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自我管理一本通(居家自疗保健系列)
26251600000026

第26章 放宽心胸,保持平和心态(1)

调整心态、保持心境平和是血压稳定之道

良好稳定的情绪是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情绪紧张、忧郁寡欢、疑虑重重、坐卧不安,会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纠正猜疑心理,保持心境平和,能使血压稳定,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恢复。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

高血压病患者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是:他们因为神经调节功能不平衡,易脾气急躁、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必然会血压上升,血压波动大。当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们经常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久而久之就成了心理负担。高血压患者一般容易产生以下不良情绪:

自怨

患者常常表现得消极沮丧,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自己的存在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成了包袱,有一种很深的负罪感。他们往往不愿接受治疗,不听医生劝说,拒绝各项调护方案,不按医嘱吃药、检查,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怨天尤人

表现为患者焦躁不安,经常发怒,责怪家人照料不周,埋怨医务工作者不够尽心尽责,仿佛觉得谁都对不起自己。从根本上讲,患者还是由于对疾病的好转缺乏信心而产生了这些不良情绪。

依赖

这类患者往往按时诊治,按医嘱用药、检查,看上去老老实实,但每天的全部生活内容就是与病床为伴,看病、服药、休息,一点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觉得自己是“有病的人”,因此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照顾,也没有恢复正常的心理准备,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正常的生活能力了。

猜疑

有些人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之后,往往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疾病上,终日担心自己是否病发,是否得了并发症。并在看了一些医术杂志后,很容易把自己的个别症状和身体不适与书本“对号入座”。有些头晕头痛,就怀疑是否有中风的危险,有点肢体麻木便是中风先兆。对医生的解释总是听不进去,有时甚至希望医生说自己病情严重。终日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以致借酒解愁,吸烟解闷,使原来不太高的血压骤然升高,病情日趋加重。

家人与医护人员要给予帮助

针对自怨型的患者,家人、医护人员等应该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并加以详细的解说,使他们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信心,战胜疾病;还要给予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关怀照顾,使患者感到大家都在期待着他的康复,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

针对怨天尤人型的患者,家人、医护人员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理解患者的病态心理,并努力通过友善的交谈、生活上的体贴照料、医疗上细致的检查等途径,改善同患者之间的关系,稳定患者的情绪。

针对依赖型的患者,家人、医护人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主动为身体的康复而努力,让患者也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并督促他们适当地锻炼及进行各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争取早日康复。

针对猜疑型的患者,家人、医护人员应该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改变生活方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如养花、钓鱼、打太极拳、听音乐等,使对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同时要正确对待疾病,既来之则安之。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

人们对药物治疗高血压作过不少观察,通过对900多名轻度高血压病病人采用多种单一品种的降压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等,同另一组不吃降压药只吃不含药物成分的胶囊的高血压病病人长达四年的观察发现,后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40%,而服药的有效率也就是50%~60%。这就是说,40%左右的早期高血压病病人吃了安慰剂也能降血压,但这并不等于什么药都不吃也能够降压,因为安慰剂起到了心理安慰的作用,使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降了下来。这说明高血压病病人心理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了处理好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常寻求健康的心理治疗对于高血压病病人是非常必要的。

高血压病病人要切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年人要安享晚年,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中年人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健康,珍惜今天,努力为社会作贡献。这样,每一位高血压病患者都会心平气和,敞开胸怀,忘记不愉快的事情。这样的直接好处是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就能够延年益寿。当高血压病患者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心态不好时,有条件的可去找医生,尤其是看心理专科,通过与医生的主动沟通,让医生帮助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分析在降压治疗中影响血压的种种因素,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争取做到时时心情舒畅,包容宽容,增强征服高血压的信心,为自己的身体蓄积能量和活力。

改变A型性格

争强好胜、终日忙碌、长期情绪紧张的人属于A型性格的人。A型性格的人往往闲不住,容易着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这类人思维敏捷,行动迅速,不服输,工作热心,更容易感受到压力。

A型性格的人总感到事情做不完,看到别人做事慢就恨不得自己去做。A型性格的人极少出去娱乐消遣。即使去玩,也像平时工作时那样快速,一点也不逍遥自在。走路快,吃喝快,在饭馆或车站、码头、机场等候时,若耽误时间会使他们极为恼火,常想立即去做好几件事情,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来。

通过化验测定证明,A型性格的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等水平都明显高于一般人,而生长激素却低于一般人。这种特点会使体内的升压机制占优势,使血压上升。实践也证明了A型性格的人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机会确实较其他人更高。因此,如果已经患了高血压,又是个A型性格的人,一定要磨炼自己,改变性格,否则对康复不利。

高血压的发展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变化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紧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很大的作用。因此,高血压被视为一种身心疾病。高血压形成之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又可产生不良影响,但这种影响可因病期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在一期高血压时,血压多不太稳定,波动性较大,患者常为此担心和苦恼,并因血压波动所产生的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而感到不适,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因此,这时患者的情绪往往会随着血压的波动而变化,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失眠、易激动、爱发脾气等。

随着病程的进展,高血压进入二期,此时血压的波动性虽不如一期明显,但由于长时间的高血压,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已有轻度损害,如出现心电图异常、眼底改变和蛋白尿等,伴随而来的不适诸如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也越来越多,这些均使患者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因而情绪会更加不稳定,变得更急躁,更容易生气。

高血压到了三期,也就是进入高血压晚期,血压多处于持高不下的状态,心、脑、肾等器官亦受到明显损害。于是患者的情绪多表现为悲观、消极、低沉、忧郁,或焦躁不安,亦可出现多疑、敏感、牵连观念,甚至被害妄想等。另外,行为异常也会更加显著。

由此可见,高血压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并且是贯穿在整个病程中的。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影响,根本的办法就是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

放松精神,扔掉心理包袱

精神放松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高血压患者放松心情,自我缓解压力,能够有效增进身体健康。

放松精神,心态放平,血压才会低

不良心理因素可导致高血压。现在社会上竞争激烈,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很容易焦躁、忧郁、精神紧张,这些心理问题会反射到身体上,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具体表现为工作时心动过速、火气大,休息或睡眠时心率明显减缓,长期心跳过快,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直线上升。

情绪是心理反应的重要表现形式,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病就与精神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情绪不仅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还影响着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良好的情绪对高血压病患者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人群与生活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均衡,能正确对待自己、别人和社会的一种心理状态。要重视心理健康,重视性格修养,在压力来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发现有心理障碍时,可以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参加诸如炒股、打麻将等强烈刺激的活动。要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防止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而诱发脑血管意外,酿成家庭悲剧。

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继续工作

高血压患者常对自己如何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是否还可以参加工作抱有怀疑态度。专家对高血压患者长期的跟踪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也可以做到工作和生活“两相宜”。

对高血压患者的长期观察研究表明,一期高血压患者可坚持工作,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期过度紧张工作和劳累,注意环境安静,保证充足睡眠;二期高血压患者应适当休息,适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强度大的活动。但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有条件的话,每天安排午休更好;三期高血压患者就不应该工作了,要卧床休息。

有些职业如驾驶员、潜水员、飞行员和高空、高温作业等体力劳动对高血压患者均不适宜,最好调离。

高血压患者如何工作

在工作中担任主管的人要懂得授权,不要什么事都一手包揽,有些事能给下属去干的就大胆交给他们去干,以避免过大的工作压力及其他因素导致血压上升。另外,什么事都不放心的人,很容易因生气而造成血压上升。

过度疲劳也是高血压患者的最大敌人之一,过度疲劳的高血压患者往往是脑中风的后备军。而有些人在工作时常常急于完成工作任务,忘记休息甚至故意不休息,这样会导致高血压加重。所以,应科学地安排生活,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防止因工作过度疲劳而加重病情。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持续紧张状态是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经常注意消除紧张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健康,工作中应做到有松有紧。

工作持续紧张之后,可以闭上眼睛打5~10分钟盹,或者作5~6次深呼吸。这样,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会变得活跃,能够缓解精神紧张。实际上,仅是打盹或深呼吸,在很多情况下血压就能降低15~20毫米汞柱。即便没有尿意,中途也应时常去趟洗手间,松弛一下。此时,如果在洗手间伸伸懒腰,打个呵欠,做点简单的体操,效果会更佳。

减少情绪波动,不动气,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高血压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就是波动的情绪。情绪不稳定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波动的情绪不仅常常是高血压病的元凶,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引起血压突然升高,发生意外。

七情不调引发高血压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不同情志的变化,对各个脏腑会起到不同的影响,所以七情与人体内脏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高血压的发病就与七情不调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的精神紧张或恼怒忧虑会使肝气郁滞,郁而化火,上扰清窍,从而诱发头痛、头晕等症状,导致血压升高,最终发生高血压。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如果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的调节范围,则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疾病。

情志刺激对脏腑功能的影响从高血压发病的角度来看,以心、肝、脾的功能失调最为多见。如思虑、劳伤过度,则伤及心脾,导致心脾两虚,会出现头晕心悸、失眠、呆滞等神志异常、脾失健运的症状;恼怒伤肝,肝失疏泄,上扰清窍,则会引起头晕头痛的症状,甚至诱发脑中风;肝郁日久化火,肝火生痰,夹风上扰头目,则会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耳鸣等症状。以上症状均可导致高血压。

从西医角度来看,七情不调、情绪失控,可以引起大脑皮层高度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致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长此以往,血压就会居高不下,进而形成高血压。

由此不难看出,七情失调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克制、疏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免疾病发生。

高血压患者稳定情绪十大良方

高血压患者要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就要意识到生活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对待,要变换角度去看问题,加强自我意识调节。

老年人更要善于处理包括与儿孙、邻里、同事间的人际关系,这会增强安全感,保持心情平静。

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减少失落感和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感,会心胸宽广。

少回忆往事,多向往未来。“如烟往事少回顾,心底无私天地宽”。常回忆往事不仅会使是衰老的表现,而且易使情绪波动。多向前看,会感到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不仅会使心理健康,也会增加乐趣。

多为社会和他人做好事。助人为乐会心情美好,使人的大脑产生天然镇静剂内啡肽,有助于调节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平衡。

少吃肥肉,戒除烟酒。

保持充分的休息,要保持7~8小时睡眠时间。

做适当的体育运动,老年人以散步、练气功为好。

定期检查身体,合理用药,积极治疗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症。

感到有情绪困扰时,要请心理医生或心理学工作者给予指导或心理治疗。

怒气引发高血压

常说百病皆生于气,在七情失调中,尤以怒气失控诱发的高血压最为常见。过度的恼怒会使肝脏疏泄功能失调,肝气郁结,横逆上冲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生活当中的多数高血压患者最初都是由于情绪激动而患病的。

怒作为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对高血压患者危害极大。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症状。人在愤怒时,血压可急升30毫米汞柱左右。外界刺激可引起反复的、长时间的、强烈的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过程发生冲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丧失对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作用,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而使血压升高。如果原来就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则病情会更重。因此,怒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要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做到思想上保持淡泊、安静,避免妄想和激动,控制情绪波动,保证正常心理环境,矫正不良个性。

是什么让你生气

在生活、工作中,总有人经常生气,让他们感觉心烦的事、心烦的人层出不穷,没个清静。是谁让他们有生不完的气?

以主观意志来判断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