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乌龟壳讲国宝的故事
26187600000001

第1章 乌龟壳上的商王朝秘密

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龙骨”吗?“龙骨”可不是龙的骨头,而是古代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哟!比如野牛、乌龟的化石。在很久以前,乌龟可是宝贝呢,人们认为它有判断吉凶的能力。几千年过去了,有一个人偶然发现了乌龟壳和牛胛骨上刻有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而这些甲骨文记录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殷商王朝的秘密!

是谁发现的龙骨?

故事发生在清代末期,河南安阳小屯村。村民在田间耕作时经常会从地里刨出些骨头片,因为大多数骨头片上刻着一些怪异的符号,村民认为这些骨头肯定与古代神灵有关,于是取名“龙骨”,他们觉得“龙骨”并没有什么用途,便随手扔在地头路旁。

一天,村民李成生了脓疮,没钱去看病,他又痛又痒,突然想起“龙骨”能治病的偏方,便去地头找一块“龙骨”回来磨成细粉,抹在脓疮上。没想到几天之后,脓疮渐渐痊愈了!李成心想“龙骨”既然是药材,肯定能卖给药铺换几个钱用。于是他把地边的“龙骨”碎片收集起来,拿到县城药铺里面去卖,并讲述了自己疗疮的经过。

药铺掌柜知道古代医书上有“龙骨”这一味药材,却不知“龙骨”当地也出产,而此“龙骨”与医书所记载的“龙骨”性质相同,也能治病,故买下“龙骨”,这事让李成赚了一笔钱。由于药铺不想要那些带有符号的“龙骨”,李成便把“龙骨”上的符号一点点磨平。李成并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给中国文字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验药发现一个大秘密

1899年,家住北京的王懿荣先生,时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民国时期的教育部部长及中央大学校长),是一位金石学者和历史学家,因患有疟疾,请一位老中医来为他看病。老中医诊脉后照常开具了药方,家人拿着药方去达仁堂抓了药。回来后,王懿荣先生像往常一样,一味一味地验药。突然,他惊讶地发现“龙骨”碎片上面有的竟刻有一些符号,虽然已模糊不清了,但他仍敏感地意识到,这些骨头上的符号可能是古人所刻,可惜“龙骨”是碎片,看不清符号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匆匆来到达仁堂药店,向老板仔细打听“龙骨”的来历。原来这些“龙骨”是从山东潍县范潍卿手里买进的,过几天范潍卿还要来送“龙骨”。王懿荣先生请药店老板收到“龙骨”后不要砸碎,让他看过再说,药店老板答应了。

几天后,范潍卿送来十二片“龙骨”。药店老板请王懿荣前来看看。王懿荣仔细辨认,认为这些刻在龟背牛骨上的符号从排列方式来看,很可能是远古文字。于是他欣然买下这十二片“龙骨”,并且请范潍卿回去后再找一些来,同时还派人去安阳寻找,就这样,王懿荣陆续收集了1500多片“龙骨”。

后来,在刘鄂、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共同参与研究下,王懿荣终于搞清楚这些“龙骨”是殷商王室的占卜工具,甲骨上所刻符号是记录的占卜原由和结果,确定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甲骨文,是非常珍贵的史料,王懿荣也因此有“甲骨文之父”之称。

1928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先生,聘请留美博士李济对殷墟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考察,并以大量考古实物,证实殷商王朝的存在,把中华民族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五个世纪。

什么是甲骨文?

殷商时期,奴隶主贵族决定国家大事或王室大事之前,都要敬神占卜,也就是要恭敬礼拜神灵以后,手里拿着甲骨,把自己想要问的事情告诉神,然后用火烤甲骨。等甲骨被烧出裂纹后,再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来判断事情的吉凶祸福,最后要把占卜结果刻在甲骨上,这就形成了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鼻祖,也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文字,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比如说日、月、目等象形文字。人们发现的甲骨文字,记录了殷商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了解殷商时期的最好史料。

文字的出现,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现在知道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然而在20世纪以前,却没有人知道甲骨文的存在,一直以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金文,即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为什么小屯村会

有甲骨呢?

清代末期,小屯村只是河南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然而在商代晚期,这里是商朝迁都之后宫殿宗庙的所在地,是商王处理政务和起居生活的场所,所以记录商王活动文字的甲骨才会集中在这里。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商王朝仅仅见于传说,西方学者认为这是神话中的王朝。甲骨文发现之后,才确定商王朝是一个确实存在的远古王朝,同时又把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提前了五百年,这都是甲骨文的功劳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