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是害,狠心是爱,孩子的将来必须由他自己去创造,所以,父母必须狠下心来,激励孩子自己突破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从而使他们不断蜕变,最终成长为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而不是只会在妈妈翅膀下面躲避风雨的雏鸡。
吃苦等于吃补
一句话教育
吃苦对孩子来说就是吃补,有益于精神上的强大。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办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这是很多家长的心态。如今,父母所关心的不再是孩子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而是,如何才能让孩子吃得更好、穿得更暖。父母对孩子的爱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痛心地指出:“人们常说,因我是母亲,我是父亲,所以,一切都‘让给’孩子,为孩子牺牲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幸福。这实际上是父母送给子女的最可怕的‘礼物’。这种可怕的‘礼物’可用来打个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们毫不节制的享受你们提供的幸福,不用多久,他们将会是世界上最坏的父母,最坏的教育者。”
在父母竭尽全力疼爱孩子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这样爱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结果。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爱没有理智,缺乏智慧,那么我们的爱就是一种毒害。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有种雕,雌雕每天要飞行200英里寻找一种坚硬、带刺的铁树树枝筑巢,上面铺以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随着幼雕渐渐长大,树叶、羽毛、杂草不能承受幼雕的体重,安乐窝成了带刺的牢笼,幼雕被刺痛,就拼命扑打着翅膀,接下来的事情是:它们终于会飞翔了。
带刺的巢穴,是雌雕有智慧的爱,也是深沉的爱。我们现在的父母需要学习这种爱,做个“狠心”的父母,让孩子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断蜕变,最终才能成长为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而不是只会在妈妈翅膀下面躲避风雨的雏鸡。
王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大连市“十大杰出母亲”之一。她是一位狠心的妈妈,更是一位有远见的妈妈。
王敏从怀孕期间就发现溺爱带给孩子的伤害,立志做一个理性妈妈。儿子小易辰生下来,奶奶特别宠爱,小易辰一边玩,奶奶一边端着碗喂饭,王敏一狠心将孩子送进了幼儿园。
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吃饭的时候,王敏给孩子系上围嘴儿就不管了,一家三口各吃各的,而且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将饭吃完。有一次,儿子贪玩,只吃了几口饭,王敏告诉他,“这顿饭不吃饱,就只能等下顿饭,中间不能吃东西。”结果,小易辰真的饿了,找妈妈要东西吃,王敏狠着心不给。一直挨到下一顿饭,看着儿子站在厨房里眼巴巴地瞅着自己做饭,王敏眼噙泪水。但从那以后,小易辰再也不用追着喂饭了,而且每顿饭都吃得很认真。
王敏的生意起起伏伏多次,才有了现在的成功,她深知生存不易,孩子必须从小接受考验,在小易辰4岁时,她把孩子带到大连商场,然后故意离开,让孩子找不到自己,第一次,孩子哇哇大哭。几次之后,小易辰就表现得很镇定,然后按照妈妈教给他的方法,向旁边的大人借电话,要打电话给妈妈。没有借到电话,小易辰就找身边的导购小姐求助,希望通过广播找妈妈。这一切,王敏看在眼里,感到很欣慰。
小易辰7岁的时候,上小学二年级,王敏就给他办了一张公交卡,让他自己坐公交车上学。一开始,妈妈在后边偷偷地跟着,发现孩子知道等绿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王敏才放下心来。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天气很寒冷,王敏开车来到学校,看到别的孩子都被家长接走了,只有儿子一个人顶风冒雪艰难地走着,王敏的心中犹豫多次,但最后却开着车独自离开了。
王敏每月给孩子20元零花钱,小易辰总是节约着花,经常会剩下,他平时穿的都是35元一双的球鞋,从不羡慕那些穿名牌的同学,生活一直很简朴。
没给孩子拿过一次书包,只在孩子生病时开车送他上学,早晨没给孩子热过牛奶。如此狠心,小易辰却很爱妈妈。“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却不给他优越的资本。”这是王敏的教育原则。
溺爱是害,狠心是爱,孩子的将来必须由他自己去创造,所以,父母必须狠下心来,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适应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首先,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
国内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原来,他是家中独子,从小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还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自己将要独自一人出国求学,无人照顾,他不知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过于焦虑而失常。
如果真爱孩子,父母就不要事事帮着做、替着干,而是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书包、书籍等物品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自己的床铺自己收拾……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自理能力。
其次,对孩子无理的要求坚决说“不”。
很多孩子喜欢攀比,爱慕虚荣,经常向父母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比如买名牌衣服,大量购置玩具等,甚至采取哭闹、自杀等威胁的方式,父母要有策略地坚决予以回绝,让孩子明白,父母不会迁就他。
最后,舍得让孩子吃苦。
生活中,要让孩子吃一些苦,比如:让他独立承担一些体力劳动,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等,让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这样孩子才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有一个拥有亿元资产的日本大企业家,他的独生女正在念大学。想不到的是,这个“大款”的女儿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外出打工,以赚取自己的学杂费。“大款”平静地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这样,她长大后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
让孩子“自食其果”
一句话教育
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孩子尽早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犯错误的权利,但是也有承担过错的责任,这两点都很重要,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没办法在体验中成长,不让孩子承担过错,孩子不会吸取教训,也不会有责任感。
夸美纽斯说:“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日后不再去犯。”卢梭也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孩子犯了错误,必须要承担后果,这样他们才能成长。
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我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便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这笔钱,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一般来说,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是自我成长的好时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后果和接受惩罚会使他在今后铭记在心。可是我们很多父母却习惯替孩子承担责任,或者帮着孩子转嫁责任。
一个小男孩慌慌张张地跑到妈妈面前,原来他刚才骑小自行车撞到了一个小女孩,那个小女孩的腿流出了血,他吓坏了,丢下小自行车就跑来找妈妈,小男孩妈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立刻跑过去,一个劲儿地道歉,和小女孩的妈妈一起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包扎,小男孩的妈妈交了医药费,第二天又买了营养品和水果去看望小女孩,这件事才算平息。可是,从头至尾,“肇事者”小男孩都置身事外,没有给小女孩道歉,而且,看到妈妈把自己扔到一边不管,还感到很委屈。
我们可以想象,小男孩长大后,怎么会有责任感,小男孩妈妈的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更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不负责任的习惯。
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孩子自己跑步不小心摔倒了,要等着父母去扶;打坏了东西,只要一哭就没事了;自己忘了带书本,却埋怨父母没有提醒自己……而我们的父母不但没有在这个时候教育孩子,反而冲锋在前,替孩子吞下苦果,这样孩子怎么能得到成长?
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红领巾一学期丢了5条。孩子的妈妈没有一点办法,只好求助一位教育专家。
专家问:“是不是孩子丢一条你给买一条?”
妈妈说:“是啊。”
专家说:“这就是原因,丢了你就给买,孩子怕什么?”
妈妈说:“那该怎么办呀?不买不行,孩子要挨老师的批评。”
专家说:“挨老师批评是孩子的事,因为他自己丢了红领巾,他这是‘自食其果’,你不要管,如果孩子非要叫你给买,就要从他的零花钱里扣除相应的钱数,或者让他做一些家务作为补偿。”
这位妈妈按照专家说的去做了,后来孩子果然再也没有丢过红领巾。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种下的是错误,我们就应该让他收获错误的后果--受到惩罚。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这句话对中国的父母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重新开始的机会
一句话教育
当孩子学会了面对失败,接受失败,孩子就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一个6岁的孩子,因为自己的画没有被老师贴在橱窗里展览,第二天拒绝上学。
一名初三女生因为自己长期“霸占”的第一名被一个借读生夺走,竟然向这名同学的脸上泼去硫酸。
一名不满19岁的男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大学,写下觉得愧对家人的遗书后将自己吊死在家中。
……
很多孩子无法接受失败!
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不接受失败,就是不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本来可以重新夺回“第一名”的优秀女孩,锒铛入狱了;本来可以重新开始自己人生的男孩,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不能接受失败是孩子成功路上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孩子不接受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习惯了赢,习惯了赞美,这些都是成人给他们创造的,有的家长为了哄孩子高兴,玩游戏故意让孩子赢,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表扬孩子,赞美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能接受的只有成功和赞美;二是害怕别人失望,尤其是父母、老师,父母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太重,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三是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失败了,别人会看不起自己。
这些内在的外在的因素加在一起,使孩子的心理十分脆弱,一旦失败降临,就无法承受。
要想让孩子能够接受失败,必须让孩子看到失败的作用,世界上无数的成功都是在一次次失败后取得的。
当哥伦布开始寻找一条到达印度的路线时,他失败了,但是他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林肯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但最终他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
硅谷是全美国乃至全世界高科技产业的核心,但是迈克·马隆这样评价硅谷:“外面的人把硅谷看做是成功之处,但是实际上,它只是一块墓地。失败是硅谷最大的力量所在。每一个失败的产品或者企业都作为一个教训储存在整体的记忆当中。我们并不蔑视失败,我们尊敬它。风险投资家喜欢在企业家的履历中看到一点儿失败。”
世界上失败比成功要多出几倍,失败不是末日,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接受失败,把失败作为自己下一次成功的起点。韩国张炳惠博士在《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转变》一书中说:“我们要切记,没有‘失败力’的孩子,其人生绝不会成功。”
在《请给孩子松绑》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当陈元的父亲得知陈元与国际奥赛失之交臂时,他知道女儿正在承受着人生最大的一次打击。但陈元的父亲不能给孩子找借口,他要让孩子勇敢地面对失败,并接受它。父亲给陈元写了下面的这封短信,压在陈元的书桌上。
女儿:
你虽然没有进入国家队,这是遗憾,但你从中得到的经历、锻炼、启迪,以及你所认识的社会、认识的人生,远比你进入国家队的意义要丰富得多、宝贵得多。这是你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你会经得起挫折、委屈,你会因此而奋起,而去攀登你人生的又一个高峰。
记得你上小学时,从浏正街小学转到修业小学,在浏正街所受的委屈,那段经历,激励你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奋发努力,可以说,那是你人生的一笔财富。同样,在中国科大的这段经历,更会激励你在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涯中拼搏进取,因为你经受了挫折,你已经懂事了!
爸爸
接受失败不是认输,是鼓起勇气从头再来。爱迪生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和他对“失败”所持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当被问及为什么他有这么多的试验会失败时,他解释说它们不是失败,每一次他都会发现一种不起作用的方法。
孩子的一生无法避免失败,那么,就要有勇气面对这一切。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更加关心爱护孩子,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而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抚慰他们人生道路上受挫的心灵,并让他们真正明白失利只是暂时的,以后的路更长,只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就能迎接新的成功。
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客观条件不够好,也可能是孩子自身努力的不够或者学习的方法不正确,也可能是对手过于强大,只要找出原因,树立自信,就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父母要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有重新开始的勇气,也要给孩子时间,不要急于求成。
跳出玻璃杯
一句话教育
只有父母打破了自己对孩子的限制,孩子才能勇敢地去追求人生的高度。
生物学家把一些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发现跳蚤很轻易地就跳了出来。重复几遍,都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自身身高的100倍以上,而且能连续跳三天三夜。
接下来,实验者把这些跳蚤再次放进杯子里,同时在杯口加上一个玻璃罩,“嘣”的一声,跳蚤重重撞在一玻璃罩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跳起,一次次地被撞,最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了,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跳蚤再也没有撞到玻璃罩,而是在罩下自由地跳动。
几天后,实验者把玻璃罩轻轻地拿掉了,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经去掉了,还是按原来的高度继续跳跃。一周后,那些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中不停地跳动。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一个点燃的酒精灯。不到五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自然发挥其求生的本能,再也不管头是否会被撞痛,全部都跳出了玻璃杯。
这个实验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跳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