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使用陨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但这种天然铁在地球上毕竟是少见的,所以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造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铁技术之后,铁器时代便到来了。
我国最早使用铁农具是在春秋时期。至迟春秋中期,我国就发明了冶铁技术,并且很快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为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当时,最早生产和使用铁农具的是齐国。据《国语?齐语》记载,春秋中期齐国官员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锄类的农具)、斤(斧头)、(大锄)等农具,试诸壤土。”意思是用青铜(即“美金”)铸造剑戟等武器,试在狗、马身上;用铁(即“恶金”)铸造、夷、斤、等农具,试来耕种土地。这是我国关于使用铁农具最早的文字记载。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农具逐渐得到推广。《管子?海王篇》说,春秋晚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可见那时铁农具在齐国已经使用相当广泛了。
我国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这从近代的考古发现中也可以得到证实。例如,湖南常德德山楚国墓、长沙楚墓,还有山西侯马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多种铁器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其中就有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
汉代犁铧
战国中期以后,铁农具已在各诸侯国得到普遍使用;秦汉时期,农具已经完全铁器化。铁农具比以前的木耒、石耜、骨耜等原始农具生产效率要高得多。铁农具的使用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铁农具为什么能够得到很快的推广?
这是因为:(1)与石制农具、青铜农具相比,铁农具具有硬度大、不易磨损等优点,显示了以往农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2)到战国时期,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的铁器,这为铁农具的较快推广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
什么是生铁和熟铁?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铁可分为生铁和熟铁。含碳量在2%以上的铁称为“生铁”。生铁除含碳外,还含有硅、磷、硫、锰等杂质。它是在高炉内冶炼而成的,性脆,主要供铸造和炼钢。含碳量在0.1%以下的铁称为“熟铁”,可用生铁在反射炉中高温混炼和锻打制成。熟铁质软、韧性好,具有延展性。
大开眼界
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天然陨铁。后来掌握了块炼铁技术之后,才有了数量较多的人工铁器。但块炼铁工艺是采用低温固态还原法,炼出的铁呈海绵状,结构疏松,且与炼渣和未被还原的矿石混杂在一起,需要反复加热锻打挤出渣滓,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
块炼铁质地较青铜软,使用受到限制。自从人类掌握了冶炼生铁的技术后,才大大提高了冶铁生产效率,发展了一套相应的生铁铸造工艺,并且极大地改善了铁器的质量,从而为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
生铁冶炼采用的是高温固态还原法,即在炉温提高到1150℃~1300℃的条件下冶炼出来的。它出炉时便呈液体状态,不仅可以连续生产,而且可以浇铸成型,促进了铸铁技术的发展。同时,为改善生铁性能,我国在战国早期还发明了生铁柔化技术,从而得到高强度可锻铸铁。后来,又在实践中发明了生产球墨铸铁的技术、古代炼钢技术、淬火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