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以后,人们不仅将驯养的动物用作食物,还开始利用畜力牵引,出现了牛车、马车等。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牛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
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推广,但从春秋到西汉初期,在出土的铁农具中,铁犁的数量很少,形制也比较原始,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推广还很有限。到了西汉中期,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出土的西汉中期以后的铁农具中,犁铧的比例明显增加。目前已出土的汉代犁铧,绝大部分属于汉代中期以后。
关于牛耕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汉书?食货志》说:“用耦犁,二牛三人。”即用二牛挽犁,三人操作——一人扶犁,一人牵牛,一人控制犁地的深度。耦犁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他对推广牛耕起过重要作用。汉代的牛耕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这在考古发掘中可以得到证实。如在山西平陆枣园村汉墓中,发现过二牛抬扛一人抚犁的壁画,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用牛鼻穿环来控制犁牛方向以及用犁箭来控制耕地深浅的技术。汉代牛耕图这样,只用一人驭牛即可,节省了两个劳动力。又如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木犁模型,用一牛挽一犁,表明当时还出现了单牛犁耕。东汉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此类例证就更多了。
此外,赵过还发明了耧车。耧车是一种畜力播种工具。据东汉崔寔《政论》的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即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可以“日种一顷”。耧车经过后人的改进,还用于中耕、施肥等多种作业。
牛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在农业耕作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用牛代替人力耕田,不但解放了人力,也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西汉耕犁最大改进之处是什么?
我国考古学者曾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西安、咸阳等地出土了西汉的犁壁,这表明西汉的耕犁已经安上了犁壁。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起不到碎土、松土和起垄作亩的作用。装上犁壁之后,就便于翻土、碎土、起垄作亩。因此,犁壁的发明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欧洲的耕犁到了11世纪才装有犁壁,要比我国晚近一千年。
耧车主要有哪些部件?
耧车由耧架、耧斗、耧脚等部件组成。耧架木制,可人扶牛牵;耧斗是盛种的木箱,分大小两格,大格放种,小格与播种调节门相通,可均匀送种;耧脚是兼有开线沟作用的小型犁头,因播种面积不同,后逐渐演变为一脚耧、二脚耧、三脚耧等。
大开眼界
西汉时,铁农具和牛耕更加普遍。《盐铁论?水旱》说:“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当时铁农具种类很多,有铁犁铧、铁锄、铁、铁锸、铁镰等。有的铁农具如犁铧,比战国时又有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以适应耕垦熟地、开垦荒地、开沟作渠等不同需要。
汉初,为了农业生产上的需要,政府还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广大农民更加重视饲养牲畜,牛耕进一步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