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自我管理一本通(居家自疗保健系列)
26251600000027

第27章 放宽心胸,保持平和心态(2)

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自己预测的结果坚信不疑。有这样的信念,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也不可能什么事都成功,周围的人和事物的发展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因此,当事物的发生与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时,就会受不了,常勃然大怒。

过分追求完美

当自己处理的事情结果不那么完美时,往往否认自己的一切,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样常会导致自责、自卑的心理和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此外,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都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使自己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有可能犯的错误。

过分计较不良结果

如果一件事不好了,就会产生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当做一场灾难的想法,导致自己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中,如耻辱、自责、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什么事都完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就意味着碰到的是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

高血压患者制怒的六大良方

克制

克制,就是用理智驾驭愤怒这匹“野马”。生理学认为,理智可降低外界刺激在大脑中引起的兴奋程度,但要有意识地锻炼,即加强修养才能做到。

推迟

设法推迟发怒的时间。第一次推迟15秒钟,第二次30秒钟,以后逐渐延长。头15秒钟是决定性的。

转移

采用任何一种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跳绳等,用这些方法减轻精神负担。如果精神的转移与体力运动都无效,可以直接休息,即在安静的房间里休息,或进行一些文字游戏之类的活动,阅读一些引人入胜的小说或报刊。

释放

心中有不平事,要采取合理的宣泄方法。要让它吐露出来,要开诚布公地说出来。与人闹矛盾后和对方交换意见,找老朋友吐露一番,这些都是释放、宣泄的较好的方法。不得已时,即使大哭一场,心中郁结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

躲避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可能引起愤怒的刺激,最好迅速避开,以防止发怒。

宽心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待人处世上要宽宏豁达,不计较小事,不苛求于人。在家庭生活中,争取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和谐的气氛。

对患有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许多有抑郁症的人都会明显使血压升高,而大部分用于治疗高血压的降压药都有使抑郁症加重的倾向。除非高血压非常严重,以至于可能直接造成器官损害,在其他情况下,最好先使用抗抑郁药物控制抑郁症,然后才考虑治疗高血压问题(这时的血压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果病人的高血压已经接受治疗,那么他应当继续服用降压药。但患有高血压且有抑郁症反复发作的人们,应当避免使用诸如甲基多巴(爱道美)或可乐定(氯压定)等主要作用于脑干的降压药。也不要使用β受体阻断药,例如能影响大脑的普萘洛尔(心得安)等。比较好的不作用于脑部的受体阻断药如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是可以选择的。降压药不太可能是引起他的抑郁症的主要原因(虽然它们有一点作用),除非是使用了一种主要作用于脑干的降压药。

对于严重抑郁症的反复发作,锂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服用药物,但要时常严密监测血药浓度。一些降压药可能影响锂的治疗。在服用噻嗪类利尿药时,想控制锂的血药浓度水平,使其保持稳定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甲基多巴(爱道美)会突然使锂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所以二者都不能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会增加锂的排泄,因此与其合用时,要适当地调整锂的剂量,但要保证安全用药量。

学会通过大笑疏解情绪

笑是养生长寿的奇方妙药。笑能消除精神紧张,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心情舒畅,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近年来,医学界重视笑对身体健康的研究,笑不仅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自我保健的一剂良药。笑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和精神作用,驱散各种愁闷情绪和抑郁心理,使自己变得更年轻,并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笑还能促进肾上腺素等的分泌,对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还能促使人体的腹部、心脏、膈肌、胸部和肝脏等器官进行运动,起到刺激肠胃,加速血液循环,清除呼吸系统中的异物,提高心跳频率的作用。笑也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笑口常开,可使胸廓、腹部、心、肺、肝等内脏得到锻炼,促使人体新陈代谢,并使全身肌肉运动起来,增强体质。

笑虽对健康有利,但切记“乐极生悲”。嬉笑过度对高血压患者也是不利的,尤其是情绪易激动而不善于自控者,应避免过分捧腹大笑,以免导致突然的病情变化。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不宜大笑,大笑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急剧升高,严重时可诱发脑出血。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更不宜大笑,因大笑时呼吸和心率加速,体内耗氧量会大大增加。这些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发心脏病的复发。

接受艺术熏陶,激发生命活力

优美动听的音乐,翩翩的舞蹈,不但能陶冶人的性情,而且也是使人保持良好情绪,防治疾病和增进人体健康的良药。

赏花,园艺,在心情郁闷时不妨来一点小小的体力劳动,相信会解除紧张、疲劳、郁闷,调节人的情绪,给人带来心情的愉悦和情绪的升华。

书法绘画在调节放松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上有很大的作用。

这些方法都可以调节人的心神,促进疾病好转,高血压患者不妨一试。

常听音乐促健康

音乐的音律、节奏、旋律、结构都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反映出客观世界运动的一些规律,它可以说是一种情理兼容的艺术形式。经常欣赏好的音乐,可以启发智慧,明鉴哲理。热爱音乐而对音乐有深刻理解的人,往往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也具有和谐的节奏,有秩序和韵律感。不仅如此,近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还显示,音乐能通过其旋律、节奏、声调、音色等方面对人体产生并各种效应,调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心理功能。

音乐的活动中枢在大脑皮质右侧颞叶。轻松、欢快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并兴奋神经细胞。音乐还有改善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音乐还可以驱除人们的痛苦和苦闷情绪,解除由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所引起的紧张、忧虑和不安。舒缓轻快的音乐可使人心情平静,心率保持平和、稳定,使上升的血压下降,紧张的神经放松。大脑皮质的功能得到改善,烦躁的情绪得以调整。吃饭时听柔美的音乐,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每天做运动时跟着节奏较快的音乐,可促使人进行有节奏的欢快的运动;而在运动后和洗澡后全身放松时,听一些频率较低的温和的如海边的波涛声或海鸥鸣叫声的音乐,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因此,凡有条件的高血压病病人不要忘记,每天用音乐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不同音乐有着不同的保健效果,比如强烈的紧张、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而舒缓、悠扬、轻快的音乐可使患者的紧张心理得以松弛,恢复平静,达到缓解自觉症状、镇静降压的目的。但由于年龄、经历、经济条件、文化修养等的不同,每个人所喜欢的音乐都大不相同,高血压病患者的情绪和心态也各不一样,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高血压患者在听音乐时,应注意音量不宜过大,以听起来舒适为度,一般响度应控制在60分贝以下。每次治疗的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可过长,同时应注意节奏疯狂、声音嘈杂的乐曲,如摇滚乐、迪斯科等不宜使用。

在翩翩起舞的情趣中缓解病痛

舞蹈疗法是指通过舞蹈来达到治病养生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潇洒地翩翩起舞,能把人带到美的享受之中。通过与舞伴交流思想,还可以解除郁闷,达到缓解病痛的目标。

近几年来,舞蹈已在群众中非常流行。在城市和农村,跳秧歌舞、红绸舞、腰鼓舞、扇子舞的老年人成群结队,组织庞大;跳交谊舞、华尔兹的中老年人更是活跃在各个舞场中。健康的人在跳,体弱有病的人也在跳,跳舞的防病治病功效已在实践中为群众所接受。

经常跳舞,对抑制动脉硬化和防治疲劳症、消化不良、肌肉萎缩、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血液循环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等有良好的作用,并可促进血液循环。跳舞还可以通畅气血,舒筋活络,而且可以使高血压病患者情绪安定,心情舒畅,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和激动情绪,使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运动中枢的功能失调得以缓解,促使高血压病患者全身处于紧张状态的小动脉得以舒张,从而有利于血压下降。优美的舞蹈动作,鲜明欢快的音乐伴奏,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宣泄郁闷的好形式,令人心旷神怡,气血流畅,血管的反应性得到改善,可引起外周血管的扩张和血压下降。

舞蹈虽然对高血压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采用舞蹈疗法,舞蹈只适合一、二期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对于病情较重的高血压病患者,如头晕头痛明显及血压较高者,或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者等,均不宜采用。此外,年老体弱者不宜选用动作过大和节奏过强的舞蹈。

在跳舞时要注意科学、合理,要注意舞场的空气流通,灯光照明要适当,环境要清洁卫生,要适当控制跳舞的时间,一般以每次60分钟,每日1~2次为宜。运动量不宜过大,应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默想打坐,放松身体,能够辅助降压

降压药物可出现或多或少的副作用,而且利尿降压药还可能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危险。许多患者也正因为不能耐受药的副作用而中止用药,长期服药对患者来说也会造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对此类人群可采用行为疗法,对于降低药物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行为疗法是指通过一些行为(比如松弛肌肉、默想等)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又称为心理行为治疗或行为干预。行为疗法也可与药物治疗联合进行,两者协同,可使血压下降较为明显,并可减少药物用量。

高血压患者运用行为疗法,通过长期反复训练,可以掌握全身主动放松时的个体体验,并逐渐做到很容易地再呈现这种身心状态。血压可以成为一种能被患者“随意”操作的内脏行为,从而达到降压目的。临床实验也证明,长期松弛训练可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

行为疗法因人而异,不同的患者针对自己所处的不同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入静方法,但其基本步骤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

首先找一个安静干扰少的环境坐下来,注意坐姿要舒适,环境要清静。然后微闭双目,排除杂念,理清头脑。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步向上直至面部,保持肌肉高度松弛。完全放松之后轻轻呼吸,暗自在心里数“一、二、三”等数,让呼吸平稳、轻松、自然,如此坚持治疗半小时左右(可睁眼核对时间,但不要用闹钟),然后进行自然呼吸,几分钟后慢慢睁开眼睛,整个意念活动结束。最好每天进行两次,连续治疗,以求恒效。

患者应保持一种若有若无的态度,不要担心自己是否已达到肌肉高度放松。当思绪纷乱时由它去,只要能入静定志,就能起到调节代谢的作用。

春赏兰花夏赏荷,花香园艺能降压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千姿百态、五彩续纷的花卉色彩和姿态可以调节人体的精神情绪,解除郁闷、紧张的心情,尤其是青、绿、紫、蓝等冷色,可使高血压病患者得以安定、镇静的抚慰,并能平肝潜阳,促使血压下降。高血压患者在烦闷时,可以多到公园散步,多看看大自然的景色,条件许可时也可在自己的小庭院里栽培花卉以供观赏。在工作之暇,动手栽栽花,松松土,浇浇水,可以活络筋骨,消除疲劳,松弛神经,陶冶情操。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这种活动量适中的劳动锻炼,有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

不同种类的花卉可发出不同的香气,令人心情舒畅,情绪放松,头脑清醒。如丁香花、玫瑰花、栀子花、桂花的香味有镇痛安神、减轻病痛的作用。一些美丽鲜艳的花朵,能唤起人们的美好记忆和联想,增强生活的信心。花卉中还含有能净化空气并杀菌的芳香油,挥发性的芳香分子与人们的嗅觉细胞接触后,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使人产生“沁人心脾”之感,有助于调和血脉,消除神经系统的紧张和身心疲劳,调整脏腑功能,降低血压。

但是,有些花对高血压患者健康不利。如丁香、夜来香在夜间能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不利影响。另外,花盆泥土产生的真菌孢子会扩散到室内空气中,引起人体表面或深部感染,甚至还可能侵入呼吸道、外耳道、皮肤、脑膜及大脑等部位,这对原本就患有疾病、体质不好的患者来说,如雪上加霜。

不过高血压患者也不是绝对不可以在室内养花的。据观察,在室内最适宜选择四季常青的花木,或能吸收有毒气体的品种,如文竹、万年青、吊兰、仙人掌、龟背竹、常青藤等。

书画怡情降血压

书画疗法是指通过练习、欣赏书法、绘画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书画,尤其是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是感情的有形表达,可以用来写情达意,逸志舒心,调节人体的情志活动。通过书画疗法,既可调节身心,养生康复,又可陶冶情操,延年益寿,所以书画疗法是一种比较高雅的古老的自然疗法,对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从生理活动方面来看,习书法、绘画时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脚平放。此时精力集中,宠辱皆忘,心正气和,灵活自如地运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和力,使全身血气通融,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整,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并能使全身肌肉保持舒适状态。当挥毫之时或潜心欣赏书画时,杂念被逐渐排除,因而可以使上亢的肝阳得以下降,郁结的肝气得以疏解,上升的血压得以降低。欣赏书画也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从书画艺术中排除忧虑和烦恼,陶冶人的性情,吸取精神食粮,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可达到消除疲劳、调节精神活动和七情劳损的目的。

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书画疗法没有严格的禁忌,只须注意每次练习书画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以30~60分钟为宜,不宜操之过急;在运笔写字绘画时,宜“意守笔端”、“凝神点画”,尽量心神安定,切忌“心猿意马”。绘画时要注意自己的心情,若情绪不良时不必勉强作画。饭后伏案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饭后不宜立即写字作画。高血压病的书画疗法须长年坚持,方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