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26130800000010

第10章 常见疾病的足部按摩疗法(3)

本病中医称为“面痛”。由于阳明经络受外感风寒、风毒传入而凝滞不行,故引发面痛,或由于情感内伤,肝火通达,郁而化火,上扰所致。气血淤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临床以肝胆风火和阳明燥热者多见。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主要是与肝、胆、脾、胃有关。由于肝郁化火,引起肝风,或过食炙炸辛辣,引起胃火熏蒸,上攻头面,或风寒外侵,气血淤滞而引发。

图4-17三叉神经痛很少有自愈的,常会反复发作。西医常用药物为止痛剂,严重时手术治疗,中医常用辨症汤剂。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三叉神经、大脑、脑干、肾、输尿管、膀胱、肺、鼻、眼、耳、口等反射区(见图4-17)。

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三叉神经、大脑、脑干各反射区2分钟,肾、膀胱反射区各1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鼻、眼、耳、口各反射区半分钟,要求同(1)。

(5)重复(1)、(2)、(3)。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持续几个疗程后,如症状明显减轻,可改为每天1次,直至痊愈。

(2)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查明原因再进行治疗。

(3)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

(4)不食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食物,忌烟酒。

(5)适当运动,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4.辅助疗法

(1)配合按摩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各半分钟。

(2)取坐位,自眼下始到下颌角上,先用拇指掐法进行操作约1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摩约1分钟。

坐骨神经痛

1.病症概述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它上起腰骶部,下至足背,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走向产生疼痛,是一种症状而非病理性改变。可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原发性的原因多为坐骨神经的间质神经炎症。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占绝大多数,是由于坐骨神经干损伤和间接使坐骨神经受到挤压。如椎间盘突出、肿瘤、结核性感染等。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脉络受损、血淤气滞而产生疼痛。

坐骨神经痛常发病于中青年人,一般并无外伤损害,偶感风寒即有可能发病。疼痛往往自腰部开始,向下蔓延,可突发疼痛,也可渐发或持续疼痛。疼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坐时患侧臀部不敢着椅,臀部的环跳穴有明显的压痛,并可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至足部。长期而致慢性则会产生肌肉萎缩。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肾上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外侧、膝关节、下腹部等反射区(见图4-18)。

图4-18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肾、膀胱、肾上腺反射区各2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2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由足跟方向依次序连起来推按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内尾骨外侧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5)点按膝关节、下腹部反射区各半分钟,要求同(1)。

(6)重复(1)、(2)、(3)。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多数病人需要治疗3~4个疗程。

(2)足部疗法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更佳,继发性坐骨神经应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可提高疗效。

(3)注意保暖,避风寒。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卧硬板床,配合患肢的按摩效果更佳。

4.辅助疗法

(1)在臀部、下肢后侧使用滚法或按法,约10分钟。在臀部和大腿后侧亦可用拳顶法2遍,再用拇指弹拨小腿外侧。

(2)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用平掌推法,约3~5次,并用双掌搓揉大腿两侧,最后双手握住踝部,抖动5次。

(3)每天用空拳自行叩打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

(4)揉按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承山、承筋等穴位各半分钟。

神经衰弱

1.病症概述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神经衰弱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未有一致的见解。鉴于许多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和强烈的情感体验,病前个性常有某种缺陷,所以,本病可能是精神因素和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衰弱多见于中年人,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多数患者体质瘦弱,身体瘦长,骨骼细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较小,植物神经易兴奋,血管运动功能不稳定,血压常偏低,性格多不开朗,有胆怯、自卑、敏感、多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等特点。国内资料表明,与本症发病有关的精神因素,包括工作和学图4-19习过度紧张,忙乱,休息和睡眠长期无规律,思想矛盾持久不能解决,以及伴随这些因素的思想负担和不愉快情绪。躯体有消耗性疾患时也有助于神经衰弱发生的倾向。因此,个性有缺陷,有慢性躯体疾病者,在外界的某些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神经衰弱。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头、胃、膀胱、输尿管、小肠、直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十二指肠、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见图4-19)。

基本按摩手法:

揉按两足头、甲状腺、甲状旁腺、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5分钟,加按压胃、十二指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小肠、直肠等反射区各3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

(1)治疗神经衰弱最重要的是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咨询是必要的,而且神经衰弱者应坚持长期足部按摩。

(2)要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学习和工作过于紧张,做到劳逸结合。

(4)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

(5)饮食方面,要保持适当的营养,如一定量的蛋白质,足够的热量,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4.辅助疗法

(1)把一圆球或小木棍放在脚心下,来回搓动,每脚约2分钟,每日1~2次。

(2)足后跟踩踏脚趾,先用右足后跟依次从左拇趾踩到小趾,用力踏5~6次,然后换脚用相同的方法踩右脚趾,如此重复做10分钟,每日2次。

(3)先用温风对准足心直到足部产生灼热感时拿开,待灼热感渐渐消失,接着第2次,如此反复进行,一般进行10~15分钟,每日1~2次。

(4)盘腿坐或坐在椅子上,把一只脚放在膝盖上,用拳头不断地敲捶脚掌,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只脚敲捶次数最好在100次左右。

(5)先将两脚伸直,然后开始两脚前后摆动,且与地面摩擦,摆动次数至脚感觉发热为止。

面瘫

1.病症概述

面瘫,又称面神经痹症。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单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常在清晨洗脸、漱口时发现脸眼歪斜,面肌麻痹病侧面部的表情肌运动丧失,额纹丧失,眼裂增大,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口歪向脸侧,病侧不能皱眉,瞪闭眼,露齿,吹鼓腮的动作,上下眼睑不能闭合,病侧常流泪,流涎,食物滞留于牙龈。属中医“面瘫”的范畴,部分人发病前有同侧耳内、乳突区、面部疼痛而不引起注意。

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以20~40岁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身体内气血不足,外感风邪,邪客面部阳明络脉,气血运行失常,脉络失荣,或恼怒气逆,肝阳化风上窜,伤及阳明脉络,或精神抑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阳明脉络不和,和气血亏虚,气血不能上荣阳明,面肌失养,或素体气虚,伏有痰饮,复受风寒,风扰痰动,流窜经络,阳明脉络壅滞不利而为病。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大脑、颈项、上颌、下颌、鼻、眼、耳等反射区(见图4-20)。

图4-20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肾、膀胱反射区各1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大脑、颈项、上颌、下颌、鼻、眼、耳反射区各2分钟,要求同(1)。

(5)重复(1)、(2)、(3)。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

(2)注意避风寒,慎起居及局部保暖。

(3)防止眼部感染,可配合滴眼药水或涂眼膏。

4.辅助疗法

(1)按揉足三里、阳陵泉各1分钟,每日2次。

(2)患者每天可用自己的双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次5~10分钟,每天4次左右。

(3)用热毛巾热敷面肌局部,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4)患者在恢复期进行皱眉、皱鼻、露齿、煞额等表情锻炼。

眩晕

1.病症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