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第二周,他就已经在努力地适应外部环境。对他而言,外面的世界与妈妈的子宫相比,又喧闹又明亮,有些不习惯。但是你会发现宝宝每天都在进步,他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宝宝出生后一周内体重有一个生理性下降,一般下降不超过400克。在第7天到第10天左右可逐渐恢复到出生时体重,也有晚至第三周才恢复到出生体重的,但并不影响以后的发育。
同时你会发现宝宝的四肢运动是不自主的、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比如受到较大声音的惊吓时,四肢会下意识地向胸前抱拢,这就是新生儿特有的拥抱反射。
到第一个月的月末,你将会发现随着宝宝肌肉控制能力的发展,他的动作逐渐变成有意识的行为。从出生到56天,宝宝还具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行走反射,从宝宝出生第八天开始,可以利用这一先天能力加以训练,不仅能使宝宝提前学会走路,还能促进大脑发育成熟和智力发展。
有的宝宝呼吸时会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这是因为宝宝盖的毯子、衣物上脱落的棉绒和灰尘阻塞了宝宝的鼻腔和上呼吸道,不用担心,宝宝不是感冒,这个时候的宝宝患伤风感冒的可能性还不大,宝宝只是在努力地呼吸。
宝宝出生后第一周,母亲可能还没有真正下奶,这很正常,耐心地坚持下去,很快乳汁就会多起来。新妈妈往往对自己的宝宝是否吃饱了没有把握,特别是当宝宝总是哭闹或者刚喂完奶不久就又要吃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很困惑。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基本上仍是吃饱就睡,睡醒就吃,吃奶及大小便次数多且无规律。
第三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出生三周的宝宝已建立起了各种条件反射。当你用手指轻触他的掌心时,他就会紧紧地握住你的手指不松手,当妈妈把他抱在胸前,准备喂奶时,或是宝宝因饥饿而啼哭时,他都会把头左右摇摆,张开小嘴,拱来拱去地找妈妈的乳头,他已经可以很熟练地掌握吸乳的本领,小嘴一下一下吸吮得十分有力;当你把手慢慢凑近宝宝眼前,到一定距离时,宝宝就会不由自主地眨动眼睛。
宝宝现在已经能够和你对视,但不能持续较长时间。当宝宝注视你的时候,你也应该很专注地看着他,给他一个充满爱意的笑脸,向他点点头,轻轻地唤宝宝的名字,这些都会让宝宝感到快乐。
宝宝现在还不会有意识地去触摸物体,但是他喜欢你给他做按摩操,喜欢妈妈温柔的触摸、亲切的声音、和蔼的笑脸。这时宝宝的身体还很柔软,抱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托住宝宝的颈部、腰部和臀部。
如果宝宝经常不明原因地啼哭和烦躁不安,怎么哄也不管用,严重的会产生阵发性的剧哭,每次持续数分钟后才能安静下来,那么宝宝有可能是患了肠绞痛。一般来说,大约有20%的宝宝在出生后2~4周的时候,会出现肠绞痛的症状,发作的时候,宝宝不仅会长时间地啼哭,而且看上去很难受。
如果你的宝宝有这种现象的话,你恐怕就要很辛苦,因为这种腹痛是功能性的,经常会发作,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等宝宝长大些自然会好。
这时的宝宝已经初步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有的好哭、好动,不易照料,把父母累得精疲力竭;有的文静乖巧,较少哭闹,特别省心省事。这是由宝宝不同的神经类型的气质类型所决定的,你只能去适应宝宝,而不太可能轻易改变他,这需要父母的耐心。
第四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到了第四周,宝宝就已经满月了,这时的男孩体重平均有4.9千克,平均身长56.6厘米,女孩平均体重也有4.6千克,平均身长为55.6厘米。与前几周相比,宝宝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看起来更加招人喜爱。
这个时期宝宝的颈部力量已有所加强,可以趴在床上或大人的胸前,以腹部为支撑,把头稍稍抬起一会儿,而且还能左右转动他的小脑袋。如果你把宝宝抱起来或靠坐在你的身上,宝宝的头已可以直立片刻,但时间不要长,以免宝宝疲劳。宝宝胳膊和腿的动作也协调了一些,说明他控制肌肉的能力有所增强。
现在宝宝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睡眠、吃奶和排便习惯。有的宝宝夜里已能睡4~6小时的长觉,但宝宝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宝宝夜里还需要妈妈喂2~3次奶。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奶间隔时间短,因为母乳比较好消化,所以,吃母乳的宝宝的大便次数也比吃牛奶的宝宝多,妈妈需要给予更多的照料。
这时的宝宝已能辨别妈妈的声音和气味,即使妈妈不在眼前,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宝宝就会表现出兴奋的样子。
如果宝宝正因寂寞无聊而啼哭,听到妈妈的声音,宝宝会很快安静下来。如果你给宝宝做过胎教,现在试试看给他播放胎儿时期常听的音乐或故事,宝宝很可能会有明显的反应。
现在宝宝已能判断声音的来源,听到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宝宝的头就会转向这个方向,但声音的距离不能太远,应在50厘米以内。宝宝的眼睛现在已能看清近距离的人和物,目光也会跟随眼前的物体水平移动,特别喜欢看线条较粗、图案简单、颜色鲜明的图画,尤其是人脸的图案。
母乳喂养指导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母乳喂养不光具有方便、省力、经济实惠的优点,而且母乳还是宝宝必需和理想的食品。
母乳中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营养比例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由于其所含蛋白质组成成分合理,其成分及比例还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和需要呈相应改变,即与婴儿的成长同步变化,以适应婴儿不同时期的需要,这是其他代乳品所不及的。
牛奶中酪蛋白的as成分在胃中容易形成凝乳,难以消化,母乳中只含微量as成分,所以母乳比牛奶更容易消化。
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较多,β—乳球蛋白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而母乳中则没有这种成分。
乳铁蛋白在母乳中的含量比牛奶高,乳铁蛋白可结合铁,对肠道内的某些细菌有抑制作用,可以预防某些疾病。
母乳中的溶酶菌有抗菌作用,母乳的抗菌力比牛奶高3000倍,这是其他任何食品不能比拟的。母乳中丰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能保证宝宝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婴儿不易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的感染,并可降低腹泻和肺炎的发生率。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在4~6个月之前很少得病,这种免疫作用是母乳所特有的。虽然牛奶中的IgG比母乳多,但有时可引起婴儿肠绞痛。
母乳中的牛磺酸对婴儿脑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其含量是牛奶中的80倍。
母乳中所含的无机盐、钙和磷仅是牛奶含量的1/6~1/4,大大减轻了宝宝肾脏的负担,对肾脏发育尚不全的宝宝是很有利的。
因此,年轻的母亲都应该回归自然,用母乳来喂养自己的婴儿。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有利于母亲健康,提高代谢机能,增加铁的贮存。
可减少经济支出,节约购买代乳品、孩子医疗费的开支,而且在任何地方、时间都保持着乳汁的适当温度。
可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有助于排净恶露。
母乳喂养可消耗其在妊娠期储存的脂肪,使孕期增加的体重减轻。
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的机会。
可免除人工喂养的劳累,使产母获得较多的休息,有利于体力和健康的恢复。
哺乳期对婴儿的爱抚,可增加母子间的感情。
喝催乳汤的学问
为了尽快下乳,许多产妇产后都有喝催乳汤的习惯。但是,产后什么时候开始喝催乳汤和喝多少催乳汤都是有讲究的。
过早喝催乳汤,乳汁下来过快过多,新生儿又吃不了那么多,容易造成浪费,还会使产妇乳管堵塞而出现乳房胀痛。若喝催乳汤过迟,乳汁下来过慢过少,也会使产妇因无奶而心情紧张,分泌乳量会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产后喝催乳汤一般要遵循以下两点:
掌握乳腺的分泌规律。
一般来说,孩子生下来以后头七天乳腺分泌的乳汁比较黏稠,略带黄色,这就是初乳。初乳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体内产生免疫球蛋白A,可以保护婴儿免受细菌的侵害。
初乳的分泌量不是很多,应让婴儿反复吮吸乳头。大约在产后的第八天,乳腺开始分泌真正的乳汁,一般在分娩后的第三天开始给产妇喝鲤鱼汤,猪蹄汤之类等下奶的食物。
注意产妇身体状况。
若是身体健壮、营养好、初乳分泌量较多的产妇,可适当推迟喝催乳汤的时间,喝的量也可相对减少,以免乳房过度充盈,从而引起不适。如果产妇身体比较差,就可早些服用催乳汤,喝的量也适当多些,但也要适可而止,以免增加胃肠的负担,而出现消化不良。
利用好初乳
初乳是指母亲产后3~7天内分泌的乳汁,这种乳汁浓稠而呈淡黄色。此后的乳汁称为成熟乳。
初乳的量很少,但与成熟乳汁相比,初乳含脂肪较少,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大部分是球蛋白。初乳的黄色是由白血球及乳腺细胞中产生一种叫做腺脆初乳球的细胞所致。这种细胞比其他脂肪的粗度大,含核,核的颜色为黄色。初乳与成熟乳之间的最大差别是初乳中含免疫物质的量高。
新生儿通过吃初乳可得到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其中的免疫球蛋白A,宝宝吃后可以黏附在胃肠道的黏膜上,抵抗和杀死各种细菌,从而防止宝宝发生消化道、呼吸道的感染性疾病。此外,初乳中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吞噬有害细菌,具有杀菌和免疫作用。
初乳中含脂肪量较低,正好与刚出生的小儿胃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特点相适应。早产儿妈妈的初乳中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更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宝宝的营养需求,而且更利于早产宝宝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宝宝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初乳是预防新生儿患病的重要食物,初乳的量虽少,但营养价值很高,易消化吸收,所以一定要让新生儿食用。
产后哺乳越早越好
现在多主张早开奶,在孩子出生后的30分钟内,处理好脐带并擦干净婴儿身上的血迹后,就应该立即将他裸体放在产妇怀中,但背部要覆盖干毛巾以防受寒,然后在助产护士的帮助下让孩子与产妇进行皮肤与皮肤的紧密接触,并让孩子吸吮产妇的乳头。这样的接触最好能持续30分钟以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的脑垂体可立刻分泌催乳素,而且新生儿在出生后20~50分钟时正处于兴奋期,他们的吸吮反射最为强烈,过后可能会因为疲劳而较长时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吸吮力也没有出生时那么强了。
因此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让孩子尽早地接触母亲,尽早地吸吮乳汁,这样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很强的记忆,过一两个小时再让他吸吮时,他就能很好地进行吸吮。未尽早吸吮的孩子往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教会他如何正确进行吸吮。
孩子尽早的吸吮也可加速催乳素的分泌,促进乳汁分泌,而母婴间持续频繁的接触,使这些反射不断强化,从而达到了理想的程度。这样母亲的乳汁在婴儿出生后马上就开始分泌了。而没有经过早吸吮的母亲,大约在两天后才开始泌乳。
早吸吮、早接触对母亲也有好处,可以刺激子宫收缩而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复旧及恶露的排出。
正确的喂奶方法
正确的哺乳方法可减轻母亲的疲劳,防止乳头的疼痛或损伤。无论是躺着喂、坐着喂,母亲全身肌肉都要放松,体位要舒适,但一般采用坐位,这样有利于乳汁排出。
哺乳前先用肥皂洗净双手,用湿热毛巾擦洗乳头乳晕,同时双手柔和地按摩乳房3~5分钟,可促进乳汁分泌。然后要精神愉快,眼睛看着孩子,抱起婴儿,使孩子的脸、胸、腹部和膝盖都面向自己,下颏紧贴母亲的乳房,嘴与乳头保持同一水平位。
母亲将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呈“C”形,托起整个乳房(成锥形)。若乳汁过急,可用剪刀式手法托起乳房。先将乳头触及婴儿的口唇,在婴儿口张大,舌向外伸展的一瞬间,快速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入宝宝口腔。同时用温柔爱抚的目光看着宝宝的眼睛。
这样婴儿在吸吮时既能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乳窦是贮存乳汁的地方),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地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喷乳反射。只有正确的吸吮动作才能促使乳汁分泌更多。
然后,让婴儿先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下次哺乳相反,轮流进行。哺乳结束时,让宝宝自己张口,乳头自然从口中脱出。喂奶后要抱直宝宝轻拍其背,让宝宝打个“嗝”,以防溢乳。若宝宝入睡应取右侧卧,以防吐奶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哺乳时间与次数不必严格限定,奶胀了就喂,婴儿饿了就喂,吃饱为止,坚持夜间哺乳。如果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空,就应将余乳挤去,以促进乳房充分分泌乳汁。要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不要轻易添加奶粉,那样容易使母乳越来越少。
夜间如何哺乳新生儿
新生儿的月龄越小,就越需要夜间哺乳。新生儿长大一点儿,晚上就可以不哺乳。因为年龄越小,新陈代谢越旺盛,需要的热能越多。年龄越小,胃的容量也越小,每次哺乳量也少,哺乳次数也随之增多,少量多餐。故新生儿年龄越小,夜间哺乳次数应该越多。
新生儿期夜间哺乳要求达到3~4次。随着年龄增大,夜间的哺乳次数可逐渐减少,到3个月时夜间可减为1次哺乳。到5个月时夜间可以不哺乳了。总的原则是根据新生儿饥饿情况以给新生儿吃饱为度。
至于夜里哺乳的姿势,最好采用坐着的姿势哺乳比较好。因为乳母晚上睡意较浓,如果躺着哺乳,充满着乳汁的乳房很容易堵住小新生儿的鼻孔,或者由于乳汁过急地流出,小新生儿来不及吞咽发生呛乳窒息,这样的意外事故,也屡见不鲜。
母婴同室与按需哺乳
让母亲和孩子一天24小时在一起,就称为母婴同室。这是建立母婴关系、母子感情的良好开端。除非新生儿因为早产、抢救等一些因素,原则上应该满足母婴同室的要求。
分娩后,母亲应让孩子一直睡在自己的身旁,或睡在母亲身边的小床上,孩子和母亲最好始终不要分离,这样母亲可以身心放松,有利于分泌出大量的母乳喂哺婴儿。婴儿越早吸吮,奶就越多,而母婴同室恰恰为早吸吮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
按需哺乳即不限制母乳喂养的频率和时间,孩子饿时或需要时,就开始哺乳,不要硬性规定时间。如果宝宝睡觉超过3小时也应叫醒喂奶,还有妈妈乳房充盈发胀也可以喂奶等等。
这是因为,产后一周是逐步完善泌乳的关键时刻。泌乳要靠频繁吸吮来维持,乳汁越吸才能越多。
此外,对新生儿来说,在最初一周内要适应与在子宫内完全不同的宫外生活,非常需要一种安慰,而吸吮乳头则是他们所渴求的最好安慰。
正因为婴儿的不断吸吮,才会使母亲泌乳功能不断完善,而乳汁大量分泌,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