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乌龟壳讲国宝的故事
26187600000016

第16章 国宝铜盘竟被当做喂马槽

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上文讲的西周青铜器何尊,被当成废铜卖掉,差一点就进了炼铜厂,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何尊很走运呢?

现在,再讲一件国宝级的青铜器,竟被人当做喂马槽的故事。这件珍贵的青铜器,就是著名的虢(guó)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是什么盘?

虢季子白盘,可不是一件普通的白色的盘子哦!这一件青铜盘内侧底上刻有“虢季子白作宝盘”等铭文,我们可以知道这件青铜盘的主人,是西周时期虢国一位名叫“季子白”的贵族。故后人称此盘为“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的青铜器,至今有近三千多年的历史,是迄今出土最大的一件青铜盘,长l37.2厘米,宽82.7厘米,高39.5厘米。这件青铜盘真的很大,小孩都可用作浴缸了吧?的确,它还真的和浴缸一样,长方形,四个角是圆角,口部略大而底部略小。四个壁上各有两只衔环的兽首,下面有四只曲尺形的足,口沿装饰有华美的花纹,风格气派雍容。

西周时期,青铜盘的形状与现代人所说的“盘”完全不同。它像是一个水槽,是盛水用的。当时的天子、诸侯王和贵族举行重大会议和重要祭祀仪式时,都要行“盥沃之礼”,也就是要用青铜匜(yí)浇水洗手,下边用青铜盘接水。看来青铜盘和青铜匜,是配合使用的青铜礼器。

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

虢季子白盘的最珍贵之处,在于青铜盘内侧底上所铸的111字铭文,铭文记录了铸此青铜盘的缘由,大意是:虢国贵族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出征,立下战功,周王为他设宴庆功,并赐给他弓箭和骏马。季子白觉得很荣耀,于是铸此青铜盘,并铭刻铭文以作纪念。

这段铭文是四字韵文,语言洗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不仅是研究西周政治和军事的重要史料,而且也是一首早期的长诗。

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笔触圆转流畅,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虽然以铭文字数而论,逊于散氏盘和毛公鼎,但铸工之精和体积之大,以虢季子白盘为最。

为什么会沦为马槽?

既然季子白盘是一件宝贝,为什么又会沦为马槽呢?

相传,虢季子白盘在清朝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这里正是西周虢国所在地。当地农民挖出来后并没有特别看好它,见其很大,便用来盛水饮马。后当地县令徐燮正好看见,喜其上花纹,便花几吊铜钱买下。徐燮(xiè)离任时带此盘一起回到常州老家。

后来,太平军占领常州,虢季子白盘被太平天国的护王陈坤书抢走,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抢,如果当成古董抢来的就应该重视起来呀!但陈坤书也将虢季子白盘用作马槽!

同治三年五月,担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率军战胜太平军,占领常州,住在原护王陈坤书的宅内。当天晚上,刘铭传突然听到一阵金属撞击声,他以为太平军前来偷袭,马上命人检查,结果发现金属撞击声是从马厩中传出的。他想,为什么马笼头上的铁环撞木头马槽会发出金属声音呢?天亮后,他命人把马槽刷洗干净,原来是一件青铜器,他仔细看了上面的铭文,推测这应该是一件三代彝(yí)器。于是便让士兵悄悄地把它运回了自己老家。

几代人珍藏的宝物

同治十年,刘铭传回到家乡,经过考证,终于知道这件曾被当马槽使用的青铜器,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盘,根据青铜盘上的铭文“虢季子白自作宝盘”,定名为“虢季子白盘”。

刘铭传特意建造了一座“盘亭”来存放它,还写了一篇《盘亭小录》,记录发现虢季子白盘的经过,并一直小心地珍藏着这件青铜盘。他去世前,再三嘱咐子孙一定要保护好这件宝物。

刘铭传的后人谨记嘱托,此后在军阀、日寇、国民党不断扰乱的年代里,刘家后人一直守候着这个铜盘,他们把铜盘埋在地下,并在上面种上了一棵小槐树。最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刘家第四代传人把珍藏多年的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成为全民族共有的国宝!

什么是上古时代?

历史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只有通过文字才能知道。可是在没有文字的年代呢?我们就只能借助考古发现的物品来猜测了。为了方便划分,科学家将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上古时代。小朋友们可以推断出来了吧?中国的上古时代指的就是夏以前的朝代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