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421,假如历史可以重来(历史新知书系)
26309000000019

第19章 雷班托海战迫使西班牙继续向西

在16世纪后半期,欧洲仍然希望打通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道,此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积累,欧洲已经从新大陆获得了不少资源,实力有所增强,为此,西方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海战,这就是公元1571年雷班托海战。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西班牙帝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是一场地中海霸主之争,当然,像以往一样,欧洲与伊斯兰世界的战争往往还披上一层宗教的神圣外衣,不过也的确,这同时也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的又一次全力拼杀。此时奥斯曼土耳其伟大的苏丹苏莱曼一世已经于5年前逝世了,继位者是其子萨利姆苏丹,而他的对手则是腓力二世之弟、奥地利的堂·约翰亲王。此时,苏莱曼苏丹那种“猛击、毁坏和消灭一切当道的东西”精神在其继任者那里尽管已经刀锋略钝,但仍然显得可以肃杀一切。

1571年10月7日,此时正是在塞浦路斯战争(1570—1573)期间——萨利姆继位后希望那个能继续其父那种“雷电之王”的风格,此时奥斯曼土耳其正在谋求对塞浦路斯岛的控制,奥斯曼土耳其要求威尼斯退出塞浦路斯,然而塞浦路斯是一个地中海航路的中转站,对威尼斯相当重要,这当然遭到威尼斯的拒绝。奥斯曼土耳其于是与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人建立了联盟,出兵进行干涉,从而“解放”了该岛。

恼怒的威尼斯人认为奥斯曼土耳其这一举动背叛了他们曾经协定,因此立即向欧洲基督教世界派出使者,希望欧洲能够支持威尼斯,共同对抗奥斯曼土耳其。而此时,西班牙也正在谋求向奥斯曼土耳其发起挑战,以打击奥斯曼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势力,因为西班牙已经依靠强大的海外殖民地崛起为一个海洋大国,它此时正需要寻找机会削弱奥斯曼土耳其这个老大帝国——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西班牙建国仅仅75年,由此可见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为它带来了多么丰厚的利润,使得这个刚刚崛起的帝国就敢于领导整个基督教世界向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起挑战。

当威尼斯向欧洲派出使节后,西班牙与威尼斯不谋而合,同时整个欧洲也正希望推倒奥斯曼土耳其这座横亘在西方和东方之间的巨大高墙,重建东西方贸易通道;而基督教世界早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就一直强烈地感受到了奥斯曼土耳其这个伊斯兰帝国的威胁,因此也在谋求遏制伊斯兰势力的膨胀。而西班牙此时不仅需要维护其海洋大国的地位,也由于刚刚成功地驱逐了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也希望树立欧洲天主教领导者的地位和稳固天主教势力在西班牙的统治地位。因此,这一次,欧洲反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大气候总算出奇一致地形成了。

西班牙迅速与欧洲国家达成了建立联合舰队的协议,当然,西班牙舰队和威尼斯舰队是其中的主力。

当双方都厉兵秣马准备妥当之后,平静的海面也就迎来了炮火的喧嚣——这次大海战在海洋作战史上更具意义:这是一次奥斯曼土耳其浆划战舰和欧洲风帆战舰的大对决,也是一次舰炮对抗接舷肉搏战的残酷表演。

10月7日晨,在距雷班托(希腊纳夫帕克托斯市中世纪时的旧称)60公里的帕特雷(帕特拉斯)湾海湾口附近,奥斯曼土耳其与西班牙为主的“神圣同盟”(包括威尼斯、西班牙、罗马教皇、马耳他、热那亚、西西里、那不勒斯、萨瓦、托斯卡纳、帕尔马等国)的舰队双方都已经进入各自战位。

“神圣同盟”的联合舰队指挥是奥地利大公多恩·胡安。“神圣同盟”联合舰队包括6艘大桨帆船,207艘大挠战船,2.5万名土兵,全部兵力为8万人;奥斯曼土耳其方面是由阿里巴夏·穆埃丁·扎德统领,奥斯曼土耳其舰队包括210艘大桡战船,66艘尖底帆船,2.5万乘船士兵,全部兵力为6万人。“神圣同盟”的联合舰队包括西班牙舰队、威尼斯舰队、教皇小舰队、其他城邦舰队四大舰队,其中西班牙舰队为中坚力量。

联合舰队的主力是快船,这是一种单层桨战舰,长40-60米,宽6米,帆桨并用,航速为6.5节。快船当时是地中海上使用最广的战舰,而同类的西方快船要比土耳其快船配置有更强的火力,其舰首装有五门火炮,两舷还有轻炮;比较而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快船仅在舰首安装了三门炮,其护板也不及西方船厚:西方船舷板厚100毫米,还专为桨手设置了护板。两者之间的相同点是,欧洲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快船头部都有一个包了金属的撞角长角,显然撞角战这时还是重要的海战方式之一。在两军的阵列重还有一种大帆船,它是一种大型战舰,上面配置有两层火炮,火力凶猛,这种战舰实际上相当于后来的战列舰角色。

但在雷班托海战双方的主力战舰都是中型战舰,因为它的机动能力和火力配置介于快船和大帆船之间。它的特殊之处是舰首部近似圆形,其上是一个巨大的炮台,其中装备有15-20门炮。此外,中船两舷各有4-5门炮,位于上层甲板。划桨位于下层甲板,使用灵活的三角帆用以增加战舰的机动性。

双方战舰在帕特雷湾湾口附近开始分别进入海战阵地,但欧洲联合舰队的大帆船姗姗来迟,因此有些不安的多恩·胡安不得不临时对舰队略作调整,但基本还是按照在墨西拿海峡演习时的布阵方式,即仍然分为左翼、右翼和中央三部,但此时他把威尼斯舰队的6艘战舰部署在最前沿,目的是利用威尼斯战舰火力强大的特点,以便形成了一个火力突出的攻击性阵地;然后,多恩·胡安又命令在全舰队的后方有部署了一支机动的后卫舰队。

在多恩·胡安的舰队阵列中,中央阵列是由64艘快船组成;右翼64艘船,指挥官为多利亚;左翼也是64艘,指挥官为威尼斯人巴尔巴里哥;西西里将领卡尔多拉任前卫;卡塔吉拉的侯爵克鲁兹作后卫。

当一切部署完毕后,多恩·胡安的联合舰队在阿克西亚海角和斯克罗法海角之间的海峡中横向排列了长达6公里。其中巴尔巴里哥的左翼衔接着斯克罗法海岸,多利亚的右翼则抵住南边的帕特雷湾。与之对应,奥斯曼土耳其舰队采取了大致相当的队形,只是全队形成一个内弯新月形,两翼的舰队较为突出。

上午10时,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统帅阿里巴夏·穆埃丁·扎德命令帝国舰队首先发起进攻。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和联合舰队对阵的三组舰队互相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因此实际上这场海战是在相距不远的三个海域中进行的。开战后,多恩·胡安下令部署在最前沿的那6艘威尼斯战舰立即实施猛烈的炮火射击——这6艘不同于大桡战船的、船头船尾以及两舷都装有火炮的威尼斯大桨帆船集中方置在大桡战船之前显然是个聪明的举动,对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的中央实施猛烈的突然炮火突击一时打乱了奥斯曼土耳其的中央战舰队列,造成奥斯曼军西罗柯支队的战斗队形在开战之初就猛然陷入混乱。

此后,双方战舰彼此冲击,很快进入混乱的接舷战中,然而,令奥斯曼土耳其士兵大为恐怖的是,此时体现出了双方船载步兵装备的巨大差距——“神圣同盟”的主要装备为火绳枪,而土耳其方面的仍然还是刀斧、弓箭等冷兵器,这导致在接舷战中奥斯曼土耳其士兵和战舰很快出现劣势。

但土耳其人对雷班托一带海域较为熟悉,这是一个海况复杂的海域,这里水浅礁多,当形势变得不利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舰队转而希望能借助浅水海域撤出战场,但多恩·胡安立即作出了一个具有冒险性的决定,他命令威尼斯海军将领巴尔巴里哥冒险去阻断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的撤退路线,而素来善于海上征战的威尼斯人果然不负众望,巴尔巴里哥的舰队实施了快速穿插,这一果断的命令和更加果断的执行导致了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灾难——除了六艘土耳其军战舰从联合舰队的空隙穿过外,其余的全被歼灭。

但在中央舰队赢得胜利的同时,联合舰队的右翼则陷入一个较危险境地,因为土耳其在这一翼部署了94艘战舰,比联合舰队的右翼多出1/3.与联合舰队右翼对阵的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乌里吉·阿里舰队——这支舰队就是本书其后所叙述的、巴巴罗萨海盗帝国的继承人之一所统率的海盗舰队,乌里吉·阿里当然希望能利用优势迅速击溃多利亚,这样做不仅可以吃掉多利亚,而且有可能一举扭转整个战场的态势,因为在吃掉多利亚之后乌里吉·阿里就可以从背后包抄联合舰队。

处于劣势的多利亚为了阻挡乌里吉·阿里实施这一战术目的,也只好把舰队一再向右延伸,而这却导致了联合舰队右翼和中央部距离过大,当乌里吉·阿里看到这个缺陷后立即调转舰队的攻击方向:他从多利亚和中央之间的缺口穿插了进去,突然而猛烈地袭击了联合舰队中央部的右侧,紧接着乌里吉·阿里又用凌厉的攻势对联合舰队的右翼展开攻击,不得不承认,这是奥斯曼土耳其在这场大海战中最漂亮的一击:这最终导致联合舰队的右翼几乎全军覆没!

然而,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来说,乌里吉·阿里的这一漂亮动作未能挽回土耳其舰队的败局,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舰队在另外两个战场上已经被击溃。

与此同时,一个更加不幸的消息传来,奥斯曼土耳其海军统帅阿里巴夏的座舰遭到袭击,这艘战舰很快被缴获,阿里巴夏阵亡。失去了指挥的土耳其舰队只好继续各自为战,但既没有统一指挥也失去接舷战能力的土耳其舰队此时已经成了笼中困兽。

最终,雷班托激烈的海战以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的覆灭告终:土耳其损失战船224艘,其中117艘是在接舷战中被缴获。“神圣同盟”损失大桡战船15艘,约7500人阵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人员损失没有明确的纪录,但显然要比“神圣同盟”大得多。这次战役结束后,欧洲盟国也顺手牵羊,释放了1.2万名被土耳其人当作划桨手的基督教徒囚犯。

雷班托海战是延续了数百年的桡桨战舰的最后一次大战,此后,海军作战进入了火炮时代,因为这次战役表明加装了大量火炮的威尼斯战舰表现出很高的海上摧毁能力。

另外,从地理意义上来看,1571年的雷班托海战,也是地中海最后一场惨烈的大海战,这场战役不仅结束了古代接舷战,也结束了地中海作为欧洲争霸的中心舞台的地位,它的地位被大洋所取代。

尽管西班牙和欧洲联军赢得了海战的胜利,但却仍然未能彻底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个老大帝国仍然顽强地阻挡着欧洲,西班牙与欧洲国家都很无奈,他们只能放弃这个梦想,继续向海洋进军,这也是地中海争霸中心地位的原因,此后,大西洋和印度洋成为欧洲列强角逐的中心舞台,谁拥有了制海权谁就拥有了霸主地位。

赢得雷班托海战之后的西班牙如日中天,此时已经是欧洲的主要强国。

相比16世纪西班牙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葡萄牙而言,西班牙的野心更为宏大,他们也显得更为狂妄。158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组建“无敌舰队”,西班牙由此成为世界第一海上强国。而腓力二世本身就是一个狂妄自负的家伙,他不但梦想着实现罗马帝国的辉煌——统一欧洲,甚至还奢望能够成为世界之王。他的帝国总督们因此也同样头脑发热,西班牙驻菲总督桑德在给国王的信中说:征服东方(指中国)“这项事业(指征服中国)容易实行,费用也少。”并且“如果陛下乐意调度,只要不到60名优良的西班牙士兵,就能够征服和镇压他们(指中国人)。”当然,他后来调整了征服计划,“这项远征应该需要4000到6000人,配备矛、枪、船、炮和所需要的弹药”;其中“有2000到3000人,就可以占领一些沿海省份,然后使用那里的港口和舰队,再组成一支强大的舰队,这是并不难,征服一省之后,便足以征服全国。”

西班牙在马尼拉的殖民者漂亮的宫殿中还曾经专门针对征服大明帝国做过认真的作战讨论,但这场征服战却因为英国而夭折了,因为西班牙不得不对表现得越来越强劲的英国做出惩罚,1588年5月末,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扬帆出航,远征英国,历史在这里突然出现了拐角。

这场英西战争取代了中西战争可能的开始——历史就总是那般奇怪,人性却不因时间而突变。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了,这事实上,只是那流产的中西战争的再育。倘若历史的洪流在1588年转个弯,时值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张居正死后五年,明朝政局时值下滑路中,明臣干将犹在。宦官当权的情况也尚不明显,假使西班牙的战舰出现在塘沽口,那么,历史将以何种面目呈现呢?是如清末般割地赔款,苟延残喘,或是陷入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劫,西方少数民族的蚕食和西班牙的侵略的战争的汪洋之中,或是民族英雄横空出世,而政治和军事为之一变,以恶梦的开始成为继续辉煌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