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不停地问:这样能够建立孩子的自我价值吗?一切当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为出发点。当你为孩子建立了足够的自我价值,你就能与孩子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就表示你走在了正确的幸福快乐的家教道路上。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家庭教育的艺术,其核心可归纳为四个字:爱、懂、听、说。
黑脸、白脸,行不行
一句话教育
黑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分不清是非,不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严父慈母”,意思很明确,就是多数情况下父亲是严厉的,母亲是慈祥的。现在多数家庭还是这样,父亲总是扮演黑脸的严厉角色,对一脸严肃,对孩子整天没有好脸色,动不动就惩罚孩子,甚至连打带骂;而妈妈总是扮演白脸的慈爱角色,护着孩子,宠溺孩子。这种教育的方法到底可行吗?
不少父母对这种“分工”方式感到非常满意,配合也非常默契,自我感觉也良好。殊不知,在家庭教育中,这种分工并不科学,从长远来看,往往是弊多利少。
首先,黑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分不清是非,价值观混淆。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手表效应”。意思是讲,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走时不一的手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看表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他失去对准确时间的判断。
孩子的年龄还小,对是非对错的判断有时需要父母的引导,如果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一个打一个护,对同一件事做出了不同的评判,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就会让孩子困惑不解,无所适从。
同时,有可能让孩子投机取巧,逃避问题。在父母的意见和表现不一致的情况下,孩子犯了错误,首先想到的不是认识和反省自己的错误,而是考虑父母会对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甚至会产生错觉:我做的不一定是错误的,因为妈妈(或爸爸)并没有批评我;只有爸爸(或妈妈)老是看我不顺眼,因此才指责我。这样不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其次,黑白脸的教育行为容易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找人袒护自己”,以减轻自己被处罚的力度。孩子通过“白脸”的帮助,“逃脱”了一次又一次应有的处罚,使自己并未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有个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爸爸知道后,十分气愤,动手打了孩子,要求孩子立刻把东西还给别人,可是妈妈却说,孩子偷了东西,虽然不对,但是现在别人还不知道,一旦孩子把东西还给别人,就会人人尽知,今后孩子还怎么在学校待下去。所以就把孩子偷来的东西收了起来。
孩子见自己偷东西没有产生什么“恶果”,认为有妈妈保护自己,自己就什么都不用怕。于是,再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偷偷拿过来,渐渐偷摸成了习惯,最终进了劳教所,这时当妈妈的后悔莫及。
为此,父母两个还产生了矛盾,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差点因此被拆散。
最后,黑白脸的教育容易破坏亲子之间的感情。
父母采用一刚一柔,一个严格要求,一个宽容厚待,孩子的情感肯定会倾向于唱白脸的一方,从而疏远唱黑脸的一方,面对“黑脸”的家长,孩子在感情上产生了隔阂,情绪上产生了对立,心理上产生了逆反。没有了亲密的感情,没有了良好的关系,就很难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养的方式要一致,不要采用一个打一个哄的不同做法。不仅父母如此,家庭成员教育孩子的方法都要一致。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在教育孩子上要事前多沟通,各自阐明理由,最终要达成一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论,甚至是吵架。
此外,身为父母不能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当着孩子的面一套,背着孩子一套。这样做同样让孩子没法确认什么是对的。例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不要说谎话,而自己却经常欺骗孩子,不兑现自己的诺言;教育孩子尊老敬幼,而自己却不孝顺父母;教育孩子讲公德,而自己却上车不排队,公共场合吸烟……这些都会造成孩子价值体系的混乱,产生负面效果。
父母也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父母要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如果父母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出现矛盾,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成果就会在家庭中被削弱。所以一旦出现学校家庭不一致的现象,就要和老师进行沟通,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总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方法不一致的现象一定要避免。
叛逆期那点事
一句话教育
当孩子有些“叛逆”时,父母不必过于忧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调整教育方法,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突然发现,孩子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又乖又听话的孩子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说西,动不动就发脾气。
冬冬今年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一次上课走神,被老师当众批评了,他不但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而且顶撞了老师。老师把东东的爸爸请到学校,希望父母协助学校解决这件事。冬冬的爸爸回到家,严厉地斥责了孩子,结果令父母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在家乖顺的冬冬,竟然大声反驳爸爸,爸爸一生气打了冬冬一巴掌,冬冬哭着跑出了家门,一夜未归,把父母急得差点报了警,直到冬冬的同学打来电话,说冬冬在自己家里,父母才放下心来。
冬冬的父母很不解,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批评呢?这要是长大了可怎么办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遇事开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对父母的话开始怀疑,不再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叛逆期”。这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也最容易产生亲子之间的冲突,因为很多父母在自己的权威动摇后,一时难以适应,又不愿放下架子、调整教育方法去面对孩子,对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让家长觉得难以调教。
据调查显示,由于现今孩子所处环境较其父母所处环境复杂得多,所以他们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当孩子有些“叛逆”时,父母不必过于忧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调整教育方法,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千万不能和孩子较劲,非要把孩子“压服”,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父母越是采用“高压”政策,孩子叛逆的心理越严重,这样不但教育不好孩子,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破裂,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比如孩子离家出走,有犯罪的举动或者采取自杀的极端方式。
当然,放任自流也是不对的。在现实中,有些父母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在多次教育而没有改变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言行、想法,不闻不问,不加以指导约束,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走上歧路。
父母一定要掌握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理解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渴望得到外界的理解和尊重,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多表扬孩子,给孩子信心。
放下架子:孩子小的时候,亲近父母,顺从父母,父母习惯了高高在上,面对长大的孩子,总是放不下架子,对孩子说话总是用“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这样的话,叛逆期的孩子很难接受,他们渴望自主权。所以,父母要学会用平等的身份,商量的口吻与孩子交流。
赏识孩子:父母不要对叛逆期的孩子总是看不惯,眼中只有孩子的缺点,更不应该拿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要用赏识的目光去关注孩子,多鼓励少批评,不要总是以学习成绩为题,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允许犯错: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犯错,因为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是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处世的经验也没有,所以,父母要允许他们犯错,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会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控制情绪:叛逆期的孩子不够理智,情绪波动较大,如果父母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产生对抗,所以,父母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同孩子进行交流。双方都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最后,父母一定要记住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给孩子在生活中做出表率,用自己良好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10%是父母,90%是朋友
一句话教育
做孩子朋友的父母,能够走进孩子心灵的深处,让孩子在没有压力和负担的环境中,在充满着理解和信任的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监护者,更是孩子的心灵的导师,生活中,父母最应该做孩子知心的朋友。可是实际上,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扮演了各种不正确的角色。
仆人。有的父母宠溺孩子,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无一不考虑周全,孩子已经上学了,还像老母鸡看护小鸡一样,形影不离,不敢让孩子自己出去玩,一定要提着水跟在后面,一会儿怕孩子渴了,一会儿怕孩子摔了,就好像是孩子的仆人。
生活中“仆人角色”的父母有很多,他们自以为是好父母,却没有想到这样做的弊端--使孩子丧失独立和自我生存的能力。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让他自己学会照顾自己,才能适应环境。渴了,他要学会忍耐一下;摔了,他下次定会机敏一些。孩子只要上学了,他的吃穿洗用、他的行动交往,就让他独立去做吧。会有挑战,但是只要他努努力,他足以承受和战胜这些小小挑战。当父母面临这一切时,感到的紧张和不安比孩子要严重得多,而孩子却从这些日常小事里能够找到勇气、自信和自尊。没有家长在后面跟着,他才能自己慢慢学会担当。能放手时就放手吧,你每一点“狠心”的撒手不管,就是他长本领学自立的机会,不要为了你自己的心安,而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需要一个仆人,父母必须认清这个事实,推翻自己乐于扮演的角色。
恩人。有的父母喜欢做孩子的恩人,动不动就对孩子说,“我把你养大容易吗!”“为了你,我含辛茹苦,长大后你一定要报答我。”扮演这样角色的父母往往感觉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就应该听话、乖顺、感恩,当孩子如家长所愿时,家长会感到无比欣慰;当孩子抗拒逆反时,家长则会感到无比失落,感觉所有心血都付之东流。
这样的父母给孩子的肩上压上了一座沉重的大山--如果不优秀就对不起父母。这样做父母多半要失望。纪伯伦关于孩子的散文诗中这样写道:“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
我们不是孩子的主宰,我们的职责是尽自己所能去协助他们飞向远方。父母是孩子敬爱的长者,但千万莫以恩人自居,孩子是上帝派到我们身边的天使,所以我们应该真诚地不计回报地给予孩子爱。
教练。很多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给孩子进行人生规划,然后按部就班地训练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做到自己设定的标准,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样的父母俨然是孩子的认识教练,他们把自己的爱化为功利的目标,把家庭变成了训练场。
有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逼着学这学那,成绩也一直很优秀,在高考的时候,他本想学自己喜欢的生物专业,但是父母坚决反对,非要他报考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因为父母就是做建筑行业的,在这一领域有广泛的人脉,可以为孩子毕业后的就业铺好路。但是孩子不喜欢,最后孩子的高考成绩一落千丈,只好重读。
可以说,这样的父母很辛苦,心底里也很爱孩子,但是他们的爱却害了孩子,因为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
其实父母最应该成为的角色是朋友。高明的父母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平等相待,尊重孩子的意见,倾听孩子的心声,凡事和孩子商量,从来不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高兴、苦恼。遇到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问题,处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去做。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
一位教育专家是这样处理他和儿子的关系的:10%是父亲,90%是朋友。儿子经常可以拍父亲的肩。正因为他和儿子经常有着朋友式的交谈和沟通,儿子与他无所不谈,即使是青春期的时候,父子俩也能开诚布公的交换意见。现在他的儿子是重点中学的高才生,正在向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前进。
做孩子朋友的父母,能够走进孩子心灵的深处,让孩子在没有压力和负担的环境中,在充满着理解和信任的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爱自己的孩子吗?那就试着做他的朋友吧!
批评用点小“计谋”
一句话教育
有效的批评才是有价值的,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更易于接受家长的意见,为此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动动脑筋,讲故事、说笑话等方法均可,只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就可以。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或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孩子少犯错误,免蹈覆辙,父母的批评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直截了当地否定和暴风骤雨般的批评,都不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因为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可以尝试让批评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或许效果更好。
有一个企业家在回忆录中写道:“上小学时,即使我玩得过分,成绩退步了,父母也从不严厉责骂我。当我把成绩单交给他们看时,他们看看各门分数的成绩,然后看看我的脸。当然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而且等待着挨父母的骂。然而他们却没有骂我。这样反而使我更加感到愧疚,决心下学期一定要好好读书。”
这位企业家的父母采取的是无声的批评方式。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事情,开始感到内疚,这时,父母应保持沉默。无声的批评可以促使孩子自我反省,也表达了父母相信孩子会积极改正错误的态度。
除此之外,我们父母还应该抓住孩子的心理,掌握几种有效的批评方法,让我们的批评温暖而有效。
·用赞美代替批评
赞美的话人人爱听,常言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在批评之前,如果能够适当的指出孩子的优点,那么批评的效果会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