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块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指的就是中小企业板,是指流通盘大约1亿以下的创业板块,有些企业的条件达不到主板市场的要求,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场上市。中小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全岛,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群。它是创业板的一种过渡。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对于服务中小企业而言,问题和矛盾还较突出。虽然中小企业板块已经推出,但《公司法》规定,申请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总额不得少于3000万元,最近三年持续盈利,所以诸多中小企业仍然难以借助发行上市实现创业资本的退出。在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市场代码是以002开头的。
与主板相比,中小板还有很多的区别的。它虽然跟主板市场同样受约束于《证券法》和《公司法》,但是自2004年5月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板块交易特别规定》、《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特别规定》和《中小企业板块证券上市协议》,以此来协助管理中小企业板块。
相对来说,主板市场上的企业几乎都是处于成熟期的,而中小板的企业大都是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这些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具有高成长、高收益的特点。而且这些企业大多位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就是说,相对主板市场来说,中小板具有区域的优势。值得提出的是,中小板截至2006年4月共有50家上市公司,已经全部完成股改,是国内(第一个全流通的板块。这些中小板企业多数是一些在各自细分行业处于龙头地位的小公司,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接近90%,部分公司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十一五”规划强调了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板企业将迎来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可以说,中小板是那些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的“贵人”,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后,就可以实现了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就能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可以借助融资产生品牌综合效应,大大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企业还解决了资金难题,实现资本以小博大,并且提高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如果没有中小板的存在,这些公司因为没有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要求,他们的融资就会形成难题,从而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构成很大影响。
(第142节)了解创业板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在我国,主板[1]指的是沪、深股票市场。创业板是指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
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创业板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兴起于90年代,曾孵化出微软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就具有代表性。中国内地的创业板明确上市的时间是2009年3月31日。到目前为止,有6000多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同时也有2000多家企业先后退市。可以说,创业板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一般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进入的门槛很低,但是运作要求却很严格,这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联系,而且因为它的存在,主板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的。
2.进入创业板的企业一般都是正处在创业期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而且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不过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3.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创业板市场都明确表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成长型中小企业申请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一些投资者会犯迷糊:这说的不就是中小板吗?不是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是有区别的。中小企业板块的进入门槛较高,上市条件较为严格,接近于现有主板市场。而创业板的进入门槛较低,上市条件较为宽松,而且两个板块是互相平行的。中小企业板块的运作采取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也称一所两板平行制,即中小企业板块附属于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深交所的补充,与深交所组合在一起共同运作,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采用相同的监管标准,所不同的主要是上市标准的差别。而创业板的运作是采取独立模式,即创业板与主板市场——-上交所分别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标准。两个板块设立的时间也不一样,中小板要早于创业板出现,所以说两者是不同的两个市场。
(第143节)了解融资融券
“融资”和“融券”是证券信用交易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
当投资者预测未来行情看涨,但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通过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的办法,向证券商借钱买进证券,等到证券行情朝预测的方向变动后再卖出,以赚取差价收益,这就是融资。反之,当投资者预测行情看跌,但手上没有证券,这时可向证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待证券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再买入还给证券商,这样也可以赚取差价收入,称为融券。无论哪一种方式,投资者每天都要付出一定比例的利息。
融资是看涨,因此向证券公司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而融券是看空,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
不管怎样,融资或融券的数额是由规定的保证金比率或融资比率决定的。保证金比率是自有资金(保证金)在总交易额中所占的比率,融资比率则为证券商为投资者垫付的资金占总交易资金的比率。保证金比率和融资比率两者之和为100%。保证金比率是信用交易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保证金比率越低(即融资比率越高),投资扩张的倍数越高,投资者的收益就越高,同时风险也越大:反之,保证金比率越高(即融资比率越低),投资扩张的倍数越小,投资者的收益就越小,同时风险也小。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融资融券模式基本有四种:证券融资公司模式、投资者直接授信模式、证券公司授信的模式以及登记结算公司授信的模式。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前,证券公司应当了解该投资者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等内容。对于不满足证券公司征信要求、在该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投资者,以及证券公司的股东、关联人,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是新近才引进的交易方式,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8月21日发布施行《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2006年8月30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2006年9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和《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这就为融资融券交易奠定了规范交易的基础。
可以说,融资融券的引入,会大大提高交易的活跃性,从而为证券公司带来更多的经纪业务收入。虽然在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安排下,融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会相对有限,但无论如何,在目前我国融资融券刚刚引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都会给证券公司提供一个新的赢利渠道。由于我国很可能借鉴台湾的双轨制模式,只有部分获得许可的证券公司可以直接为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对于获得资格的证券公司而言,可以享受这个新业务带来的盈利,但没有资格的证券公司则可能面临客户的流失,因此,融资融券的试点和逐步推出势必造成券商经纪业务的进一步集中。
(第144节)历史上最惨重的股灾
股灾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异常经济现象。这是具有灾难的性质,不要与一般的股市波动和股市风险混为一谈。历史上出现了几次非常惨重的股灾,给广大的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下面将依次为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名:1973年中国香港股灾
当时,“置地饮牛奶”事件成为市场焦点,证券公司日日人山人海,人人期望一朝发达,股民把市盈率和资产值都抛诸脑后,疯狂的炒卖,恒生指数于1969年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1973年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最终造成股市泡沫大爆破。
(第二名:1929年美国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狂跌不止。自杀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当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这是由于市场过热,市场运行和实际运行不匹配,导致出现经济泡沫。其次程式交易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技术操作缺陷,和市场信心脆弱等因素,最终诱发导致了股票市场的大崩盘。之后从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随即发生了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第三名:1989年日本股灾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这是由于日本银行介入资本市场太深,积累了大量坏账,泡沫期投资生产的设备严重过剩、房产和股票下跌导致企业和个人负债提高。随后10年经济低速乃至负增长,被称为“失去的10年”。
(第四名:1990年中国台湾股灾
当时中国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但是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
从12000点的下跌过程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
(第五名:1993年中国A股大崩盘
1993年中国开始金融整顿,实现经济软着陆战略,银根开始收紧,整个证券市场资金面大面积退潮,1558点高点从此压制证券市场达7年之久。
(第六名:2008年越南股市大崩盘
越南胡志明交易所VN指数从2007年3月12日的1170.67点,最低下探至2008年6月11日的367.46点,最大跌幅达到68.6%。在这轮调整中,越南经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大危机,高通货膨胀、巨额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引发外资的全面撤退,从而导致股市急跌;随后越南政府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令股指逐步企稳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