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我们一起成长:好父母好教育好未来
26496400000022

第22章 ——激激励孩子克服困难(3)

能够成为孩子的依靠,是很多父母幸福和骄傲的事情,有的家长从孩子出生,一直到孩子毕业找工作,甚至结婚生子,都替孩子铺平了道路,这样才安心。可是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还是他自己吗?离开了父母,他还能做些什么呢?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孩子最终获得了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个世界风云变幻,任何父母都不能成为孩子永远的依靠,孩子最大的依仗只有自己。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以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运。大多数的纨绔子弟,自恃有金钱做后盾,不学无术,甘愿做金钱的奴隶,终难成功。另外,不独立的富家子弟,从来不是贫苦孩子的对手。因为贫穷的孩子,通常因贫苦的强烈刺激,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

的确如此。任何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一旦有了依赖的想法,那么就可能失去勤勉努力的精神,更不要说什么独立自主,实现人生价值了。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和保护,父母负有监护的责任。但是,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想要得到什么要靠自己去争取。

杨澜取得的成就人人皆知,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杨澜找工作碰壁的事情。

当年,杨澜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已经不包分配工作了,她跑了多家单位都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跑前跑后帮忙,杨澜生气地对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说:“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三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的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

杨澜的父亲不愧是学识丰富的学者,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帮助杨澜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知道,杨澜要想成功只能靠自己。事实证明,杨澜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尽管杨澜在那段找工作的日子里曾连连碰壁,到处吃闭门羹,但是她最终还是靠自己创出了一片天地,取得了今天辉煌的成就。试想,如果当时杨澜的父亲为孩子托关系,找门路,安置一份“好”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可能就看不到意气风发、知性十足的杨澜了。

我国古代杰出文人郑板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不算是好汉!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让孩子树立“路要靠自己走”的意识。如果孩子失去了自己追求成功的意识,父母再怎么帮忙也无济于事。

道谦参禅多年,仍无法开悟。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求宗元帮忙。宗元说:“我能帮忙的当然乐意之至,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去做!”道谦忙问是哪三件。宗元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道谦听罢,心扉豁然洞开,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是的,很多事情即使别人想帮忙也是帮不上的,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做。所以,孩子的路要靠自己走,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父母能做的只是鼓励和加油。

父母要想孩子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必须做到三点。

首先,父母要抑制住帮孩子一把的冲动。

我们的父母很爱孩子,摔倒了要扶,遇到困难要帮,如果孩子时时刻刻都有依靠,自然会生出依赖心,所以,父母要适时做旁观者,让孩子自己处理生活中的难题。

其次,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蒙台梭利说过的一段话:“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的行动时,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上帮助他们,而是在儿童所喜欢由他自己做的所有活动上代替了。”成人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因此他本人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

最后,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他自己逐渐独立的过程。对父母的依赖越小,孩子自己的责任就越重;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他就能更快地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激励自己的魔法

一句话教育

当孩子养成了自我激励的好习惯,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激励的过程。在幼儿时期,父母就以多种方式协助孩子成长:孩子做对了就对他笑,抱他,亲他;孩子取得了一点进步就给其奖励,或者是一套他渴望已久的书,或是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或是玩具,或是美味的食物。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做事更加努力,不怕挫折,也勇于挑战困难,任何时候都有奋斗的热情。

人人都需要激励,正是在激励中我们才获得了成长。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士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即一个人在通过充分的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激励分为外在的激励和内在的激励,平时,父母和他人对孩子的激励属于外在的激励,自我激励则属于内在的激励,相比而言,内在的激励更长久,更有效。只要孩子学会了自我激励,他就能够不断地从自我激励当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棒球,在他7岁生日时,他终于得到了一副心仪已久的棒球球棒。

他激动地冲出屋子,大喊着:“我是世界上最好的棒球手!”他把球高高地扔向天空,举棒击球,结果没中。他毫不犹豫地第二次拿起球,挑战似的喊着:“我是世界上最好的棒球手!”这次他打得更带劲,但又没击中,反而跌了一跤,擦破了皮。男孩第三次站了起来,再次击球,这一次准头更差,连球也丢了,他望望球棒道:“嘿,你知道吗?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击球手!”在这种激励下,最终他成功了,他成为了棒球史上优秀的击球手。

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世界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无一不是在这种高度的自我激励下,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呢?

首先,让孩子学会赞美自己,激发向上的愿望。

一个成功人士说:“别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否则,反而会成为你的包袱。我从不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喝彩,因为我会记得随时为自己鼓掌。”不会赞美自己的成功,人就激发不起向上的愿望。

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告诉孩子,不要自我否定,摔了跟头应该立即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为自己鼓劲,为自己喊一声:“加油!”当自己获得一次微小的成功之后,应该敢于骄傲地对自己说:“我真棒!”当失败来临时,要自己给自己鼓劲,黑暗过去就是黎明。

比如,当孩子失去了参加奥数比赛的资格时,可以教孩子这样激励自己:“尽管这次奥数比赛没有让我参加,但却让我的数学成绩明显提高了!”当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产生烦躁、懈怠的情绪时,可以教孩子这样激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吧,只剩下最后一道题目了,做完题目就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了!”

其次,要孩子给自己设定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

如果孩子安于现状,没有激情,那么他一定是没有目标,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让孩子产生持久的动力。

在佛教经典《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导师带着一群人去远方寻找珍宝。由于路途艰险,他们晓行夜宿,很是辛苦。当走到半途时,大家累得发慌,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打起了退堂鼓。导师见众人这样,便暗施法术,在险道上幻化出一座城市,说:“大家看,前面不就是一座大城!过城不远,就是宝藏所在地啦。”众人见眼前果然有座大城,便又重新鼓起劲头,振奋精神,继续前行。就这样,在导师的苦心诱导下,众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珍宝,满载而归。

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订立目标,并且写出来贴在墙上,这样孩子就会不断以目标激励自己。

最后,让孩子把自己的“成就”公布出来,自己奖励自己也是养成自我激励习惯的好办法。

父母可以经常帮助孩子回顾展示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比如把自己的奖状贴在显著的位置,把心爱的奖品摆在桌上。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奖励自己,比如数学成绩进步了,可以去商店买一件玩具,取得了校级竞赛的奖项,可以买一张自己喜欢的电影光盘等,这样做会让孩子时刻激励自己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