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26130800000009

第9章 常见疾病的足部按摩疗法(2)

(1)患者取俯卧位,先后在腰、臀部用揉法,放松腰背及臀部肌肉,再以滚法或一指推法反复数遍,重点在两侧腰肌,配合按压肾腧、大肠腧及压痛点2~3分钟,然后用擦法,擦热腰背部。

(2)患者侧卧,家人一手抓住脚踝部进行对抗牵拉,并做摇抖腰部,也可配合局部的烤电等理疗方法。

落枕

1.病症概述

在我国,睡觉扭了脖子称为“落枕”。

落枕一般是由于劳累过度后,卧枕姿势不良或枕头高低不适,以及在一个姿势下睡眠太久,致使一侧肌肉在伸展状态下过久而疲劳,气血凝滞,再受风寒侵袭而发病,亦有因突然扭转等外伤而致病者。本病的主要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或其他肌肉痉挛僵硬而疼痛,有时微肿,重者可波及菱形肌与斜方肌。头向患侧倾斜,上肢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甚至牵扯上背部及上臂疼痛,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应区:肾、输尿管、膀胱、颈项、颈椎、胸椎、斜方肌等反射区(见图4-10)。

基本按摩法:

以中等力度按摩肾、输尿管、膀胱、斜方肌、头部、肩胛骨、胸椎等反射区半分钟至1分钟,颈项、颈椎、肩等反射区半分钟至1分钟,每天2~3次。

3.注意事项

(1)睡眠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当。

(2)颈部避免吹风受凉。

(3)有颈性高血压者,还要按摩心、肺,以及胃、肠、肾上腺等反射区。

4.辅助疗法

(1)以热毛巾热敷疼痛一侧之耳后的颈上与喉咙之间的部位。

(2)躺下将脚尖尽量往身体方向翘起,直到力气用尽,再反方向往前尽量伸展脚部,或是曲膝左右运动也很有用,再者就是穴道治疗,当然是要搭配呼气同时进行,先双手张开撑着下巴和头,往不痛的一方尽量施力,直到产生力气用尽的感觉,如此反复几次,便可缓和疼痛。

(3)按摩颈后天柱到肩部的肩井,与天柱到曲垣之间的部位,也都能加速治疗的效果。

(4)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双掌根相对用力,夹挤颈部,并向后上提起,反复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肩关节周围炎

1.病症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使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以50岁左右者多见,故有“五十肩”之称。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又称“肩痛”。

肩周炎为多单侧发病,也有极少数患者双侧同时发病,肩部疼痛,活动不便,有时夜间痛醒,后期则表现为肩关节粘连,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患者常不能做背手、梳头、系腰带、穿衣等动作。肩部肌肉有僵硬、紧张或肌肉萎缩现象,同时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颈项、斜方肌、心、肩胛骨、肩等反射区(见图4-11)。

基本按摩手法:

(1)拇指指腹揉压两足颈、肩、斜方肌、肩胛骨反射区各5~8分钟,每日2次。

(2)搓揉足拇趾、第4趾及小趾各5分钟,点揉足心脏、颈反射区各3~5分钟,每日2次。

(3)左右旋转足踝,用手抓住脚掌,向上扭转,尽量使足心朝上,然后,如此反复向下转,以使足踝呈车轮状旋转。每次5~8分钟,每日2次。

3.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和肩部保暖,防止感受风寒使症状加重。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2)肩周炎的推拿治疗,初期以疏筋活血止痛为主,手法宜轻;后期以松解粘连为主,手法可适当加重,并加强肩关节的被动运动。

(3)肩周炎后期强调肩关节功能锻炼,可做蝎子爬墙,体后拉肩,手拉滑轮,吊单杠以及肩关节内收、前屈、外展、上举及后伸等各个方向的活动。

4.辅助疗法

(1)电吹风机对准足心,用温风吹,直到足部产生灼热感时移开,待灼热感渐消后,再吹第2次。如此反复进行10分钟,每日2次。

(2)每天坚持走路30分钟。

(3)按摩足部经穴配以按摩阳陵泉、阴陵泉、悬钟、足三里等穴位。

颈椎病

1.病症概述

颈椎病主要是指因颈椎间盘的变形引起颈椎失稳、颈椎骨质增生和压迫邻近组织(如颈椎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椎旁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者。主要症状是颈肩痛,可放射到头部或上肢,亦可有眩晕,少数有猝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于四肢瘫痪。颈椎病是中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颈椎病的分型较多,因受累的部位不同,受累的组织有异,受累的范围及程度不一,其临床表现往往有较大差别,根据受累组织的不同,目前比较通行的分类法将颈椎病分为五种类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各型之间可相互兼杂。其中颈型及神经根型较为多见,其余各型比较少见。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颈椎、颈项、大脑、肾、输尿管、膀胱、肺、肩、斜方肌、肩胛骨、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见图4-12)。

图4-12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足部肾、膀胱反射区各1分钟,按摩力度以局部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颈椎、颈项、大脑各2分钟,要求同(1)。

(5)点按足部肩、斜方肌、甲状旁腺、肾上腺各1分钟,要求同(1)。

(6)向足跟方向依序推按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外侧反射区1分钟,各反射区连接起来推按1次为1遍,要求同(2)。

(7)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甲状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8)重复(1)、(2)、(3),时间减半。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每次1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配合适当的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前伸、右前伸及环转等运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患者可自用双手拿捏颈肩部的肌肉,以消除酸痛和紧张。

(2)患者不宜低头工作太久,也要避免不正常的体位,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等,避免头顶或手持重物。睡枕不宜过高,过低,过硬,并注意局部保暖。

(3)颈椎牵引和颈托对颈椎病的治疗有一定帮助,可在医生指导下运用。

(4)反复落枕,即为颈椎病的先兆,故落枕的治疗与颈椎病的治疗大同小异。

4.辅助疗法

(1)首先在肩颈上肢部使用滚法,重点是肩背部,约10分钟,并用推法,推颈部的两侧,左拇指推右侧,右拇指推左侧,约5分钟。

(2)患者取坐位,在拔伸的基础上做颈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或侧屈。注意手法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感到舒适为度。

(3)患者站位,双手叉腰,头向左侧屈,再向右侧屈,不加旋转动作,共做30次。

(4)辅以按摩阳陵泉、悬钟、足三里等穴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

1.病症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中年患者多见于病程的中、晚期,由于病程较长,故肢体功能障碍往往比较明显。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1%~0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本病预后欠佳,致残率高达60%~70%,其中,10%的患者在数年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危害广大中年人的身体健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缓慢,病初可先有疲倦无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发生关节疼痛、肿胀、近端指关节(即靠近手掌的指关节)肿可使手指呈梭形肿胀、关节僵硬,以晨间为着,活动后减轻(此种现象称为晨僵),受累关节以两手小关节(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膝、足关节为主,肘、肩、髋、踝关节也可受累。病初可能是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病变晚期关节僵硬、畸形、功能受限,关节附近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在关节附近出现皮下小结,少数患者在疾病活动期有淋巴结及脾肿大,眼部可有巩膜炎、角膜结膜炎。此外,还可发生皮肤慢性溃疡、神经病变、心肌炎、心包炎、心瓣膜病、胸膜炎、肉芽肿性肺炎或广泛肺间质性纤维化等。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腰椎、骶骨、尾骨内侧等反射区(见图4-13)。

图4-13基本按摩手法:

揉按足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区等各3~5分钟,推按足腰椎、骶骨、内尾骨反射区各5分钟,每日1次。

3.注意事项

(1)足部疗法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早期治疗很重要。

(2)注意休息,坚持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3)不宜过度疲劳,平时要注意保暖,不宜食寒性食物。

4.辅助疗法

(1)压揉足底心,足第3趾各10分钟,每日2~3次。

(2)用热毛巾热敷和按摩患部。

(3)以滚法自臀部至小腿反复操作,边操作边使髋关节做过伸、内收、外展、膝关节屈曲等活动。

(4)揉摆上臂、前臂,先前侧,次内侧,后外侧,自上而下反复操作,每侧上肢2~3分钟。

足跟痛

1.病症概述

足跟痛是中老人的常见病。足跟疼痛的部位有三:

一是足跟下疼痛,二是足心疼痛,足底有紧张感,三是足跟后上方跟腱痛。一是为跟骨骨质增生,二为跖筋膜劳损,三为跟腱劳损所致。跟骨结节退化钙化,骨刺形成,伴有纤维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形成的足跟痛为典型足跟痛。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如跟腱周围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跖腱膜炎、跟骨骨膜炎等。临床应仔细检查,加以辨别。中医认为本病与肾虚有关。

图4-14临床主要表现为行走即痛,遇劳更甚,得热则舒,遇寒痛增。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针灸、热敷、理疗等,如能配以按摩,效果会更加满意。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肾上腺、甲状旁腺、甲状腺、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见图4-14)。

基本按摩手法:

(1)用中等力度按揉肾、肾上腺、甲状旁腺、甲状腺、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各1分钟左右,每日2次。

(2)患者俯卧并屈膝90°,医者立于患侧,并用拇指按揉足跟处压痛点上(压力不宜过大)2分钟左右,每日2次。

(3)患者仰卧位,医者以拇指从足跟部沿跖筋膜按揉3~5遍,再配合弹拨跖筋膜,重点在其跟骨附着点周围及然谷穴,最后顺跖筋膜方向用掌擦法,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

3.注意事项

(1)宜穿软底鞋或在患足鞋内放置海绵垫。

(2)急性期宜休息,以减少承重所致的疼痛,症状缓解后应减少站立和步行,体重过重者,应减轻体重,以减少足跟的承重。

(3)同时防止风寒湿邪的侵袭,减少本病的发生。

4.辅助疗法

(1)进行局部封闭。

(2)在小腿内侧下1/3胫骨下跟腱之间处,首先使用一指禅推法,约5分钟,然后使用拿推法,重点拿推跟腱处,操作3~5分钟。

(3)在足跟下部找出痛点,用拇指在压痛点上点揉,点推3分钟后,再从压痛点向足心方向用拇指平推法,约推10~20次。

退行性膝关节炎

1.病症概述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病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营养、机械力、酶的改变及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造成软骨退行性变和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形成骨赘所致。中医认为,此病属“骨痹”范畴,其发病不外乎外感风寒湿邪,内伤于肝肾不足,气血失和,或有跌打损伤,均可使气血运行不畅,络脉阻滞不通,病久则肝肾两亏,筋软骨萎,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膝关节酸痛、僵硬感,开始多发于晨起或久坐后立起时,于活动后缓解,但活动过多又疼痛。病情严重时,休息也感疼痛,甚至影响睡眠。寒冷和潮湿使疼痛和僵硬加重。患者非常痛苦,采用足部按摩疗法常可奏效。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甲状旁腺、甲状腺等反射区(见图4-15)。

图4-15基本按摩手法:

点按两足肾上腺反射区5分钟,揉按两足肾脏、输尿管、膀胱、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各3~5分钟,每日1次。

3.注意事项

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肢体关节过于劳累,可做适当的功能锻炼。配合治疗,每天要做蹲起运动,疼痛消失应坚持该运动,每天10~20次以上。

4.辅助疗法

(1)用手拇指用力按压委中(腘窝横纹中央,俯卧屈膝取穴)、承山(直立,足尖着地,足跟用力上提,小、腿肚正中“人”字缝尖凹陷处)两穴,至疼痛消失。

(2)揉搓足部经穴配以揉搓三阴交5分钟,每日1次。

(3)洗澡时盘腿抱膝坐澡盆中,以温水浸泡与擦拭,有助于消除膝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病症概述

“腰突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由于腰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受寒凉刺激等原因,促使已发生退行性改变的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所致,亦有暴力直接撞击腰部而致本病者。本症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体力劳动者。临床以腰4、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为多见,属中医的“痹症”、“腰腿痛”、“闪腰岔气”等范畴。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延续多年。主图4-16要表现为腰痛和典型坐骨神经痛,腰椎侧弯,腰部功能明显受限。咳嗽、打喷嚏、大便等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均能加重神经根的压迫,从而使疼痛加剧,或同时有触电样放射痛。按摩治疗和自我练功,对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如果配合腰部的牵引,效果会更好。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腰椎、髋关节、骶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肩等反射区(见图4-16)。

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足部肾、膀胱反射区各100次,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2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腰椎、骶骨反射区各2分钟,要求同(1)。

(5)点按髋关节、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肩反射区各1分钟,要求同(1)。

(6)重复(5)、(1)、(2)、(3),时间减半。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30次为1个疗程,多数病人需要治疗1~3个疗程。

(2)足部疗法对于本病可缓解其疼痛症状,对于严重者应配合推拿牵引或手术治疗。

(3)卧硬板床休息,恢复期患者起床活动,可用护腰保护腰部。

(4)注意保暖,避风寒。

(5)提物时注意姿势,避免扭伤腰部。

(6)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鞍区麻痹,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不宜足部按摩,应考虑手术或其他疗法。

4.辅助疗法

(1)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其患侧,先用掌根揉腰背部患侧下肢肌肉,使其肌肉放松。

(2)患者用自己双手搓动腰部患处、骶部两侧。

(3)按摩足部经穴宜配以按摩足三里、委中、阳陵泉、悬钟、承山等穴位。

神经系统疾病的足部按摩疗法

三叉神经痛

1.病症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病患,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或老年人,其特点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发生急骤、剧烈,间歇期长短不定,短者仅数秒,长者数小时。大多数情况下活动时易发作,如咀嚼、刷牙、说话、打喷嚏、进食、转头都可以引发。多为单侧面痛。