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乌龟壳讲国宝的故事
26187600000009

第9章 两千年前的环保宫灯

小朋友们,爱迪生发明电灯只是近代的事。在此之前,世界各地夜间照明都使用油灯或蜡烛。然而,油灯或蜡烛除亮度、方便程度不如电灯外,在清洁环保方面也比电灯差远啦。

不过古代中国人也很聪明,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一种清洁环保的油灯,因造型美观、结构科学合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盏灯吧!

长信宫的青铜灯具

小朋友们还记得金缕玉衣出土的地点吗?对,中山靖王刘胜墓。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令世人惊叹,而刘胜妻子窦绾墓中出土的一盏青铜宫灯,同样引起轰动,在出土后不久便被国家评为一级文物!由于这盏青铜宫灯上刻着“长信”字样,说明此灯应属长信宫,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长信宫灯”。

不像灯的长信宫灯

这盏长信宫灯的设计很特别:它是一件鎏(liú)金青铜器,外形是一位恬静优雅的宫女,面貌端庄清丽,梳着发髻,身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小心翼翼地跪坐在地上。左手举着一盏灯,右手轻轻举起,似乎在用衣袖挡风,头部略微向前倾探,目光专注,好像是举了一夜的样子,有些慵懒。

你一定会奇怪,这怎么看都是一尊雕像呀,怎么会是一盏灯呢?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它吧: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整个灯具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均可以组装拆卸,这样显然是一盏方便清洗的青铜灯具。

为什么说它环保呢?

此灯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环保设计。宫女高举的右臂与左手所持的灯顶部相通,形成了一个“排烟管道”。宫女的身躯中间是空的,里面可以盛水。在点灯之前,要在宫女的身躯中装上水,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灯中。蜡烛产生的油烟和灰烬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体内,然后溶解在水中。这样屋子里一点油烟也不会留下,连燃烧蜡烛的味道都不会有。

更不可思议的是,长信宫灯还有调节灯光亮度的功能。灯盘可以自由转动,灯罩则由两片瓦状的弧形板合在一起构成,调动弧形板即可调节光照的强弱和方向。凭借这些奇特的设计,使它获得“中华第一灯”之誉。

长信宫灯的主人是谁?

宫灯上既然有“长信”字样,表明此灯应是皇后所用之物。因为汉代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住在长信宫中,而且宫灯为坐相宫女,也说明是一件汉宫之物。那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在窦绾的墓中?要知道她的丈夫刘胜只是一个诸侯王。

我们先从灯上的铭文来分析:上面刻有“阳信家”的字样,应该是长信宫灯的第一位主人阳信侯刘揭。在汉文帝时,刘揭被封为诸侯王,到汉景帝时又被废黜,后来还被抄家。所以这盏长信宫灯被朝廷没收了。估计是见此宫灯设计奇特,送给了皇太后窦漪房,所以灯上刻上“长信”的字样。这也是“长信宫灯”得名的出处。

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也就是刘胜的奶奶。有人分析认为:窦漪房与刘胜妻子窦绾是亲戚,因而长信宫灯有可能是窦漪房在窦绾出嫁时相赠的礼物,或是后来送给窦绾的,窦绾自然会当作圣物珍视,因此这盏长信宫灯才会被作为陪葬品出现在窦绾的墓室之中。

不过也有人说,从汉墓中青铜器的出土记录来看,长信宫灯也有可能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长公主的物品,后来辗转到窦绾手中。至于这盏宫灯到底是谁的,现在无人能解释清楚,就像刘胜为什么有资格穿穿金缕玉衣一样,只有历史才知道!

窦漪房是谁?

窦漪房是西汉有名的窦太后,她是最后一个拥护“黄老思想”的统治者。自从成为皇太后以来,窦太后便开启了一个属于她的王朝,在她的实际统治下,西汉政权依然处于稳固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窦太后,就没有西汉王朝的稳定发展。窦漪房其实并不专横,做事冷静、果断,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