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乌龟壳讲国宝的故事
26187600000017

第17章 六匹骏马的石雕像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死后埋葬在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千米的九嵕(zōng)山上,名昭陵。墓旁祭殿两侧有庑(wǔ)廊,庑廊内有著名的“昭陵六骏”石刻。小朋友,你知道“昭陵六骏”石刻是怎么回事吗?

唐太宗的陵墓——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开创了著名的贞观盛世。

唐太宗死后,葬在“昭陵”,是“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昭陵陵园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它不仅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还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在昭陵中最受世人瞩目的就是石刻“昭陵六骏”。

唐太宗珍爱的六匹马!

昭陵有一座规模很大的祭殿,祭殿两侧庑廊中的石雕就是“昭陵六骏”。

这六匹宝马分东西两列,从南往北,东面依次为特勤骠、青骓(zhuī)、什伐赤;西边依次为飒露紫、拳毛(guā)、白蹄乌。这六匹马是当年秦王李世民的坐骑,在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征战中先后英勇牺牲了。这六匹战马战功赫赫,每一匹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乘危济难的“特勤骠”是李世民在唐初平定宋金刚之战时的坐骑。当时宋金刚占据浍州,李世民骑着这匹马冲入敌阵,一昼夜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赞美它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奔跑神速的“青骓”这是李世民在平定窦建德之战时的坐骑。石刻中,它作奔驰状,马身上中了五箭,都是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更多的箭都落在马的身后,由此可见青骓飞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赞美它:“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出生入死的“什伐赤”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陪着李世民出生入死。石刻中,马作腾空飞起,身中五箭,但仍快步如飞。李世民赞美它:“瀍(chán)涧未静,斧钺(yuè)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威凌八阵的“飒露紫”是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之战时的坐骑。石刻上除马中了一箭外,还有一个人在给马拔箭,这个人就是丘行恭。当时李世民骑着“飒露紫”与王世充作战,没想到“飒露紫”前胸中了一箭。幸亏此时丘行恭赶到,把自己的马让李世民骑,然后从容拔下“飒露紫”身上的箭,再次骑它冲入敌群之中。唐太宗赞美它:“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zhé)三川,威凌八阵”。

连中九箭的“拳毛”李世民平定刘黑闼(tà)之战的坐骑。石刻中,它连中了九箭,可以看出当时战争有多么激烈!此战后,唐太宗一统天下的大业宣告完成。唐太宗赞美它:“月精按辔(pèi),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回鞍定蜀的“白蹄乌”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gǎo)之战时的坐骑。当时战争相峙两个月,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在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仁杲军阵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中的马作昂头怒目飞驰状,就像当年追敌时一样!李世民赞美它:“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为什么要雕刻六战马像?

李世民登基后,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园,于贞观十年下诏,将六马的英姿琢刻于石屏之上,镶嵌在昭陵北阙。同时亲题赞辞,记载马名、肤色、乘用时间、所负箭伤和气格秉赋,以示对六马的表彰和怀念。

有人说,李世民很得意自己建立的功勋,他下令雕刻这六匹马,其实是表现自己在创建大唐王朝立下的赫赫战功,彰显自己的功勋。

还有人说,这是李世民在告诉自己的后世子孙,江山来之不易,让后世子孙记住前辈的艰难。

其实,是哪一种说法都不要紧,最主要的是,昭陵六骏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感受贞观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的精神世界。

“昭陵六骏”石刻的遭遇

1914年,我国古董商卢芹斋盗走“昭陵六骏”石刻,将其中的“飒露紫”和“拳毛”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外国古董商,为方便运输,将“昭陵六骏”石刻用工匠器械打碎后运到美国,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1918年,古董商卢芹斋再次将剩下的四幅“昭陵六骏”石刻盗走,在成交后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幸而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制止,此四石真迹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六匹马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皇帝的战马,起名可不能像家里的小宠物一样随便,如马名中的“骠”,说明马的毛色是黄里透白的。“特勤”是突厥族官名,说明这匹马来自突厥族,也许是突厥送给李世民的礼物哦!“青骓”的“青”,是说马毛为苍青色,“骓”是对上等好马的称呼。

小朋友不难明白:“青骓”就是一匹青色的良马呀!那么,你能猜出“白蹄乌”是什么样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