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改变命运的心理技术
26240800000012

第12章 失去心灵自由的代价

心理问题往往同我们的内心情绪体验相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有父母的打骂,而没有内心的痛苦的情绪体验也就构不成心理问题,我们所知道的有些宗教人士提出的“你打我的左脸,我把右脸伸过去”就是这个道理,他们虽然受到打骂,但是他们没有内心痛苦的情绪体验,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行为不构成对他们的伤害,也就不构成心理问题。

我们有时打了孩子,如果说我们的父母能够同孩子沟通,及时把情绪化解,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情绪压抑,也就不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样的情况我们可能经常看到,师傅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徒弟,徒弟不仅不仇视师傅,反倒心怀感激,下次我们回想师傅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内心并不痛苦,因为我们觉得师傅是为了我们好才这样做的。

我们在作茧自缚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疑敏感。什么是多疑敏感呢?多疑敏感就是说这个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反应过多,看到很多事情都不顺眼,这时的反应指的是他心理有对抗,心理不平静。

有的人对黑暗感到害怕,一定是我们曾经接受了黑暗与某些不可琢磨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我们对某种眼神不自在,我们一定觉得我们是这种眼神的受害者;我儿子曾经对小提琴感到敏感,是因为我曾经用小提琴的琴弓打过他;我们老家过春节害怕吃南瓜,人们害怕成为寡妇,因为南瓜在我们老家发音为“变瓜”,谐音“变寡”;人们害怕“4”,害怕与死有关,所以我接受的一个学生咨询,每次刷牙也要刷6次或者8次,一定要避开“4”字;有的不喜欢与“7”有关联,因为害怕出拐;有的人害怕看到别人做爱的场景,据说是不吉利。

我的一个学生对“骚货”刺耳,她以前曾经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她说:“冯老师,当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吵架时,她们骂‘你这个贱货’或‘你这个骚货’,我就特别难受。”原来那个有妇之夫的妻子骂过她……

为了达到人为制造的完美,我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压制我们不想出现的“坏”,这时我们表现为压抑我们的心情,这种压抑心情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被储存起来,这种能量并没有被瓦解,一旦有合适的时机它就会爆发出来。

接受改变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改变之前,我们觉察不到消极思想的能量,因为我们没有参照物,以为一切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我们步入改变的轨道时,我们植入了一种新的思想,这个新思想就像一个参照物一样,此时我们发现每一个消极思想就像一根毒箭,一思一念牵动着我们的一肌一肤,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本来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就被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无情地分割开来,有的分割成“好”,有的分割成“坏”;有的分割成“我的”,有的分割成“非我”;有的分割成“美的”,有的分割成“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个体画了他心灵的边界,同时他建立了心灵的战场”。于是我们开始喜欢“好的”,排斥“不好”;喜欢“我的”,讨厌“非我”,追求“美的”,嫌弃“丑的”。

每一次划分就是对自己的一个设限,也就是西方大家所称为的局限,也就让我们失去了一些自由;每一次划分就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就把整个世界的不同表现形式看成了陌生者。

“因此就像弗洛伊德曾经评述的,每一个陌生人就像我们的一个敌人,我们每一个(分辨的)程度就潜在地同不同的敌人以不同的冲突形式交火。记住,每一条边界线,就是一条战争线———不同的分割,敌人是不相同的。在心理学的语言上,不同的‘心理症状’源于不同分割。”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我们制造了自缚的茧,但是时间长了,我们却不以为然,总是认为是外界给我们造成的。“一种冲动(如动力、愤怒或者愿望)由你而生,很自然地瞄准了环境,当投射的时候,好像是冲动来自环境并且瞄准你。这就是回向标效应。”

回向标,或者称为飞去来器,是澳大利亚土著人使用的一种狩猎器具,当投射者投出去的时候,这种飞去来器总是会回到投射者原来的位置。所以我们心理的问题又是中国人所说的“作茧自受”,“世间本无烦恼事,只因庸人自扰之”。

一旦我们接受了某种意识,就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这就像盲人摸象。

在很久以前,有几个盲人听说来了一头大象,他们不知道大象是什么模样,于是他们争着用手去摸大象,第一个盲人摸到大象那又粗又圆的腿,他非常高兴地说:“我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了,它呀就像一个大柱子!”第二个人摸索到大象的肚子,他大声说:“你说得根本不对,大象就像一堵墙,它挡在那里人就过不去了!”这时,第三个盲人急得又喊又跳:“你们两个都错了,大象明明像一把大扇子嘛!”另外几位摸到大象鼻子的说大象是“又粗又长的皮管子”。摸到象牙的说大象是“一把刀”,摸到大象尾巴的说是一条大绳子……

看到这则寓言,我们觉得这些盲人非常可笑,我们再来看看我们长了眼睛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一群男生在一起议论美女,一个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双有灵性的眼睛是最美的!”另外一个人说:“女人嘛,最能表现美的当然是丰满的胸部和突出的臀部所表现的曲线美,当然脸部不要太难看就行。”一位平时“比较深思熟虑”的人说:“当然还是要综合考虑,比如肤色、身体的匀称、修养等。”另一位急不可待地说:“你的这种审美观实际上是一种庸俗观,你所综合考虑得出的美人就没有一点特色,其实是最大的平庸。”“我认为最美的莫过于女人的脸部,面部清秀当然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美。”一个瘦身主义的支持者说:“还是瘦美人最美了,当一个女人显露出她的美人骨是多么的美呀!”

上面是大家对美的议论,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发现很多西方人找东方女性为妻的时候同我们的审美标准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发现很多美国人就是认定小眼睛,单眼皮,塌鼻子是东方的美,于是很多大公司的老总就选定这样的东方女性为妻。刚开始实在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到底谁是对的呢?怎么“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樱桃小嘴”在一些美国人眼里就不美呢?

“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而产生的,外部世界纷繁复杂,随时随地都有大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但是,感觉器官接受外部的刺激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因而人就要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

“指向性是说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外一些对象。”

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道理,其实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你认为某人可爱,真正可爱的是你的思想,你爱某人,是因为你的思想有一个模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瞎子摸象,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有意或无意形成的思想就像计算机的程序,只要触及或者说点击就会自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会认为它是多么的真实,所以人的思想原理有些类似计算机的原理,当然大脑要比计算机复杂得多。

计算机主要有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功能,计算机刚出厂的时候,计算机的存储器是空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供利用的系统的话,那么计算机如同废铁一样,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在使用计算机之前,你必须让计算机装入系统,你装入什么系统,在我们的显示屏上就出现什么内容,而不会出现其他内容。就是说,计算机屏幕仅仅显示计算机存储的内容。还有一个要说明的是,计算机的系统或程序仅仅是一系列数据。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的大脑也是空白的,这个阶段可能在我们母亲的子宫内,也可能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多数学者倾向于前者。

如果一个人出生后不受教育,就像计算机一样不装入程序,这个人就不成其为人。计算机要程序员装入系统,我们人类需要教师教育我们。这儿的教师是广义的,他可以是父母、兄弟姐妹、玩伴等。实际上在人生的成长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在你上学之前,你的父母已经在你的大脑中充填了足够的数据,你已经学会了综合运用大脑里的材料进行推断、分析和决策。

当你的父母不断地对你说:“我爱你,你是最好的”,“你能行,我们能帮助你”。你的人生很大一部分就是成功。当你的老师经常对你说:“这个你都干不了,你长大了没什么出息。”或者你的爸爸妈妈经常说:“你这孩子就是笨。”你爸爸妈妈的这些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人生失败多于成功。

甚至那些刑事犯,当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和周围的人不断地对他们说:“这个孩子真坏,简直没救了。”“这孩子长大了也就只能当三教九流。”当他们违法时,他们的感觉是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他们大脑中的“数据”。大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教育方法对孩子的重要性。

所以说人生是我们思想的显示器。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思想,你的生命就是什么样子。中国有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时势只是揭示英雄。

我要提醒各位的是,我们的思想同计算机一样,输入计算机的系统是一系列的数据,它包括声音、图像、文字等。我们的思想同计算机一样,我们接受的思想也包括文字、图片、声音、感觉等(了解思想的组成要素,我们就可以以这些要素重新输入我们的思想)。你父母的一个愤怒眼神可能让你心惊肉跳,你老师伸出的一个大拇指,可能让你神采飞扬,一个空旷而寂静的沙漠可能让你不寒而栗等(当然你也可以改变,一切在于你自己)。

当我们接受某种思想的时候,特别是当这个思想成为我们的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时,我们就变成了“盲人”,因为此时我们的潜意识总是牵引和影响我们的意识行为。

有一个漂亮女性前来接受我的咨询,她以前有一个男朋友,男朋友对她特别好,经常鼓励她、赞赏她,男朋友从心底里也很爱她。但是,过了很短的时间,她就不喜欢这个男朋友,而选择了一位吸毒的、喜欢嫖妓的、经常批评自己的男士为友。当这位又吸毒、又嫖妓、又爱批评自己的男友同自己分手的时候,她是泣不成声、夜不能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原来她有一位追求完美的爸爸,爸爸是一位从事医学研究的,从小就喜欢批评她,一会儿指出她的基因组合有问题,一会儿指出她的思维逻辑有问题。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习惯了批评,接受了自己不好的思想。

当一个喜欢她的男友同她在一起的时候,男友的倾慕和赞赏不仅不能让她欢心,反而觉得不真实,甚至觉得别人虚伪;而当一个喜欢指责、批评她的角色出现时,她有回到“家”的感受。

所以我们说男女是否般配,很大程度指的是心理是否匹配,心理匹配的婚姻才能长久。所以,有时我们看到一对夫妻从认识开始就不断争吵,但是两个人却凑合了一辈子,因为彼此心理上需要这种制约。

从表面上看,这种制约维系了婚姻的稳定,但它未必就是好事,它是一种在局限下形成的,它是失去心灵自由的产物,它形成于心灵的创伤,同时它又给自己和他人更大的创伤。

并不是维系所有的婚姻都需要这种制约,心灵自由的人,关爱、宽容是维系婚姻的黏合剂,关爱、宽容来自爱,这种爱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失去心灵自由的人,他的人生就像齿轮,只有出现啮合的时候,才能传动出最高的动力。所以失去心灵自由的人,一切都要靠运气,只有当环境同他的心理相吻合,他才能够比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准。而心灵自由的人,因为爱就是最好的黏合剂,所以走到哪里他都能发光,因为他就是金子。

失去自由的内心世界是障碍重重,把我们捆绑得严严实实,让我们动弹不得。下面这个图示反应的就是我们被捆绑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