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自我管理一本通(居家自疗保健系列)
26251600000015

第15章 辨证论治,合理运用(4)

施术者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罗纹面紧贴于治疗部位的皮肤,稍用力作单向或往返移动,其余四指轻轻扶住助力,以便抹法动作沉稳。

动作要领

推抹力量要均匀,动作要缓和灵活,避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可在治疗部位涂抹少量润滑剂,以利推抹,减少皮肤疼痛。

适用

抹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具有醒脑降压、开窍镇静、安神明目、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扩张血管、宽胸理气等作用。

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作环形摩擦移动的方法。

操作方法

指摩法为施术者手指并拢,指掌部自然伸直,腕部微屈,以食、中、无名、小指指腹附着于治疗部位,随同腕关节环旋活动。掌摩法为施术者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微背伸,将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掌心、掌根部分作为着力点,随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移动。

动作要领

施术者肩、臂、腕部均应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部自然伸直,环旋抚摩动作应协调;环摩以顺时针方向进行,也可逆时针进行,古人有“顺摩为补,逆摩为泻”的说法;动作宜轻柔,压力应均匀。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约120次;掌摩法宜稍重缓,每分钟80~100次。

适用

摩法适用于全身各处,以胸腹部、胁肋部多用。具有调理脾胃、理气化痰、宽胸行气、补益肝肾等功效。

擦法

用手掌紧贴体表,稍稍用力下压,作直线往返摩擦,使局部产生一定热量的方法。

操作方法

施术者腕关节伸直,前臂与手掌相平,用手掌小鱼际或大鱼际或全掌,紧贴于体表治疗部位,稍稍用力下压,然后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做主动运动,带动手掌作均匀地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用小鱼际着力摩擦者,称侧擦法;用大鱼际着力摩擦者,称鱼际擦法;用全掌着力摩擦者,称掌擦法。

动作要领

动作要稳,不论上下摩擦或左右摩擦,必须直线往返移动,不可歪斜;摩擦移动距离宜拉长,动作应连续不断,不能有间歇停顿;压力应均匀适中,不可过大,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度。以上要领可以用“直、长、匀”三个字概括。

适用

擦法适用于全身各处,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宽胸行气、安神降压、补益肝肾等功效。

按摩疗法的注意事项

采用按摩疗法治疗高血压还有以下问题要注意。

按摩治疗高血压的手法操作最忌施用重力或蛮力,以轻柔灵活、局部有酸胀感或温热感为宜。尤其是在桥弓等敏感穴位上施行抹法、掐法、点压法时更应轻柔,并且只能单侧进行,以免强刺激诱发血压升高。

按摩治疗高血压一般要一个月以上才可以收到明显疗效,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应急躁,应持之以恒地治疗。

按摩时要选择好适应证。对高血压病缓进型一期(无靶器官损害的表现)、二期(有轻度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可列为按摩治疗对象,对缓进型三期(心、脑、肾器官损害严重)的患者,尤其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应避免采用按摩疗法。

另外,对血压过高的重症患者,应同时配合药物等综合性治疗。

刮痧改善血液微循环,促使血压往下降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刮痧降压的原理

刮痧疗法系起源于民间的中医外治法。刮痧疗法的原理是因为内脏出现疾病就会在体表,特别是脊柱两侧的病理性反应点(又称阳性反应点,即痧象)有所体现。而刮痧正可以借助各种器具,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等特定部位,进行刮、提、推、擦。

这些刮痧方法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状况,改变血管紧张度,使血管扩张;并可调节神经功能,解除精神紧张。现代研究还发现,刮痧疗法对循环中枢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刮痧疗法所引起的局部淤血,是一种自体溶血现象,这种良性刺激过程,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所以刮痧可以促使血压下降,改善高血压的自觉症状。现代临床报道表明,刮痧疗法对高血压病一、二期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刮痧的部位与手法

刮痧的部位及方法

方法1:取颈椎两侧,进行直线刮治,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出血点、出血条为度。

方法2:取额部两太阳穴,进行局部平行刮治,以出现出血条为度。

方法3:取眉中印堂穴、颈项部风池穴,进行提捏,以局部出现潮红或微微紫红为度。

方法4:取脊柱及背部两侧膀胱经,进行刮治或刮痧,以局部出现充血斑点或斑块为度。

方法5:取肩部及肩井穴,进行刮治或刮痧,以局部出现充血斑点为度。

方法6:取上胶背部及曲池穴,进行刮治或刮痧,以局部出现充血斑点为度。

方法7:取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直线刮治,以局部出现充血紫斑为度。

方法8:取太冲穴,进行刮治或点揉,以局部出现充血斑点为度。

刮痧的时间与疗程

以上8种方法和刮痧部位,可分为两组,轮换使用,一般每个部位刮15~20次,每次15分钟。手法不宜过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尤其初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手法更应轻柔。第二次刮治应间隔5~7天。如果刮治部位痛感已消除,3~5天也可施行第二次刮治。一般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天后可进行下个疗程的刮治。

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疗法分为补法、泻法和平法三种手法,依据操作力量的轻重、速度的缓急、刮治时间的长短、刮治的方向和局部皮肤的充血紫点程度等进行区分。

补法适用于高血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等虚证患者,一般操作力量较轻,速度较慢,刮治时间较短,作用较浅,局部皮肤充血紫点较轻,对皮肤、肌肉有兴奋作用。

泻法适用于高血压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痰浊中阻等实证患者,一般操作力量较重,速度较快,刮治时间较长,作用较深,局部皮肤充血紫点较重,对皮肤、肌肉等组织有抑制作用。

平法介于补法与泻法两者之间,适用于阴虚阳亢等虚实夹杂证的高血压患者。

注意事项和禁忌

在刮痧时,还有以下问题要注意:

保暖

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血压高低、病情轻重,选择卧位、坐位等不同体位,尽量暴露治疗部位,先用毛巾擦洗局部皮肤,或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拂刮拭部位,避免受凉感冒。

刮痧的手法操作

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病情和部位来掌握刮痧刺激量。

刮治力量应适中、均匀,由轻渐重,避免忽轻忽重,一定要以能够耐受为度。手法过重会加重病情,引起血压增高。

刮痧时须顺一个方向刮,不可来回刮治,应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刮完一处,再刮另一处,皮下出现充血、微紫红即可。初次刮痧,不要一味强求出痧。在刮痧过程中,应边蘸润滑剂边刮,并随时询问病人的反应与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操作手法。

刮痧完毕后,应擦干润滑油及水渍,让患者休息15~20分钟,饮少量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再离开。

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如果出现晕倒的情况,应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一杯温糖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拔罐治疗高血压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做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罐降压的原理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的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现象。

从科学角度来看,罐内形成的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甚至破裂。由红细胞破裂导致的自体溶血,会使表皮紫黑,并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随体液流遍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功能活力。同时,机械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其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从中医理论上说,拔罐通过吸拔病变部位或特定经络、穴位,将充斥于体表的病灶、经络、穴位乃至深层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淤血、热毒、脓血等,经皮毛吸引出来。这种良性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发挥经气作用,从而扶持正气,调节阴阳平衡,促进病体康复。

取穴与施术

方法1

主穴:大椎、心俞、肾俞。

配穴:内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承山、涌泉。

施术: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20分钟。每日治疗1次,每次选用主穴1~2个,配穴3~4个。7~10次为1疗程。

方法2

主穴:大椎、肝俞(双)。

施术:留针拔罐法。用毫针直刺至有针感下传时留针,并在针柄上放一酒精棉球,点燃后,罩上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2~3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3

主穴:大椎、肝俞、筋缩、委中。

施术: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肝火亢盛型和肝阳上亢型加用外敷方(药用吴茱萸适量,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稠糊状,外敷涌泉穴,以消毒纱布包扎好)。最好在睡前敷上,每次敷12~24小时,一般敷1次,最多2次即可。

提醒: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免恼怒,保持乐观的情绪,加强锻炼,这样才有利于巩固疗效。

方法4

取位:从大椎至腰俞、督脉及两旁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施术:采用走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再行走罐法。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走罐至皮肤紫红色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有心脏病或肾脏病者,走罐后,于心俞、志室穴上闪罐4~5下,然后取曲池、足三里施以针刺拔罐,留罐10~15分钟。

方法5

取穴:第7颈椎至骶尾部督脉及其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曲池、足三里或三阴交。

施术:采用走罐法,闪罐法,出、留针罐法;先在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走罐至局部皮肤紫红,有心脏病或肾脏病者,起罐后于心俞、志室穴上闪罐数次,然后在其他穴位上施行出、留针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1~2日施术1次,或采用单纯罐法或涂云香精罐法(背部膀胱经为密排罐式),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在上背、腰背、骶部及四肢穴位上寻找数点明显丹痧施行挑痧法,每1~2日施术1次。

方法6

取穴: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骶部全部穴位。

施术:采用走罐法。先将润滑液涂于背部,再将玻璃罐口涂匀,用闪火法将罐吸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处,用走罐法。一般每条经脉往复走罐10~20次,背部穴位加用闪罐、摇罐或烫罐。每日或隔日1次。

拔罐的注意事项

在拔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患者要选择舒适、适当的体位,在拔罐过程中不能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罐具,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及局部平整的部位,以防掉罐。拔罐动作要稳、准、快。

用闪火法时,应避免烫伤皮肤;用刺络拔罐时,勿使出血量过大;用针罐时,须避免将针撞压。

对初次拔罐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采取卧位,并选用小罐具,且拔罐数目要少。

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坐罐时,应注意掌握时间的长短,以免起疤;起罐时应以指腹按压罐旁皮肤,待空气进入罐中,即可取下,切忌用力硬拔。

以下人群不适合拔罐。

皮肤有溃疡、水肿、过敏症状,大血管相应部位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拔罐,常有自发性出血和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也不宜使用拔罐法。

凡中度或重度心脏病、血友病、紫癜、咯血、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女性月经期、皮肤失去弹性、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或吸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变,或有外伤骨折等禁用拔罐疗法。

梳头活血,防治高血压

“发宜常梳”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通过梳头可以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高大脑的灵敏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大脑有效地调整和强化脏腑功能,起到防治高血压和强身保健的作用。

梳头降压的原理

梳头疗法是通过用梳子或手指梳理头发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因为操作简便,且可以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对于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都大有裨益。因此梳头疗法被人们广泛接受,普遍用于养生保健。尤其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坚持此法,可有效缓解压力,平稳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