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进步或者成绩,父母要实事求是地予以表扬,不要让孩子产生“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取得大成功”的幻想,要孩子懂得只有付出得越多,得到的才越多。
一个男孩拿着手中没有被剥开的桔子问妈妈:“桔子为什么要有皮?”妈妈告诉他:“想要吃桔肉,就必须剥开桔皮。”
这位母亲的回答寓意很深刻,不剥开桔子皮,你就吃不到桔子肉,也就是说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正如著名科学家马萨森说:“我们成功靠的不是智慧,而是靠不断的努力。付出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
卡罗斯·桑塔纳是一位世界级的吉他大师,他生于墨西哥,17岁的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可是在新的环境中,桑塔纳的学习成绩很差。有一天,他的老师克努森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桑塔纳,你的艺术科目成绩很好,但是其他科目成绩很糟糕。如果你想成为艺术家,我建议你去旧金山的美术学院参观,之后,你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
不久,克努森老师带着桑塔纳所在的班级学生前往旧金山美术学院参观。这次参观带给桑塔纳的震撼太大了,他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羞愧。这时,克努森先生说了一句让他受益终生的话:“要进到这里,你应该拿出150%的努力,不管你做什么或想什么都要这样。”此后,桑塔纳发奋学习,做任何事都没有丝毫的懈怠,克努森先生的话成为了他的座右铭。2000年桑塔纳以专辑《超自然》一举获得8项格莱美音乐大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不假,也许一分耕耘不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想要得到多少,就必须付出多少,甚至更多。
现在,很多孩子有远大的梦想,但是却不知道付出努力,好像成功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这和现在社会上那些“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的宣传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孩子认为买张彩票就可以中大奖,唱一首歌就可以红遍全国,于是再也不肯踏踏实实地努力。父母一定要像克努森老师那样,让孩子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看到很多影视明星表面上很风光,却很少清楚他们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著名国际影视巨星成龙在年少时拜京剧大师于占元先生为师。每天都要练功,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动作,另外还有拉筋、劈腿、翻跟斗等动作。
大清早5点便起床,一直练至晚上12点为止。除了练功外,他和他的师兄弟们还要做清洁、洗碗等事务。每天练功的时间接近19个小时,压腿的时候都能够睡着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著名的功夫影星。
没有人的成功是随手拈来的,想要得到了多少的回报,就要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不管一个人的梦想有多远,不迈出第一步,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马克思写《资本论》经历了四十年苦思冥想,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歌德创作《浮士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了完成这部巨著,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所有成就的背后都隐藏了汗水和心血。
生活中,我们的父母要从小事出发,让孩子明白这个朴素而真实的道理。
首先,不要让孩子在家中“坐享其成”。
很多家庭里,父母扮演着仆人的角色,孩子在家里从不做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只动口,不动手”的坏习惯,长大之后,凡事只幻想不努力。
其次,赏识孩子的努力。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只要孩子努力了,父母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小礼物,也可以是口头表扬,总之要让孩子感受到付出就会有收获。
最后,不要夸大孩子取得的成果。
孩子有了进步或者成绩,父母要实事求是地予以表扬,不要让孩子产生“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取得大成功”的幻想,要孩子懂得只有付出得越多,得到的才越多。
挖井要挖出水
一句话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并注意让孩子模仿,同时经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样坚持到底的。
周恒是个体育迷,梦想就是当一名体育明星,成为万众瞩目的世界冠军,所以,在他苦苦坚持下,父母给他报了个体操班,坚持了2个月,第3个月说什么也不去了,因为训练太枯燥。妈妈只好给他转报到足球班,一开始孩子兴高采烈,每天放学都要踢一会儿,但是,因为是后来转去的,各项技术都不如别的同学,没过1个月就不愿意去了,哭着喊着让妈妈给报跆拳道班,父母拿他真是没办法。
相信很多父母都为孩子的“半途而废”发过愁,喜欢画画,可是遇到打基本功的静物素描就退缩了;喜欢舞蹈,整天压腿时放弃了;上了奥数班,成绩不理想逃避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是高涨的,比如足球、篮球、钢琴、英语等,刚开始都是很有热情的,但是学习的时间往往不是一天两天,有的一两年,有的甚至更长。孩子往往会在遇到困难时产生退缩的念头。
如果孩子做事不能有始有终,那么做什么都很难有所成就。
有这样一幅漫画,画中人要挖井,一连挖了多个坑,都没挖到水。其实,每个坑下都有水,而他总是挖到一半就停住,他认为“这下面没有水,要换个地方挖。”因此,虽然他费尽力气,但最终也喝不到一口水。
孩子做事情多半是凭借兴趣,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是又被别的事情吸引住了,往往就会把手头的事情放下,去做别的事情。其实别的事情他同样做不完,因为又会遇到困难,或是又有了别的兴趣。长此以往,将会一事无成。就像挖井人,最终没有喝到水,白费了力气。
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培养孩子的毅力,对于自己的目标要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东汉时期,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到邻国求学,准备成就一番事业。可学习不到一年,他就因为想家而弃学回来了。回到家中,妻子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织线全都剪断了然后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听到这里明白了妻子的意思,马上告别妻子,回到邻国继续求学。直到七年后,他学有所成才回家。
怎样才能做一个“乐羊子妻”似的父母呢?
首先,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并注意让孩子模仿,同时经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样坚持到底的。有位母亲,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音乐知识贫乏,却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引领,促使女儿考进知名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并多次在全国钢琴比赛中获奖。十年来,她带着孩子风里来、雨里去,上天津、跑北京,求名师、赶考场,正是她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成就了孩子的学业。所以,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做表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体现出坚强的意志力。
其次,培养孩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要想培养孩子的毅力,要从小时开始抓起,一定让他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能拖到第二天。比如,要写的作业、要洗的袜子、该整理的书包等。还可以让孩子把《今日歌》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贴在书桌前的墙上,作为提醒。
心理学家研究,当人们追求一个目标做到一半时,常常会对自己能否达到目标产生怀疑,甚至对这个目标的意义产生怀疑,这时候的心理会变得极为敏感和脆弱,这样就容易导致半途而废,心理学上称之为“半途效应”。
再次,和孩子签订完成合同。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父母可以提前和孩子签订一些协议或者合同,明确孩子的责任,并且制定奖惩措施,并且用合同约束孩子,“逼迫”孩子把事情做完做好。
最后,适当地帮助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如果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产生了厌倦的心理,父母可以适当的帮助孩子,协助他渡过难关,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果能看到自己做事的成果,孩子就会产生坚持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