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我们一起成长:好父母好教育好未来
26496400000028

第28章 督——督促孩子为梦想奋斗(3)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于事业和工作充满了火焰一样的热情。

法兰克·派特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遭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他被开除了。他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他走人。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场混了20年的。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离开之后,法兰克·派特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由175美元减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他做事更没有热情。后来在一名老队员的介绍下,他到了新凡,他决心改变自己,成为英格兰最具热情的球员,他真的开始这样做了。

法兰克·派特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一样。他强力地击出高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有一次,他以强烈的气势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了,他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38℃,他在球场上奔来跑去,极有可能中暑而倒下去。

这种热情所带来的结果让所有人吃惊,他的球技出乎意料的好。同时,由于他的热情,其他的队员也跟着热情起来。第二天报纸这样描述他:“那位新加入进来的球员,无异是一个霹雳球手,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赛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由于对工作和事业的热情,法兰克·派特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到185美元,多了7倍。在后来的两年里,他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当初的30倍之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股热情,没有别的原因。

可见,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热情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拥有热情的人随时可能创造奇迹。

现在很多孩子智商突出,也多才多艺,但是总觉得他们身上少了点什么。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做起事情来慢悠悠,成功失败都无所谓,到底少了什么呢?答案就是“热情”。

还有的孩子对事情一开始“豪情万丈”,可是没有多久,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不了了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分钟热度”,也就是说,热情维持不了多久。

对于父母来说,激发孩子身上的热情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爱迪生讲过:“一个人死去的时候,若能把热情传给子女,他就给子女们留下了无价的财产。”

首先,让孩子看到父母的热情。

无论是对自己的爱好还是工作,父母都要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在成功时,让孩子分享我们的激动,这样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其次,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

孩子只要不是傻子和白痴,他们都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孩子天生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而天才就是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的人--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些事物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投身此事。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热情之火刚刚点燃之时,就把它吹灭,甚至用水将其浇透。不要轻易否决孩子的兴趣倾向,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新事物,因为那是孩子热情的源泉。

某些伟人的事业取得成功,很多都是从小对此事产生兴趣,然后充满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最终有所成就的。

最后,要表扬孩子的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取得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父母都要给予鼓励,让他体会到“我能干得很好”的感觉,从而提高他新的行动热情,诱发他的进取心。

永远坐前排

一句话教育

“永远坐前排”的积极心态,可以让孩子不畏惧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敢于挑战一切难题,从而在未来社会中立足生根并有所成就。

一位教授在讲课时,留心观察学生们就座的情况,多次观察,他发现有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坐前排;有的学生很随意,找到位子就坐;而有的学生喜欢坐在后边。教授一一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追踪调查这些学生,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坐在前排,这看似和成功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却反映了一个人的积极态度,如果秉持这样一种态度去做事,成功率自然会高很多。

下面这个事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虽然是女性,但是她性格坚韧,做事果断,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她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她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父亲的教导。

玛格丽特自出生以后,就受到了父亲的严格教育。做任何事父亲都不允许她退缩,要力争一流。“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经常这样对她说。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玛格丽特的心里,成为了她一生做事的准则。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事事争取第一。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习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可是她惊人般地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并且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不仅学习,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她都走在前列,到哪里都光芒四射。

当时的校长评价玛格丽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永远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想坐到人生的“前排”,必须敢想敢做,永不放弃。缺乏竞争精神,轻言放弃的人永远都不是在“前排”就座的人。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安逸中,很多东西只要想要,父母就会送到眼前,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畏惧退缩,缺乏的就是一种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

理查·派克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他第一次赛车回来时,兴奋地对母亲说:“有35辆车参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母亲毫不客气地回答。

“可是,”理查·派克瞪大了眼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而且赛车还这么多。”

“儿子,”母亲深情地说,“记住,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克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纪录至今无人打破。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他从未忘记母亲的教诲,是母亲在他为第二名沾沾自喜之时,帮他发现了他还可能是第一的希望。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孩子“永远坐前排”的精神呢?

首先,要让孩子敢想。

虽说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争得第一,都坐在“前排”,但是孩子要敢于去想,这样才能激励自己。没有坐前排的想法和勇气,就永远不可能坐到前排。

项博明天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可是他今天还在玩游戏,爸爸问他:“怎么不抓紧时间准备一下?”项博说:“准备不准备都一样,第一肯定是赵俊的,人家在区里的数学竞赛上都拿了奖,我和人家差得太远。”爸爸听了以后生气地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这么不自信,干脆退赛算了,把名额让给其他人。”“可是……”项博还想辩解一下,但是没好意思说出来。他把游戏机关掉,自己回屋看书去了。

第二天,项博高兴地对爸爸说,这次数学竞赛,他得了第一名。爸爸说:“你怎么超过赵俊了?”项博说:“赵俊这次失误了,看来只要努力,谁都可以得第一。”

如果项博没有精心准备,而只是像之前一样决定放弃,那么即使赵俊失误,胜利也不会是他的,就像体育比赛一样,比赛前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确认结果,双方都有机会,这就是体育比赛的魅力,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坚定信心,敢于争取最佳结果。

其次,要培养孩子永不服输的精神。

很多孩子在接二连三的失败后,就灰心丧气了,主动把“前排”的位置让给了他人,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

上海的连俊先生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与孩子对弈时从不给孩子让棋。

连俊是个高位截瘫病人,因为自己寸步难行,天天坐在家里,所以就常常和孩子对弈。下棋时连俊既不给孩子让棋,也不准他悔棋。有时孩子连着输棋,哇哇大哭,他也不让。

连俊这种不让棋、不准悔棋的做法,可以培养孩子不服输的意志。虽然是游戏,却也在体验人生。

努力才有收获

一句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