你明天重要的会议就没有办法专注地进行,等等。这样的恶性拖延,甚至会让你在“大不了”的时候就开始产生对自己行为的厌恶,因为你已经能够预料到拖延的后果。当你已经意识到这是错的生活,但是又受不了其他行为的诱惑,拖延便成了你暂时摆脱它的一个办法,但是你又清楚地知道,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你下一段时间该做的事情。就这样,你工作也工作不好,玩也玩不痛快,如此这般恶性循环下去。直到有一天,你自己也受不了这样的焦虑状态了,你开始厌恶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进而产生更加压抑的心情。当你想要摆脱这种错乱状况的时候,你才知道有多难过。

就这样,贝贝每一天的工作都被拖延到下一项任务的开始时间,然后所有的事情就都被往后挪了一个位置。这种错位的工作与生活,让她焦头烂额:“我该怎么控制自己的行为呢?”她焦躁地敲着手里的杯子说:“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做一件事情,好像心里总有个声音告诉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这件事情并不那么着急完成。”但是她知道,那件“其他的事情”并不是最紧要的,最需要完成的事情在被她往后拖延。毫无疑问,这种不正常的搁置导致最后完成的工作效果也不是很好。

悄悄话

怎样摆脱这样的错位呢?贝贝总说“我觉得”或者“我想要”,我们不妨称之为“自我娇惯”。因为“我”的主观驱使,让“我”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拖延我“需要做的事情”,所以才导致了拖延的现象。

你知道什么是“起床气”吧。就是有的人在熟睡的时候,因为外界的干扰被吵醒了,就要找一些发泄对象来宣泄不满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为什么不受控呢?难道你还是小孩子吗?还是你喜欢自我骄纵,任凭自己的行为被情绪所控。知道该做什么,并且能够控制住情绪,保持专注的精神完成工作,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的行为模式。我们总会指责一些行为带有“孩子气”,其实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自己的行为,有些“拖延症”其实并没有严重到“不受控”的程度,就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成熟,有些“孩子气”罢了。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不要骄纵自己,给自己树立一个成熟的行为准则,告诉自己什么是必须完成的。当你能够体会到这种成熟带来的成就感时,那些所谓的“拖延症”也就消失殆尽了。

就好像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常批评学生“开小差”似的,干扰贝贝内心平静的“魔鬼”到底是什么呢?用贝贝的话来说,我每天的生活都好像是错位的,该健身的时候还在赖床,该工作的时候我还在浏览一些没有意义的信息,该休息的时候,我又开始工作,该吃饭的时候我又开始忙碌。“我的朋友也觉得我不对劲。”贝贝历数自己的一些社交行为,也发现了许多“拖延症”的痕迹:“我总是将聚会的时间一拖再拖,因为在约好的时间里,我发现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次数一多,朋友们觉得他们在我心中是不重要的,但是我知道,其实不是这样的。”由于几次重要的约会没有成行,贝贝的几位死党对她下了最后的通牒。“我们觉得她是个特别自私的人,她处理事情的方式是按照她心中的排位来进行的。”对于这样的评论,贝贝觉得很委屈:“就是因为我把事情一拖再拖,导致了时间和一些重要的细节发生了冲突,才变成这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