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26510200000018

第18章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1)

机遇是成功之门,机遇的降临也可能瞬间即逝。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一个有头脑的人,他不会死等机遇,而是勇于创造机遇。一个看得准,敢于抓住机遇的人则会很有可能成功。抓住机遇能让你在某一个细节上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1.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

机遇只是对有准备的人而言的。那些只是整日望天,期盼机遇从天而降的人,永远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机遇。因为一切对他们都毫无意义。只有那些努力使自己具备了一切条件去迎接机遇的人,才能幸运地迎来机遇的光顾。

获得机会的愿望,人皆有之,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好的机遇,成大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机会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瞬时性,即稍纵即逝;二是倾向性,它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即对机会是否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只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仅是客观事物所提供的条件,或者已经具备的某种环境。机会是主观灵感与客观可变环境的偶合,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相同的环境里,有的人能够获得机会而有的人则不能,其区别就在于后者没有与环境相偶合的灵感。

相反,很多富有灵感的人,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也是不可能诱发有创意的机会来。

人们可能都知道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走上发明这一道路的。

莫尔斯发明电报源于一次机会,这个机会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也使他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原来,莫尔斯是学习美术的,他后来成了蜚声全美的杰出画家,24岁他就担任了美国美术协会的主席。

莫尔斯在欧洲各国漫游作画期间,深深地为欧洲的科学技术成果而振奋,他接触了许多当时的先进发明,汲取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营养,并一直保持着看科学类杂志的习惯。

数年之后,他乘“萨丽”号客船由法国返回纽约。

莫尔斯这时正处于艺术的巅峰,名誉、桂冠、巨酬、赞美等纷至沓来,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陶醉其中。

他反复思忖着:“难道这就是自己的终极境界吗?科学不也是一种高超的非凡的艺术吗?”

一种追求科学发明的欲望,在莫尔斯心里激烈地萌动起来!

这时,有一个名叫杰克逊的爱好无线电的医生正在船上餐厅里向乘客们讲解一台电磁铁新器件的功能。

最后,他振臂高呼:“科学就要创造新的奇迹,人们的生活将因此大大改观!”

莫尔斯是杰克逊的听众之一,他因为杰克逊的演讲而激动不已。

突然,莫尔斯转过身去面向无垠的大海,并高声呼喊道:“我要告别我的艺术生涯,我将要发明电报!”

莫尔斯在船上的旅行和他接触到杰克逊的学说可以认为是一种可变的环境,它与莫尔斯多年的科学积累和意欲追求科学发明的灵感相结合,于是形成了发明电报的机遇。

凭借着对科学发明坚贞不渝的追求和足够的知识积累方面的准备,他终于获得了发明电报的机会。

1844年5月24日,他在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伟大的电报传递试验,并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这成为了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正像杰克逊在“萨丽”号船上所说:“人们的生活将因此大大改观!”

毫无疑问,在莫尔斯发明电报中,有一定机缘巧合的成分,但也有其必然性。

原因就在于:莫尔斯是科学发明的有心人,他做足了准备,才会从杰克逊的讲话中激发了发明电报的灵感,捕捉到了发明的机会,并坚定不移地走到底。

但是,讲解电磁新器件的杰克逊本人,还有众多的从事此项研究的人,却都未能发明电报,而让一个美术家摘取了桂冠,难道都是因为机会没有降临吗?还是他们没有准备好充足的条件来迎接机遇呢?答案显而易见是第二个。

不要把自己无所作为归咎于没有机会,也不要自以为才华盖世而埋怨不遇良机。机遇不是你买的彩票,全凭运气。它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总的概率却是平均的。之所以有些人能够借助机遇成就辉煌,而许多人却只能每日嗟叹上天不公,机遇不至,是因为那些成功的人做足了准备,具备了机遇到来时所需的条件;而另外一些人,他们都还没有准备好机遇的到来,机遇怎会登门。

2.不放弃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机会是一个美丽而又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尔来到你的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地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信,不再复返了。机会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成大事的机会,哪怕那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

欲成大事者应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受你主观努力的影响;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靠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

美国旦维尔地区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不少聪明人对此不屑一顾,其理由是:

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渺茫;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根据以上两个观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但是正是这看似渺茫的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往往能决定你做事的成败,抓住了它,就等于迈进了成功的大门。

有一次,甘布士先生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车票,这时恰好是圣诞节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购到。

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车次的车票?

车站答复:全部车票都已售光。不过,假如她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着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

车站反复强调: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先生欣然提起了行李,赶到车站,就如同自己已经买到了车票一样。

夫人问道:“约翰,要是你到了车站却买不到车票怎么办呢?”他不以为然地答道:“没有关系,我就当去撞撞运气。就算是万分之一的机会也不能放弃啊。”

甘布士到了车站,等了好久,退票的人仍然没有出现,乘客们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涌去了。

但甘布士没有像别人那样急于往回走,依然耐心地等待着。

大约距开车时间还有5分钟时,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她不能去度假了。

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终于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到了纽约,他在酒店里洗过澡,躺在床上给他的太太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电话里,他轻轻地说:

“亲爱的,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

有一次,旦维尔地区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降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至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只是一家制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将自己的积蓄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样的行为,都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淡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场用来放货。

他妻子劝他说,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是有限的,而且是做子女教养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