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乌龟壳讲国宝的故事
26187600000008

第8章 不会生锈的天下第一剑

小朋友,你听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越王勾践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有一把吹毛立断、削铁如泥的天下名剑。这把青铜宝剑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墓中出土,虽然在墓中埋了两千多年,却没有生锈!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越王的宝剑不是在越王墓中找到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既然有“天下第一剑”之称,这把青铜宝剑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

古代打仗使用刀、枪、剑、戟(jǐ)等,俗称“十八种兵器”。在十八种兵器中,宝剑是很重要的,拥有一把好剑是习武之人最大的荣耀,有些将士死后也要把心爱的宝剑随主人葬入墓中。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发现一座楚国墓,发掘出一柄长约55.7厘米的青铜剑,令世人大为震惊!

当人们从木质剑鞘中把它小心翼翼地抽出来时,寒气逼人!这把剑在靠近把手的位置上有两行鸟篆体错金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看到这几个字,人们立刻想起“越王勾践”。

既然是“越王勾践”的佩剑,一定有它非同寻常之处。经过了两千五百多年,它居然还闪烁着青光,寒气袭人。于是有人马上做了个实验,在剑下放上20多张打印纸,拿起剑一挥,“唰”地一下,那么厚的纸都被它划破啦!

此剑刚出土时,剑身并不是呈银色光芒,而是呈紫黄色,上面有些略显黑色的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一块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把剑在地下埋藏了千年,表面竟然没有锈迹,那光泽竟像是新铸成的一样。

越王勾践剑为什么不生锈?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不是绝对没有生锈,只是其锈蚀程度十分轻微,人们难以看出。后来,这把剑放在囊盒中妥善保管。然而人们惊奇地发现,此剑在现代保存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仅保存了40年,表面已不如出土时明亮了。这说明,不是这把宝剑不生锈,而是墓穴中保存的条件非常完善,才保证宝剑才没有生锈。

与此剑同时出土的还有三把青铜宝剑,当时它们都放在棺外的椁(guǒ)室里,所处环境的密封程度不如越王勾践剑好,但它们的锈蚀程度也较轻微,与越王勾践剑差不多。

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春秋时铸剑的材质较特别,不完全是古代常用的铜锡合金,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为80%—83%、含锡量为16%—17%,还含有少量的铅和铁,而铜和锡都是不活泼的金属,即使在常温下也不容易生锈。

为保护剑身的光彩,古人在剑身表面镀了一层厚度约0.1毫米的铬(gè),对剑身上的暗格经过硫化处理。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硫化物是因丝绸、尸体、食物腐化产生后落在剑身的,并不是剑身原有的。

也有人认为,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江陵的楚国贵族墓的椁室内,墓室外表覆盖了一层细密的白黏土,考古界称为“白膏泥”,而且墓坑土又经过夯实,这样墓室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与外界没有空气交换;再加上墓室中氧气稀薄,故有利于金属物品的保存。这也是越王剑不锈的原因之一!

越王剑怎么会在楚墓中?

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这把越王勾践剑,怎么会在楚国贵族墓里呢?当年的越国可是在现在的浙江省哦,而楚国是在现在的湖北省,这把剑难道是自己从地下钻过去的?

那当然不是!这把剑上写着“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就是一把越王勾践不离身的宝剑,如果到别国君王或将军墓中,那其间一定有什么故事才对。

很有可能是两种原因。

一是战利品:春秋时期,战争不断发生。这可能是楚军打败了勾践,把剑作为战利品缴获带回军营。后来,楚王把此剑赏赐给战争中有突出表现的邵姓贵族。邵姓贵族一定觉得很荣耀,死后也要把宝剑放在自己的墓室中,于是它便成了一件陪葬品。

二是陪嫁品:楚昭王娶了勾践的女儿,因而这把宝剑才有可能作为勾践女儿的嫁妆送到楚国。此后楚王又把这把宝剑赐给邵姓贵族,才会埋入楚国贵族墓中。

无论越王勾践剑在哪里出土,这把剑上的字都告诉我们,剑原来的主人就是越王勾践,至于这把宝剑在什么情况下到了楚国,依然是一个有待解破的历史谜团!

什么是活泼金属?

像铁、铜、铝、金、银等都属于金属,可是这些金属并不是一个性格哟,根据它们的“性格”不同,分成了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

金属放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有些反应很快,比如一块铁放在空气里,就会生锈,铁锈就是另一种物质——氧化铁。像铁这种特别喜欢和氧发生反应的金属,就是活泼金属了。金、银也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但反应很慢,是不活泼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