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乌龟壳讲国宝的故事
26187600000002

第2章 庞大的古代打击乐器

小朋友,你喜欢哪种乐器?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出土了一件大型打击乐器,由64件铜钟组成,要是陈设起来会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它奇怪的样子与常见的现代乐器一点儿也不同,然而在几个人的敲击下却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是什么乐器呢?真是太奇妙了!

悬挂的青铜钟也是乐器?

这套奇妙的乐器,就是在曾侯乙墓中发现的一套大型青铜编钟!

编钟,是古代宫廷特有的打击乐器,形状和质地都比较特殊。这套青铜钟按照音调高低次序排列,挂在一个大架子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发出声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编钟是天子、诸侯王才拥有的礼仪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只有征战、朝见或者祭祀时才会奏响。我国西周时期出现一套3钟的编钟,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又出现一套9钟和一套13钟的编钟。后来,编钟的数量增至一套16钟,成为朝廷大典必备的礼乐,一直到清代都是如此。

曾侯乙编钟长什么样?

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曾侯乙编钟是由65枚编钟组成,总重约2500多千克。这些编钟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每排编钟由左到右依次增大,而下层的编钟都比上层大。

最上面一层编钟有l9枚,最小的叫“钮钟”,重约2.4千克。中层和下层的编钟,共有45枚,根据钟的形状分为三种:由11枚甬钟组成的“琥钟”,由12枚甬钟组成的“赢司钟”,由22枚甬钟组成的“揭钟”。其中最大一枚钟重约203.6千克,最小一枚钟重约8.3千克。

算术好的小朋友们一定会问:“咦,怎么少算了一枚?”对,是少算了一枚!有一枚由楚惠王赠送的镈钟,挂在下层外侧的右面。

钟架是铜木结构,分三层,每层立柱都是一个英俊的青铜佩剑武士形象,支撑着横梁,又威武又神气,整个钟架共有6位青铜武士像。横梁是圆木,圆木的外面是一层亮闪闪的黑漆,黑漆上彩绘美丽的花纹。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

古老的乐器还能演奏吗?

曾侯乙编钟埋在地下很多年,小朋友是不是以为它已经不能用了呢?告诉你哦,这套编钟现在已经修复,挂起来仍然可以奏出美妙的乐曲呢!

小朋友可能又要问:“现代人不知道古代是怎么演奏编钟的,怎么办?”不要着急,在每一枚钟上都刻着金篆(zhuàn)体的铭文,详细介绍了古代音律和编钟的演奏方式,钮钟上还刻有金铭文,用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因此,按照乐谱敲响相应的音调的钟,就可以演奏乐曲了。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

不过,这么大的一套乐器,可不是一个人就能演奏的!在出土时,钟架旁还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槌,那就是敲响编钟的工具;还有两根彩绘长棒,是用来撞击编钟的工具。从这个工具上,我们可以推断出编钟应该由五、六个人同时演奏,三个人各用两根木槌敲击上、下两层的甬钟,两个人一人一根长棒来撞下边的大甬钟,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曾侯乙是谁?

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郊,考古学家发现一座古墓,面积约220平方米。墓室内分为东室、西室、北室和中厅。

东室中有一副主棺,外棺是青铜框架,内棺有彩绘的门窗及神兽武士。东室有陪葬的棺材八具,西室有十三具。北室有兵器、车马器和竹简等陪葬品,中厅陈放大量青铜乐器,从甬钟上的“曾侯乙乍时(作持)”字样,我们可以知道墓主人是曾侯乙。“曾侯”表明墓主是诸侯级曾国的国王,乙是他的名字。

墓中共出土文物约l.5万余件,除了“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编钟之外,还有排列二十八星宿的漆木衣箱和带盖的金盏等。

什么是铭文?

古代器物上常会铸(zhù)刻一些文字,用于记事。商周时期虽然发明了文字,但没有纸,所以皇宫贵族遇到国家大事就会铸造一件青铜器,如鼎、钟、盘等,并在青铜器上铸上记事文字,这就铭文。铭文的种类很多,如刻铸一个字表示器物的主人是谁,也是铭文。可以这样理解:凡器物上的文字,都属于铭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