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已在神户沿海建成一座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可供2万多人居住,为21世纪海洋城市的开发展示了美好的前景。80年代末,日本政府更是雄心勃勃,提出了举世瞩目的海上城市规划蓝图:在21世纪内共要在日本近海建造25000个海洋城市。
最近,日本政府已通过一项决议:在离东京城约120千米处的海面上,建造一座巨大的海上城市——海洋通信城市,以作为未来25000个海洋城市的“首都”。日本最大的13家建筑公司联合承包了这项宏伟的工程。建筑蓝图上的“海洋通信城市”可容纳100万常住人口,外加接待50万名游客。预计2010年完工。
在日本政府规划的25000个未来海上城市中,绝大部分是由地方财团出资兴建的。实际上,实力雄厚的日本大林集团已在集资建造一座海上摩天大楼——云霄都市2001。
“云霄都市2001”的城址已落实在东京湾内侧千叶县浦安外海约10千米处的海上,预计在3~5年内可完成前期工程,然后再用15~20年时间建成大楼,至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既是一座城市,也是一座海上大厦,比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大厦——美国“西尔斯大厦”(高443米)还要高出3.5倍。楼顶高出海平面2001米。大厦总建筑面积为1100万平方米,分500个层次,25个大单元,可供14万人长期定居,30万人就业。大厦内设有住宅、购物中心、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设施,还有办公机关及企业部门。由于它与内陆隔离,能源将自给自足。楼内可搭乘大型高速电梯上下,一次可搭乘100人,从楼底到楼顶只需15分钟。整座大楼耗资将高达3260亿美元。
由于海洋城市是建在100~200米水深的海面上,这座城约需1万余根钢铁立柱支撑。在这些钢铁立柱上装入先进的传感器设备,使其有预测预报台风、海底地震或海啸的功能。其城市的“板块”结构全部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力度,确保海上城市的平稳性,给人以如同在陆地上的感觉。为防止海洋城市受海底地震或海啸以及台风的破坏,海洋建筑学专家经过反复论证,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建筑方法。对淹没于水下的城基部分采用各式各样的巨水罐结构,利用它们的惯性、推力和反推力作用来消解巨浪冲击力,并控制震动,有效地防止地震或海啸的破坏;在水上部分设置许多特别的通风孔,让强劲的台风从洞中透过,从而起到防台风,确保海上城市的安全。
海上城市的水电供应将实现自给自足:采用太阳能电池和波浪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温差发电等方式供电;采用海水淡化或净化方式供应淡水。海洋城市也不会给海洋带来污染,城市开设的环境净化处理工厂可处理废污水,并将粪便、生活垃圾加工成压缩肥料,运回陆上施肥,以确保海洋环境的净化。
其实,人类在努力开发海上城市的同时,也已经开始向海底进军,指望在那美丽幽静的海底世界营造自己的乐园。如果说一条条新开辟的海底隧道仅仅是代表人们可以乘坐地铁从海底走向海峡对岸的话,那么,美国1993年在佛罗里达州基拉戈市的浅海底建成、海底酒店,却为人类能在海底世界安居乐业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美国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新型的海底酒店就是21世纪人们到海底安居乐业的海上城市的雏形。从现有科技水平来说,日本人有能力首先开发海上城市,美国人就更有能力首先营造海底酒店。这种你追我赶的科学精神使人类回归海洋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随着海上人工岛、海上城市、海中公园和海底酒店、海底工业城、海底采矿区以及其他海上、海底设施的建成,在海中来往就必须配备一些先进的交通工具。对此,美国和日本的远景规划是开设海底隧道中的磁悬浮列车和高速公路网,而在水面则开设速度可达150~200千米/小时的海上快艇。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已意识到,到了21世纪,仅凭海底隧道交通干线和海上快艇交通仍无法解决数以万计的海上、海底城市与陆上的交通联系,必须另辟蹊径。有的专家认为,开设两栖型的水下列车,将是21世纪最安全、最时髦的交通工具。
日本科学技术中心,召集海洋动力学专家、列车专家和潜艇专家,对制作出来的水下列车实物模型进行多方位科学论证和技术探讨,并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研究出可投入使用的样车。这种未来的两栖水下列车,在陆地上的速度为200千米/小时,潜入水下33米深后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
列车在水中快速行驶将会遇到海水阻力、潜流、湍流以及海水对流等海洋动力学问题。对此,日本专家决定将列车车身借助导向轮固定在高架单轨水下铁路路基上,借助潜艇使用的升降舵,使列车在深水中行驶时能够保持平稳。此外,水下列车上装设有先进的线性发动机,进入水中后单轨铁路路基上特制的带电线圈产生磁场,与列车车身的电磁铁相互作用,从而驱动列车在水中快速行驶。
美、英、法、德等国的专家也认为,水下列车的研制已无任何技术上的障碍。但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列车结束海中旅行之后能缓缓上升,以免旅客产生不舒服感。此外,铺设于海中的单轨高架铁路因海水的腐蚀需经常检修,但这项工作难度顿大,谁先解决这个问题,谁将先使用水下列车。不过旅客用不着为安全问题担心,一旦列车在水中遇到意外,其“启闭”式自动装置可使列车自行脱轨浮上水面。
乘坐水下列车的最大特点是能够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旅客们可透过玻璃舷窗举目四眺,领略海中的特有风光:海龟将从你身旁闪过,虾兵蟹将向你迎面扑来,鱼儿在你头顶嬉水,海豚将尾随着你游荡,千姿百态的珊瑚将在你的脚下飘摇,仿佛真的到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
世纪初的海上娱乐场建立大型海上娱乐场,是日本运输省进行的利用海洋空间的工程之一。在离陆地几千米的海上,可建造人工岛,岛上能建码头、企业、居民点、休养所等。在人工岛周围,可与陆地之间创造一个平静海域,或在人工岛上设置一个由波浪控制装置所营造的平静海域。海上娱乐场就建在这海域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及人们空余时间的增加,人们对空闲时间的价值观也在变化。人们对这种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海上娱乐场也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使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使人能够借助技术与自然相处得更加协调和谐。波高、风速、气温、水温等各种因素,对海上娱乐活动影响很大。体育性的各种活动,如游泳、潜水、游艇活动等,一般要求在波高1米以下、流速2.5米/秒以下、风速10米/秒以下、气温和水温20℃以上的海域进行。而海水浴、海滩游戏、散步、拉网活动,则要求在波高0.5米以下、流速0.5米/秒以下、气温和水温30℃以上的海域内进行。但新一代的海洋性娱乐,最好在平静海域进行,以使安全性增大,活动时间延长,甚至夜间也可进行。这样,活动者的年龄层次也能扩大,老年人也可以参加。
新的海上娱乐活动能充分利用海洋特殊的魅力,巧妙地应用海洋的波浪、流动、水压、海水浓度等特性。虽然目前从技术和成本方面看,未必马上就能实现,但不久的将来却完全有把握予以实现。从目前的研制进程看,大致有如下一些项目:
一是透明密闭座舱。它是一种耐用性透明球体座舱。人一进入里面就不会被水弄湿。它能随波翻滚,随波漂流,人在里面能享受随波逐流之趣。无风浪时,球体中的人也可自行动作,使座舱在水中自由活动。
二是漂浮气垫。它是一种装有小型马达的气垫。使用时,先让它以低速向人工岛前进,然后让它在海面上漂浮。人在上面能很快消除疲劳,从而体验到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
三是漂浮步行通道。它设置在海面上,能随波上下浮动。人在上面走犹如在摇晃的吊桥上行走一样。由于是在平静海域,因此浮动幅度不大,很安全。通道有的部分淹没在水中,又让人有水上散步的感觉。
四是音响护岸和沉箱。把波浪撞击护岸和沉箱的声音放大,并改变成优美的能拨动人心弦的波浪之声。使人听后,工作的疲劳感和紧张感一扫而光,心情异常舒畅。
五是海中浮动通道。利用海底合适的地形来设置。把跨越海沟的吊桥与珊瑚群、海藻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宽广的步行长廊。人们带着水中呼吸器在此处活动,极有情趣。
六是海中养殖园。在水中建立鱼类、贝类、海藻类培育场地,还可建立能自由捕捉鱼类、贝类的渔猎场,以增加活动乐趣。
七是海滨剧场(水上剧场)。利用海滨夜色建立开放型电影院、剧院。从沙滩上眺望海上银幕。影片在夜雾蒙纱似的银幕上放映,使人有一种梦幻似的感受。此外,在海上也可建造电影院,让观众边在海上纳凉,边看电影。
八是旋转型船码头。由于船码头可以旋转,船从码头出发就能受到有理想风向的风的推动,使人情趣大增。
建造海上娱乐场的地区无特别要求。太平洋沿岸温带地区的海岸,都可以建造。它可以全年开放,每年可接纳游人200万左右。考虑到社会的高龄化,老人也是它接纳的对象。这种海上娱乐活动时间通常为几天到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