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自我管理一本通(居家自疗保健系列)
26251600000025

第25章 合理运动,健康舞动生命(4)

放松降压功大多采取坐式或站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自然盘膝坐。臀部着垫,两小腿交叉压在大腿之下盘坐,足掌向后、向外;头颈及躯干端正,臀部稍向后,以便于含胸、颈部肌肉放松,头微前倾,两眼轻闭,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将一手置于另一只手的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

第二种,单盘膝坐。双腿盘坐,左小腿置于右小腿上,左足背贴在右大腿上,足心朝上,或右小腿置于左小腿上,右足背贴于左大腿上,足心朝上。

第三种,双盘膝坐。两腿盘坐,两小腿交叉,右足置于左大腿上,左足置于右大腿上,两足心朝上。

第四种,站式。自然站立,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膝关节微屈,脊柱正直,头部微微前倾,两目轻闭,松肩垂肘,小臂微屈,两手拇指与四指自然分开,如捏物状,置于小腹前,也可将小臂稍稍抬起,两手置于胸前如抱球状。

第五种,自由式。不要求有固定姿势,在工作疲劳或精神高度集中之后,可就地不拘任何姿势,进行调整呼吸及意守丹田。

放松降压功主要有以下三种呼吸法:

第一种,静呼吸法。静呼吸法即自然呼吸法,不改变原来的呼吸习惯,也不用有意识地注意呼吸,任其自然。此法对初学气功及年老体弱的高血压患者比较适合,饭前、饭后均可进行。

第二种,深呼吸法。深呼吸法即深长的混合呼吸法,吸气时胸腹均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通过呼吸练习,使呼吸达到深长、静细、均匀之程度。

第三种,逆呼吸法。吸气时胸部扩张,腹部同时向里回缩;呼气时胸部回缩,腹部往外凸。逆呼吸的形成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以上三种呼吸方法,均要求用鼻呼吸,舌尖轻轻抵住上腭进行。

放松降压功意守部位有气海、膻中、印堂、丹田、涌泉。用于高血压治疗,坐式一般意守丹田,站式一般意守涌泉。

高血压病患者练习气功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练功时不宜过饥过饱,要在心情平静时练,要有信心、耐心,持之以恒,三五天不可能有明显成效。

根据病情掌握好练功的量和程度。病情轻时,每次练功的时间和每天练功的次数应少些,降压意念要弱。病重者,练功的时间和次数应适当增加,降压意念应适当加强。以血压平稳为度。

要逐步放松,即指思想、肢体、内脏等均放松,可放松与默念法相结合。练功中出现头涨、心烦等症状不必顾虑,继续练功,可以消除症状。

人的情绪对血压影响较大,要时常注意对情绪的控制。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心情舒畅。要保持身心安静,呼吸均匀缓慢,意守丹田或意守涌泉。练后头脑清醒、心情舒畅、身体暖温、唾液增多,说明有效。

要自然协调,指练功时意识、姿势、呼吸协调一致。呼吸应以腹式呼吸为主,即指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隆起。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凹陷,这样可使内脏提高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因为人在呼气时,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吸气时,心率增快。所以练习呼气时间长些,对降压有好处。

气功疗法只适合第一期、第二期高血压病患者,第三期患者不宜运用。采用气功疗法降压的同时,应根据病情,酌情配合药物降压。血压过高的患者,应等病情稳定后再坚持长期气功治疗,以巩固疗效。血压稳定后,不能马上停止练功,应继续练一段时间静功,以巩固治疗效果。

医疗体操降血压

体操是一种运动量适中,节律缓和,动作松弛的体育疗法项目,比较容易坚持,十分适合高血压病患者。

动作要领

自然站立,调整呼吸,双手握拳,向前平伸,拳心向下,用力收回,再用力伸直,左右分开后再拉回前方,放下双手,恢复自然站立的姿势。双手从体前举至头顶,再分别向后、向前绕环,最后恢复双臂于体前平伸的姿势。体前屈,双膝伸直,双手力求触地,然后屈膝,双手摊平置于体前,掌心向下,重复直膝、屈膝的动作,并配合双手动作,随后直膝并恢复自然站立式,结束动作。

功效

简易医疗体操能够有效地锻炼人体各个关节和肌肉,从而有效地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并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维持血压稳定具有一定的效果。本套医疗体操的运动强度适中,在配合口令的练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机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通过本套简易医疗体操的练习,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由于疾病带来的紧张、抑郁情绪,对于维持血压稳定也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坚持练习医疗体操,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提醒

高血压患者练习屈体动作时应适度,头部不宜低于心脏。动作力求轻松、舒适,不宜勉强。可以配合口令进行练习,使动作富有节奏感,但是开始时不宜快。

爬山、骑自行车、游泳

爬山是一种健身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可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而选。这里要强调的是科学地爬山,要遵照医嘱行事。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爬山时间最好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因为长时间的疲劳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攀登,不可和人较劲,作好充分的准备,最好携带巧克力、糖果、饼干等小零食。

骑自行车除了对有背部疾病的人外,几乎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项极适宜的运动。在拥挤的车流中骑车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许多地方都专门设有自行车道,能够使骑车者避开汽车,当然最好能到郊区骑车漫游。

对于老年人和有关节炎的人来说,游泳可谓是一项理想的运动方式。因为在运动时,人不会感到体重的负荷(水承受了大部分的重量),而且在身体完全浸入水中时,人几乎不用费力。

最终的原则是,无论您选择何种运动形式,都不要突然开始运动,要逐渐增加运动量,并保持良好的感觉。您也可以向医生咨询有关的运动事宜。

高血压患者运动后的恢复

高血压患者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运动后的恢复也是科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掌握并了解运动后的一些恢复知识,才能做到科学强身,加快体力恢复。运动后的恢复要注意很多问题,对这些细节部分的了解,是健康的必要保证。

运动后不宜立即坐地休息

有些高血压患者习惯于在进行运动锻炼后坐在地上,或是直接躺下来休息,认为这样可以加速疲劳的消除。其实,这样不仅不能尽快恢复身体至常态,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人体在进行运动时,心血管功能活动加强,骨骼肌等外周毛细血管开放,骨骼肌血流量增加,以适应身体功能的需要,而运动时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又可以对血管产生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当人体在运动结束后,停下来不动,或是坐下来休息,静脉血管失去了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作用,血液会由于重力作用滞留在下肢或外周静脉血管中,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血输出量下降,造成一时性脑缺血,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会造成休克。因此,高血压患者在较大强度运动后,应当进行全身性整理活动。必要时,锻炼者可进行相互间的整理活动和放松活动。高血压患者整理活动的量不要过大,否则又会引起新的疲劳。在进行整理活动时,应当有一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感觉。但如果运动量不大,如散步等,就没有必要进行整理活动。

运动后不宜急于进食

人体在运动时,支配内脏器官的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这种作用可使心脏活动加强,骨骼肌血流量增加,以保证运动锻炼时肌肉工作的需要。运动时胃肠道的血管会收缩,血流量减少,最终导致消化能力下降,这种作用要在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高血压患者如果在运动后立即进食,由于下降的消化能力不能很快恢复,进入胃内的食物就无法被及时消化吸收,而是留在胃中,容易牵拉胃黏膜,造成胃痉挛。所以运动后要等心肺功能稳定下来,胃肠道功能常态逐渐恢复后再用餐。恢复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如果是下午进行较剧烈的运动锻炼,此时间应更长些。

运动后要科学补水

高血压患者运动锻炼后的补水是必要的,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由于大量排汗引起体内缺水,如果不及时补水,可能会造成机体脱水、休克等症状。所以,运动中丢失的水必须被及时补充。只要口渴,在运动后就要补水,甚至在运动中都可以补水。运动锻炼后的补水原则是少量多次,可以在运动后每20~30分钟补水一次,每次饮水量250毫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